APP下载

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2021-01-15邹建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基因

邹建辉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河源517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提出要全面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着力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基因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协同育人,能够增进大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功能

(一) 精神塑造功能个体的精神面貌能够侧面反映其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够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红色文化能构建和谐社会,确保大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故此,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强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塑造,使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不断增强。红色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积极接触红色文化能使大学生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困难勇于拼搏。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勇于拼搏的人才,这凸显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强化精神塑造功能,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使新时代青年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作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关乎国家状态,少年强则国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能增强中国力量,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二) 价值导向功能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丰富的革命故事、革命精神,更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都具有导向功能,二者融合能够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高校在育人过程中,积极利用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深化,能对红色文化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宣传。革命先辈是大学生的精神楷模,具有榜样作用,引导大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和爱国意识,使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深入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等教育,能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三) 文化传承功能红色文化资源涵盖政治、经济、教育、法制、环保等多方面内容。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具有一定文化传承功能,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红色资源本身属于革命文化的载体,大学生接触红色文化资源,会强化对革命文化的了解,这能使社会各界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也能使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传承功能,能够强化对大学生的文化引领,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继承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勇于开拓、奋发进取,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二、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则

(一) 主体性原则素质教育要求强化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才能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接触红色文化,提升政治思想素质。首先,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思政教育时,应优化教育目标,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大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端正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增加人文关怀。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变化和精神状态的了解,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确保红色文化基因融入的合理性。例如,学校鼓励学生制作体现地方红色文化短视频,并通过学生投票方式,选出优秀作品,将其上传到教育资源平台。学生在制作红色文化视频时,会深入了解英雄事迹,感受革命前辈的无私和伟大。

(二) 渗透性原则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绝非一日之功,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应加强合作,将红色教育内容渗透到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光辉和红色魅力。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走访调研,发现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喜爱程度不高,这会导致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无法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此,高校教职员工应该大力加强合作,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课程、校园文化等,将红色文化春风化雨般融入大学生生活,这些做法能使大学生时时刻刻感知红色精神,感受红色文化熏陶,助力大学生加强对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在传承过程中需要多元化的红色资源作为支撑,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发展实际需要,选择优质红色资源渗透到思政教育中,达到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目的,提升思政教育的渗透性,使红色文化无处不在。

(三) 导向性原则强化对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思想观。红色文化本身具备导向功能,而思政教育也具备这一功能,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思政教育时,其价值导向功能也会得到拓展深化。无数革命先辈在革命年代的奋斗拼搏牺牲,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无数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立下的铮铮誓言,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继承革命精神,能使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大学生通过了解革命历史事件,能够知道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离不开革命群众的流血牺牲,他们爱国,他们用自己的血和汗换来一个崭新的中国。了解革命时期的光辉事迹,能使大学生增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积极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牢记责任意识,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并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一) 创新传统教育思想,助力红色文化融入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思政教育过程时,需要创新教育思想,才能为其融入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红色文化,能够了解革命精神和革命历史,感受特殊年代革命先烈的崇高伟大。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奉献,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助力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素质教育改革时期,我国正在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经验,但借鉴时要根据我国国情对其进行适当改革和创新,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确保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因此,创新传统教育思想时,应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导,才能提升红色文化基因融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利用红色文化强化意识形态教育,能丰富思政教育内涵,拓展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感知思政教育魅力。首先,思政教师应积极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合作和互动,助力大思政教育格局形成,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奠定基础。例如,思政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红色资源,并根据红色文化的形成,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其次,高校教师应了解红色文化基因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红色文化资源,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引导学生强化对红色政权、红色革命的了解和认知,从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辨别能力,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二) 丰富红色文化载体,拓展思政教育领域传统思政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均衡。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时,应积极开拓多元化红色文化载体,以推动思政教育拓展深化。由于学生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应该积极开拓不同的红色文化载体,提升教育教学层次性,使思政内容走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例如,积极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教材,可在教材中融入一些红色事迹、革命诗词,引导大学生在真实的历史中探寻红色足迹,思考红色基因,为学生理清革命历史脉络奠定基础。不同历史节点的历史事件会有所不同,通过对重大历史时间节点进行梳理,完善红色教材结构,助力大学生了解更多伟人事迹和人格魅力。与此同时,教师可在思政课堂中科学采用红色课件。红色课件包括红色图片、红色视频等,根据思政教育发展需要,适当融入红色课件,能丰富思政教育课堂,提升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堂。值此建党百年之机,《觉醒年代》《1921》《革命者》《红船》《百炼成钢》《我们的新时代》等红色影音进入学生眼帘,应当积极利用这些精良的影视红色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提升政治素养和能力素质。高校可将红色影音上传到学习通等线上教育平台,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经典红色影片,学生也能随时随地下载观看相关红色影音。部分红色影视制作精良,但也有一部分影视作品并不尊重历史事实,教师应提升学生辨别识别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甄别优秀作品,确保学生可以选择性观看优秀影视作品。互联网时代,网络中蕴含多元化的红色资源内容,学生可适当利用互联网查找感兴趣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拓展眼界。

(三) 理论联系实际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的特点和特征,使其与思政内容契合度较高。可构建多元化思政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基因与思政课程的契合度,使思政教育在创新中完善和优化。首先,利用理论宣传,引导学生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全方位了解和认知。积极加强理论宣传,能使新时代大学生加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了解和认知,并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使学生的爱国意识不断增强。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理论宣传,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例如,可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与学生共同探讨红色理论,使学生在沟通中感受红色资源的丰富多彩,体会红色文化魅力,这能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其次,利用榜样教育法,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生活中有很多榜样值得学生学习,但学生必须有善于发现榜样的眼睛,才能规范自身言行。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榜样教育提供了平台。高校可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榜样宣传,教师和学生干部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最后,利用实践锻炼法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践行相关理论知识,确保学生加强对相关理论概念的全方位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佳手段,通过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红色精神,能提升思政教育思想性针对性,使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均衡发展。例如,可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发源地进行社会考察,引导他们了解红色事迹背后的红色精神。

(四) 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二者可在融合中共同发展和进步。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能强化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带动革命老区发展。而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教育阵地,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素质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和高校应加强对接合作,完善合作体系,强化资源共享。首先,二者可共同构建信息共享体系。互联网的普及,为信息共享体系构建奠定良好基础。例如,高校可以积极通过互联网查找红色文化区域天气情况、交通情况、客流量等,并积极与红色文化地区进行联系,组织师生到红色地区接受红色主题教育,感受红色文化气息。而红色文化地区的工作人员可到学校进行调研,了解当下大学生的喜好,以更新服务模式,更好的服务质量,提升红色区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二者可进行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可助力双方进行优势互补,例如,部分偏僻的红色资源区域整体经济状况落后,对红色遗址的保护力度不足。高校可建立帮扶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到红色区域进行投资和开发,保护红色资源也是保护教育资源,更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同时,红色资源地区也可为学校提供一些红色教育资源,使学生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气息,为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奠定良好基础。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和河源龙川县赤光镇大洋村抗美援朝老战士王亚周旧居,在建立帮扶机制和提供红色教育资源方面取得了良性互动、相得益彰。最后,二者可进行人才共享。高校可为红色文化地区提供一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参考红色文化区域意见,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红色资源区域稀缺人才。而红色文化资源区域可为学校提供一些就业岗位,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升大学生就业率。

四、结语

意识形态工作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国家进步具有重要影响,思政教育工作属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延伸,能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积极优化和完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能助力大学生了解党史,使学生增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时代教育应以德为本,强化对学生的尊重,才能获得学生的关注和认可。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健全红色基因传承机制,推动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工作和思政教育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基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