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背景下民宿特色化发展研究
2021-01-15李欢欢李伟康
□文/李欢欢 李伟康
(郑州商学院 河南·巩义)
[提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现阶段共享经济成为一股推动社会资源融合的力量,在住房、交通、物流、餐饮等行业发挥强大效用,催动大量的民宿或者民宿产业群的产生,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也得到非常不错的发展机会。随着共享经济兴起,民宿行业发展面临比较大的困境与挑战,规范性及标准化势必成为其持续发展的掣肘。我国的民宿产业发展极具特色,既蕴含丰富的区域民俗文化特色,又赋予用户共享式的体验,将共享经济特色融入我国民宿建设有其独特优势,建设共享经济特色民宿,应做到文旅融合,在确定中心主题、打造建筑特色、做好装修布置、突出共享空间等方面努力,提升消费者的民宿住宿体验。
引言
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是一种提升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新模式,以平台化、分布式、开放性、高效化为特征,借助信息化平台整合多种资源要素,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机制来盘活存量资源、提升供给效率。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共享经济的市场运作和管理机制发生着逐步变化。2018年,“发展”成为了共享经济领域的主旋律,2019年,特别强调了共享经济发展的“健康”一面。目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滴滴打车、共享篮球、共享停车场等新型产品已得到大力推广,共享概念正在逐步从传统生产制造行业向精神文化行业延伸,进而推广到各个行业及全领域,在社交出行领域,民宿行业的共享经济也在发挥着其独有的社会作用。民宿产生为旅游行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形成了一种新兴行业,共享经济下民宿行业的发展迅速,其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推动闲置资源和消费者形成紧密联系,特别在国家层面进行文化和旅游融合后,最直接体现就是特色民宿“共享圈”正在引领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一、共享经济下我国民宿发展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供需双方在共享中获得利益、大量新的技术出现、资源的泛滥和闲置、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第三方支付的产生等促使共享经济产生。同时,共享经济因互联网等各种第三方平台迅速崛起,且随着社交网络的成熟,共享经济模式,已在商业界崭露头角,它大范围影响着我国民宿企业的发展。2018年,我国大陆民宿类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165亿元,较2017年增长37%,住房消费者人数达到7,945万,给400万余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住宿平台如携程、小猪短租、途家等,提供了约350万套房源,覆盖我国的城市将近500个,预计2020年,民宿市场规模将达到363亿元人民币。随着共享平台的大量涌现,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实现共享汽车、工具、衣服、技能。据统计每个月会有超过200万次的单车共享旅行发生,来自235个国家的300多万次背包客在共享客厅和沙发。这种共享经济平台的兴起,推动了民宿产业席卷全球,促使我国民宿业摆脱单纯的休闲模式,走上具有个性化、情怀、地方特色的道路,这股热潮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日益高涨。
二、我国当前民宿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功能类民宿。民间风俗体验型民宿,将消费者带入神秘、古老仪式体验,如传统的婚假、祭祀等活动;农家生活体验民宿,游客能够深入体验渔业生产、林业、农业、牧业乐趣;手工艺制作体验,能让游客收获游客亲自制作的手工艺品、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带来的快乐。不同形式的体验,可以增强民宿个性化经营的特点,能够给游客带来新奇体验,丰富民宿的经营活动。尤其是在传统文化对游客吸引力增大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媒体传播,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口碑。
(二)主题民宿。艺术主题的民宿,在房间装饰上,采取音乐、民间工艺等进行修饰,产生浓郁的艺术气息,给不同年龄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文化主题民宿,围绕当地文化背景建设,如结合当地苗族文化将民宿打造成苗乡风格的苗寨民宿,让游客产生厚重的历史感,体验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温馨家庭式民宿,以家的主体装修房屋,让游客感觉温馨而轻松,能够给游客排解思乡之情;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民宿,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游客住在优美的景区,更加贴近自然。
(三)个体民宿。这种模式下的民宿经营方式是以民宿为主业的家庭经营,也有另外一些个体民宿则是以副业的方式经营民宿。这种主业和副业的民宿的定义:民宿仅是一种家庭增加收入的副业活动。但是,目前我国民宿经营基本已经抛开定义上限制,民宿经营活动已经由专门的资本力量介入,形成个性化的酒店模式,如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里面成百上千的民宿,已经被外来资本收购。当然,在城市的郊区或者乡村也存在经营者将自住的房屋改造成民宿,以家庭副业形式开展的民宿,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的游客,利用节假日的闲暇去乡村放松、游玩。副业经营民宿经营者仅是在旅游旺季将自有房屋用来经营,在旅游淡季民宿仅仅是一种家庭收入的补充还是以本业经营为生。
