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及防范文献综述

2021-01-15席志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代理商业银行银行

□文/席志文

(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 云南·昆明)

[提要]商业银行的风险成因及其防范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新巴塞尔协定在我国的逐步推进以及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等问题的出现,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文献回顾的方式,简要回顾和总结商业银行的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相关文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引言

自次贷危机以来,风险防范一直是银行治理话题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最终波及全球,其起因正是由于风险监管不力。在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信用中介,在调节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几十年间,银行一直是企业资金最主要的提供者,为企业发展和经济运行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推进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模式的迅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也成为了现阶段研究中关注的焦点话题。基于此,本文回顾了过去几年间的相关文献,并主要从风险成因和风险防范两个方面展开,希望能对未来研究有所裨益。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成因

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来看,风险并非是一个贬义词,因此经营的目标绝不是规避所有风险;对于所有经营主体而言,风险是与收益相匹配的,是为了获得相应的收益而必须承担的。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同时还关乎着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如何识别风险来源,并合理地控制风险,就成为了银行管理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从宏观视角来看,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商业银行必须关注的重要风险来源之一。现有研究较多地关注了货币政策冲击下的银行风险问题,发现政策调控与风险承担二者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不同的银行又有着不同的反应,相对而言规模较小的银行对政策的反应会较为激进。在货币政策较为宽松的时期,政策会通过多个渠道产生作用,使得银行风险观念有所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其进行贷款的额度和对象选择,最终表现为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银行风险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放贷要求的降低,银行可能会出现过度风险。但总体而言,也有研究发现银行业的风险目前而言尚低于最优风险水平。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大型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却呈现出了风险水平升降不一的现象。此外,还存在其他可能影响风险的因素,如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冲击和通货膨胀预期波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会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因素的冲击也会对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现有的银行体系产生了冲击,使得银行业整体而言风险承担水平显著增高,其中的机制和路径可能包括恶化存款的结构和抬高了付息成本。此外,不同产权性质、不同规模的银行面临这一问题时所受的影响也有较大的差别,其中小规模的非国有银行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冲击。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事物也对原有的行业产生了所谓的“鲶鱼效应”,促使银行进行积极变革,关注其自身效率的提升。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可能会影响银行风险的因素。一些研究关注到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从银行治理这一视角出发,考察了高管薪酬激励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发现通过薪酬激励可以有效缓解代理问题,从而对银行治理产生积极作用。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从金融创新等视角出发,辩证地考察了金融创新是转移风险、完善市场的需要,还是规避监管的手段,并发现银行的金融创新会增加风险;但是高质量的审计能够提升财报质量、一定程度上抑制代理问题,从而降低可能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相关风险,既要从根本性的完善公司治理出发,也要做好风险预警和相关预警指标的构建工作,此外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

从公司治理的视角而言,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对风险因素产生防范作用。委托代理理论认为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所涉及的经营内容更加广泛,所有者个人难以同时兼顾各方面的工作;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也出现了具有专业素养、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经理人。在这种企业分工的背景下,企业的所有者将企业的经营权交付到管理者的手上,所有权和经营权出现分离,也就由此产生了委托和代理的关系。由于委托人与受托人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出现了代理处突;代理冲突可能的具体表现为,委托人(股东)希望经理人(受托人)尽心尽力地打理公司,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而经理人(受托人)希望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在职消费。因此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这就需要从监督和激励这两个视角出发,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情况又有所不同,在公共领域存在着特殊形式的受托责任,学界称之为公共受托责任。之所以称之为公共受托责任,是因为在这一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公共性。首先,公共资源的所有权理应归属于全体公民,这使得委托代理客体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其次,委托人的公共性表现在其往往被认为是全体公民,这一属性也使得这一群体中存在搭便车心态;最后,代理人的公共性表现在其一般可能是公职人员,从而容易出现激励不足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组成的治理机制。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的视角来看,要缓解国有银行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在国有银行中嵌入完整的制衡、激励和监督问则机制。根据现有研究来看,普遍发现目前可能面临的监督和干预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国有控股股东和企业党组织这三个方面。因此,需要使各项可能的监督机制发挥作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可能的风险。

针对具体的风险因素,现有研究认为,已有的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是从非系统风险出发,而对宏观因素和政策影响的考虑不足。从风险防范而言,进行贷款损失准备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总的来说,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进行差异化经营、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关注产品创新、加强监管力度等因素都对风险防范有着积极意义。

针对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冲击,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的主业,维护好、发展好自己的主业,同时也应尽可能地积极适应新兴事物,并与之进行必要的结合,借鉴其大数据等方面控制风险的手段。面对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也可以适当发展多样化的业务,一定程度上降低利率市场化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外,还更应该注意信贷的质量,不能盲目扩张对外贷款的规模,而更应保障自身的资金安全。

此外,还有研究探讨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如一些中小银行中的管理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银行业务过程中对风险点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仍需提高、风险度量手段也需要提高。

四、结论

总的来说,现有研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银行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有了一定的关注,并对近年来的一些新趋势有所关注。国内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但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商业银行的格局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竞争。除了大型商业银行外,其他银行的金融机构也在近年来飞速发展,如城市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等(包括邮局储蓄银行、信托公司、公司集团中的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外国金融机构等)。此外,一些金融机构也在迅速发展,同时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的发展也非常迅猛,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于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

随着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变化,加之新冠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国内的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也面临着更多挑战,这更需要银行提高风控意识、完善管理体制。但不容忽视的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还是基于对相关制度规定的遵从。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如何从银行内部出发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将成为未来研究中可能关注的重点之一。

猜你喜欢

代理商业银行银行
代理圣诞老人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复仇代理乌龟君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