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

2021-01-15周彩虹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辽宁中国共产党红色

孙 巍,周彩虹

(沈阳工程学院, 沈阳10013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反映了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行为示范、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的先进文化综合体[1],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凝聚,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梳理辽宁省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整合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用红色文化引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既是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青年大学生的现实途径。

一、辽宁地区百年红色文化的梳理

(一) 苦难与抗争:辽宁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文化辽宁在地缘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日本从 19 世纪末就开始对东北地区进行文化渗透和意识渗透,其中辽宁地区涉及的对象最多、范围最广。在1931至1945年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辽宁的抗战环境恶劣、斗争残酷、困难重重、牺牲巨大[2]。在辽宁的革命遗址中,抗战时期的遗址有178 处,且几乎全部为武装斗争遗址[3]。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赵一曼、李兆麟……还有无数没有留下名字的先烈们,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故事和革命遗址记录了辽宁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的抗争。14年抗战红色文化资源在辽宁红色文化脉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辽宁红色文化的鲜明特色所在,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更具有与时俱进的当代价值[4]。

(二) 波澜与期许:辽宁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文化辽宁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的主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开始争夺东北,战事不断。从1946年至1948年,在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五次大起义中有四次是在辽宁,加速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迅速瓦解及最终彻底失败[5]。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最终解放了辽宁全省,让解放军拥有稳定的战略后方,也为后来的两大战役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位于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位于营口市的解放战争纪念馆用大量的史实资料记录了东北地区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以及蕴含在战火硝烟中的辽宁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三) 奋斗与情怀:共和国的工业摇篮时期的红色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辽宁地区的红色文化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建国初期,作为与朝鲜接壤的辽宁更多地承载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安放了烈士遗骸,记录了新中国立国之战的悲壮与光荣。辽宁被誉为共和国的工业摇篮,在共和国工业史上书写出举世瞩目的辉煌,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1 000多个“第一”,与此同时也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和英雄人物。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雷锋,被毛主席称赞为“青年的榜样”“走在时间前面的人”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工人王崇伦;曾经担任过共青团沈阳市委副书记的“毛主席的好工人”,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人尉凤英……[6],一处处工业遗址见证了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忠诚和担当,辽宁地区的人民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 成长与蜕变: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红色文化辉煌仅代表过去,改革开放后辽宁地区的经济增长、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凸显出官僚作风、思想固化的精神壁垒,一度使辽宁的经济走在了祖国经济发展的后列。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辽宁人民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在发展中打破原有的壁垒,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绩,沉淀出“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辽宁精神,涌现出一批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代表人人物。辽宁的红色文化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的基因,具有内涵丰富性、地方特色性、意识形态性、史料证实性、和历史继承性[7]。在时代的发展与淬炼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诠释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二、红色文化引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时代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根本观点,指导着人们的社会实践。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生力军,树立高尚价值观既是其肩负国家复兴使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要求,也是其健康成长,综合发展的内在要求。红色文化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精神力量,在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红色文化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高远理想和价值追求。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大学生在价值观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可以有效匡正不良的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 红色文化是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对文化的鉴别、吸收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能够切身感受的文化更容易走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而对红色文化的科学把握也能够帮助广大青年系统准确地了解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将辽宁地区的红色文化与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与高校党建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相结合,让青年大学生走进展览馆、走进革命遗址、重走革命的道路,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生动鲜活的历史事件让青年大学生感悟到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增加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二) 红色文化是青年大学生努力奋斗、成长成才的动力源泉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过程,需要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坚韧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当代青年大学生生逢盛世,家庭、学校、社会良好的教育和优良成长环境,这往往使他们缺少克服困难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勇气。他们对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所经历的苦难知之甚少,更是很难理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所做的决定和选择。红色文化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光荣传统,大学生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过程也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过程,更是思想和精神接受教育和洗礼的过程。触碰历史留下来的真实资料和发展烙印,青年大学生能够更切实地从红色文化中吸取精神的营养和榜样的力量,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追求,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所学行业的发展,地区经济的振兴做出卓越的贡献。

(三) 红色文化是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历史遗留的产物,承载着大量的史实资料,不仅包含着我党发展的光辉岁月,也真实地记录了我党在面临艰难困苦时曾经遭受的失败和曲折,以及自我更新后的蜕变和成长。相比理论说教更具思想性、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教育青年大学生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四) 红色文化是青年大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宗旨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来源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管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人民为中心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我党一直奉行的宗旨。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党和人民保持着血肉联系,无数党员仁人志士在自身利益和人民利益冲突的时候选择大我,舍弃小我。而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地宗旨情怀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在红色文化中体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内涵、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引导大学生不忘革命传统、厚植家国情怀,确保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

(五) 红色文化是青年大学生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导航明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继续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青年大学生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不被干扰动摇,才能在伟大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中牢记“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激发青年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感,提高能力、锻炼本领,最终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和奋斗者。

三、用辽宁红色文化引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 理解与浸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感受辽宁红色文化的内涵只有青年大学生沉浸在红色文化之中,才能深刻理解和感受到中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价值追求,才能明白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舍生忘死,舍小家、顾大家,为什么在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冲突的时候能够放弃个人利益,最终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理解与浸润的教育方式一方面需要大学生走出去,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走进展览馆、走进历史遗址、走到改革开放先锋人物的身边。如为了更好地理解“为人民服务”,就需要走进雷锋纪念馆,了解雷锋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知道他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环境,就能够明白雷锋为什么处处为他人。而走进鞍钢,走到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旁边,就能够找到当今时代如何去做一个雷锋,找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理解与浸润教育另一方面就是要请进来,把红色文化请进校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高校网络建设、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参与其中,增加对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去修正自身的价值观。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背景下,打卡红色文化景点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风尚,广大在校大学生愿意走进红色文化、了解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继承与弘扬:通过社会实践弘扬辽宁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辽宁的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伴随着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逐渐形成、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辽宁地区的红色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时代价值,既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红色文化价值的共通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融入了辽宁地区文化积极、幽默和乐观的元素。通过学习宣传、社会实践进一步弘扬辽宁地区的红色文化对于坚持文化自信、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以及青年大学生对辽宁地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宣传社会实践的途径有很多,有的学校“就地取材”,选取大学生做革命遗址、纪念馆的讲解员,并通过实践课程学分等形式给予认定;有的学校将红色文化编辑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让大学生成为参与者,再现当年的革命和工作场景;也有的学校积极推崇、总结报道在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冠疫情的“战疫”中,能够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大学生,使他们的行为成为红色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教育途径最终让辽宁的红色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得以在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得到体现。

(三) 内化与提升:通过总结与升华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只有经过青年大学生的总结与内化,才能强化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这种总结与内化一方面是经过青年大学生在参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被辽宁地区的红色文化所感染和鼓舞,自觉地吸收红色文化所体现的革命动力和精神内涵,从而激发其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是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有意识的安排,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刻的解读、研讨,强化青年大学生进行吸收和提升,从而内化为其价值观的一部分,进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此同时,青年大学生存在对辽宁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缺乏了解、对辽宁红色文化的内涵外延认识模糊等现象[8]。为了切实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功用,还需要深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厚实青年对辽宁红色文化的知识储备,从资金投入、资源建设、阵地建设、教学形式、宣传渠道、教育制度和监管机制上下功夫[9]。要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从而使红色文化更具有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更好地促进和影响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猜你喜欢

辽宁中国共产党红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辽宁之光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红色在哪里?
辽宁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