(四)合作经营民宿。政府、企业、农户相结合的模式有多种经营发展模式。(1)企业结合农户,这种模式的民宿往往是由一些具备投资能力和前瞻能力的企业主导发起,与地方政府达成投资协议,将本地零散的民宿经营者召集起来,统一规范后再对外营业,投资较小,激发当地居民的经营意识,实现与农户的共赢,企业可以将自身的影响力带到外地去,通过企业的大力宣传和营销活动,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2)农户之间联合模式,形成一个相对松散的联合体,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对游客提供服务,一般规模较小,范围仅限制在本地,约定较松散,服务水平一般不高。(3)政府和农户结合模式,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政府为增强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通过直接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政府负责建设当地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对民宿经营者加以指导。农户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弥补政府在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上的投入不足问题。(4)多方主体综合联合模式,各方的职责不同,运营更具专业化,政府主要负责旅游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同时企业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获得在当地经营民宿的授权,动员当地居民参与到民宿经营活动中。公司引导农户开发自己的房屋,接受企业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供优质的民宿服务。
三、我国民宿业存在的问题
(一)民宿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大量民宿行业在发展中,缺少专业性人才进行管理,区域政策制度完善度不够,民宿行业管理存在弊端,导致民宿旅游实际价值等在发展中遭遇多重挑战。现阶段,民宿旅游行业的管理标准不统一,我国对于民宿经营人员管理标准确定处于初级阶段,不利于这个新兴产业发展,经营管理人员无法得到良好培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共享经济发展,大量经营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民宿管理经验,民宿业从业者经营素质较低,缺乏服务意识。同时,有些商家对外来游客坐地起价,出现“天价住宿”、“天价大虾”等现象,使共享经济偏离了其本质,一定程度提升了经营难度。
(二)民宿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民宿主要围绕自然景区发展,部分民宿属于民房改造而成,因此民宿地点多为较偏远的山区及农村,交通不方便也是民宿最大的短板。同时,服务设施较为简陋,难以保障房客居住安全,服务质量无从监督,防火条件不足,这就会导致安全隐患产生,服务品质较差。住宿环境、设施、服务质量不及正规酒店。多数民宿经营人员并不具备足够责任意识,部分民宿商家利用监管空缺谋求私利,生活用品质量较为劣质,由于区域条件限制,消防车都无法畅通无阻地进人民宿,对消费者安全和健康造成影响,若是产生火灾,就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
(三)民宿业尚待确立监管标准。近两年因为监管不严格,出现问题的行业屡见不鲜,如滴滴打车监管不严出现严重的后果一样,共享经济背景下,民宿行业也面临各种监管问题,包括饮食、卫生、隐私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民宿地点多为较偏远的山区、农村,多数民宿处于证件不全甚至无证经营的状态,政府、企业、农户如何既简化手续证件,同时又实现规范管理,最后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是重要且影响巨大的监管问题。
(四)民宿发展缺乏整体规划。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使民宿旅游取得了前所未有发展的同时也引出诸多问题。受地区差异的影响,偏远地区的民宿远不如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得好,西北地区民宿的发展程度不如江浙沪一带民宿。同时,偏远地区民宿产品不够丰富,体验、互动、文化传承等功能较少,内容单一,经营粗放,部分项目雷同,甚至部分经营者还简单把民宿等同农家乐,这种地区发展不平衡,致使民宿缺少科学、合理规划,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舒适度、情感化体验,民宿共享经济价值得不到体现。
(五)民宿低利润竞争严重。当前,我国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我国民宿所有者大多以自身房屋建立起来,更愿意采取低价的方式来争取消费者而不愿意去走个性化经营的道路,时间久,容易导致某地区民宿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要实现良性的盈利模式,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民宿行业主要经营者仍然是个体户,他们为追求短期、简单盈利空间,其基础设施到内部装饰多相互雷同,这样的后果就是非常不利于资源整合。因此,直接影响到当地民宿业所有的附加价值,想要再走良性发展、盈利的正常途径是非常艰难的。
(六)民宿的资金投入、管理问题。近几年来,因货币贬值、物价不断上涨,房屋租金、工作人员工资成本的相应攀升,同时因铜价、水泥、大沙、断桥铝等材料的提价,使得民宿装修成本大幅提升。由于目前多数区域民宿管理人员采取的是合伙经营的模式,在民宿发展初期需投入巨大资金,需要长时间进行经营才能收回其经营成本,在运转的过程中会有物价飞涨的风险,在此期间民宿经营合伙人,产生巨大管理分歧,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各种不利影响。
四、共享经济背景下我国民宿业特色化发展对策
(一)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共享经济背景下,民宿业需要技术水平过硬、创新思维突出、专业性强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要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民宿相关实践活动,将相关知识应用于民宿旅游中,加强共享经济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更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民宿旅游发展现状,培养既有共享理念又有旅游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民宿行业输送新鲜血液,激发民宿旅游市场活力。要严格提高民宿业主的服务意识,强调服务至上,建立客户投诉制度,严格打击欺诈行为,杜绝天价餐饮、坐地起价等欺骗行为,对于欺诈行为不仅要严肃处理,严重的还要移交法办。除了民宿自身和游客监督外,执法部门也要进行抽检,提升威慑力。
(二)改善民宿环境。若想使民宿旅游长期稳定发展,关键是要强制完成民宿空间的环境标准,提升民宿整体舒适度。民宿经营人员应明确自身优势,最大限度改善民宿的居住环境,以人文风俗、本地景观为基础,加强民宿内部环境的设计,设计布局、灯光、陈设设计等方面都要注重主题格调,从亭台楼阁到一草一木,小到碗筷、餐巾纸印花设计,都要体现民宿特点。经营人员应与民宿设计、施工人员加强交流与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告知民宿建设人员,把干净、环保、绿色作为民宿环境的发展目标,可以采用简易设施,但必须质地优良,保障民宿环境建设符合房客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另外,在共享经济前提下,民宿管理人员要运用互联网资源,根据不同区域民宿资源信息,发展当地文化,以当地景观特色作为建设标准,将内外部景观特色结合,给客户带来视觉审美感受,提升民宿居住率,促进行业迅速发展。部分景观资源所在区域的交通不顺畅,需要获得政府支持,建设基础设施,致使民宿环境与消费者需求一致。
(三)完善对民宿业的监管。首先,要提升民宿旅游行业的规范性,建立乡村旅游民宿业行业标准,把好共享经济平台的入口关、健全民宿业的审核制度。参考滴滴打车等行业经验,提升民宿业认证标准,简化准入标准,对不符合行业标准商户不予认证,减少证件审核程序、准入程序,为共享产品如共享单车、篮球、邮箱、汽车、拐杖等入住民宿业快速发展提供绿灯。其次,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对民宿旅游的监管。在消费者线上预订民宿的同时,可提供实时投诉窗口,入住民宿游客可以用刷脸方式进入,一旦发现民宿现实情况、卫生情况与描述不符、实际价格高于线上价格,用户可以实时在线投诉,同时建立互评机制,实现双方相互监督。最后,建立舒适度标准、卫生标准、完善安全设施,通过抽检、视频直播、网络监督等方式执行,让游客监督,确保消费者的隐私不受侵犯。
(四)打造特色服务项目。共享经济稳定发展,需多样性产业支撑。民宿产业要不断优化自身软硬件条件,根据文化来创新民宿产品,在共享经济特色民宿的建设中,应遵循集中原则,应选定并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多层次、立体化设计,使得主题更加集中,特色更加鲜明;和谐原则,应该注意色调、风格、材质等协调统一,避免“远看圣诞树、近看杂货铺”的胡乱拼凑现象;地域原则,应结合当地特色旅游业文化和人文文化,体现地方特色;美化原则,应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方面进行设计,让人体验到美感。
根据当地特色及游客的爱好,建设不同风格的住宿环境,比如主题、个性、复古、精品、田园风光、绿色生态民宿,综合把握独创性、整体性原则。可以根据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旅游产业、饱满的民俗文化,打造乡村民宿体验模式,比如开发青年人户外体验项目、老人养老度假项目;让游客充分享受到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品味到当地特色饮食文化,例如临海地区突出海之韵、盛产茶叶地区突出茶文化、生态区域可以开发长生果;也可鼓励游客进行文化参与,如参加当地节庆,根据当地土法制作叫花鸡、烤全羊、生鱼片等,使游客真正融入到一方土地所蕴含的文化中,一同参与历史古迹、农耕习俗、生活方式、村落风貌、民俗民情等生态的保护与建设,使共享理念发挥出最大价值。
(五)制定合理价格体系。随着旅游业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促进了不同区域民宿行业发展。选择民宿居住的多数是年轻人。由于其经济水平不稳定,消费能力偏低,年轻人无力选择民宿居住,民宿经营者作为关键的管理人员,需权衡利弊,了解不同地区民宿价格,价格制定应符合当地民宿市场的价格,应考虑自己的资本投入、消费者的经济消费能力,根据不同类型的房间制定不同价格,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保障民宿价格策略的合理性,进而满足与之对应的消费者群体需要,激发客户的消费潜力。
(六)加强民宿品牌的宣传与推广。目前,随着民宿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在共享经济前提下,民宿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多数民宿自己品牌形象推广力度不足,导致部分民宿发展面临很大挑战。与此同时,民宿经营者应重视民宿宣传力度,在民宿行业发展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不同资源整合,对民宿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保障资源得到共享,提出相应宣传策略,将民宿知名度提升,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将民宿资源发布在互联网上,消费者可运用互联网了解行业相关数据信息,保障其操作便捷性,为其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增加民宿在网络中的推广范围。也可运用景观与旅游发展民宿行业,将民宿行业发展速度提升,并促进民宿共享经济进一步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民宿资源进行宣传,房客可通过互联网共享资源,了解民宿不同客房信息,并选择自己需要的房间风格,增加房源吸引力,通过互联网平台,也可以对游客入住后的感受进行反馈与评价,对于民宿管理者改善经营模式和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五、结语
共享经济是新时代的产物,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资源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民宿业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立足,必然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工具,结合当地的特色,从本质上提高房屋质量,保持良好的口碑,改善消费者满意度,使消费者从网络途径了解到更多信息,以此激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使客户在个性、多元产品以及服务中获得更多体验感。同时,利用互联网随时监控民宿的服务质量和标准,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可以说,民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上,整合产业链资源,才能在共享经济背景下赢得未来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