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遗址保护现状及对策
2021-01-15陈晓菁匡诗文
□文/陈晓菁 周 圳 匡诗文 卢 楷
(湖南工商大学北津学院 湖南·长沙)
[提要]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铜官窑古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分析,探寻文化强国战略下湖南古遗址保护现状,对遗址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就湖南古遗址保护提出可行性对策。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之举。湖南是文物大省,目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6个。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长沙铜官窑古遗址作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因出土瓷器种类多、极富艺术性而被誉为“千年前的世界工厂”。
一、文化强国战略下湖南古遗址保护成效
我国于2005年正式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随即启动大遗址保护工程。湖南古遗址的保护也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湖南省文化厅“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和提升永顺老司城、长沙铜官窑等国家重要大遗址的保护、利用、管理的水平。”为了更客观、全面地了解遗址的保护现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铜官窑古遗址保护有以下工作成效:
(一)采用多样化的安全保护措施。1984年3月长沙铜官窑曾出现过大规模的盗掘事件,政府多次开展打击盗掘文物的专项行动,仍然无法完全消除这种现象。对此,遗址管理处开展实施了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一体”的立体防护体系。人防主要从设立机构、人员配置等方面入手;物防主要是在馆藏库房及展厅内配置各种防暴、消防器材;技防主要是利用各种现代科技设备对文物进行保护。由此,文物保护的安全性大大提高,遗址内文物失盗现象基本消失。
(二)保留铜官窑古遗址的原有村落布局。《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将遗址区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清楚地界定了遗址核心保护区的范围。针对遗址核心保护区,政府实施圈地保护,禁止开发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设工程;针对无法迁移的居民住宅,对其体量进行测量登记;针对居民,明令禁止随意进行住房改造和危害遗址文物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保留原有居民村落布局,以保护不动为原则,还原遗址核心区原貌。
(三)铜官窑古遗址的绿化保护。绿化建设是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保存民族文化特色提出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一举措适用于我国各大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中,长沙铜官窑古遗址同样利用这一举措解决了遗址区曾因广泛砍伐而导致植被大量被破坏的这一大难题。遗址工作人员针对遗址原貌,结合区域气候和土质特点,选取合适的植被种类进行人工再种植片林,使遗址内的植被得到了大量的恢复,现在遗址核心区域已形成了茂密的森林,遗址环境得到了极大的美化。
二、铜官窑古遗址保护面临的挑战
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以及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如旅游乱象、过度商业化开发、管理失范等人为因素,地震、火灾、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铜官窑古遗址的保护同样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一)铜官窑古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1、古遗址保护条例的实施与古遗址发展之间存在冲突。我国于2011年正式实施《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遗址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近年来,长沙铜官窑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断探索开发利用新模式。但其在开发中面临的文物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等新问题也日渐突出,对此,《条例》总则中虽有做出总体规划,但对于新时期保护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却无法找到可适应的条款。
2、现代化文明与时代审美的冲击使遗址核心文化内涵被淡化。“黑石号”沉船于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附近被发现,在沉船内共发现67,000多件古代器物,其中来自长沙铜官窑的瓷器多达57,500余件。对此,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采用1∶1比率还原展示沉船及部分海外回归的“黑石号”出水瓷器,展现晚唐时期长沙铜官窑瓷器远销海外的盛况,同时揭开了唐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商的友好交往历史。由政府招商引资打造的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同样推出了“黑石号”大型特技秀,表演主要追求以爆炸特效和炫酷特技带给观众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掩盖了“黑石号”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铜官窑古遗址本体保护中的自然因素问题
1、雨水侵蚀问题。长沙铜官窑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域,空气常年湿润。遗址受气候影响,积年累月的受到风雨的侵蚀、冲刷。2019年7月的长沙暴雨引起湘江水位暴涨,导致长沙市著名景点橘子洲观光带被淹,其余多处旅游景点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长沙铜官窑古遗址公园中的谭家坡遗迹馆也因受到暴雨的影响暂停开放。
2、微环境及风化加固问题。谭家坡遗迹馆用外墙分隔遗迹保护区和游客,这种特殊的展陈模式使得馆内因空气无法对流而导致遗迹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种环境会促进真菌、苔藓等微生物的滋生和扩散,会给遗址土体表面带来大范围的污染和破坏。同时,遗址区内的一些窑洞、挖泥洞等建筑物,在长年的自然侵蚀下变得极度脆弱,墙体风化、沙化严重。目前,我们看到的遗址本体保护面临的自然因素问题依然没有被解决,遗址保护工作的开展只是在维护现状。以长远角度来看,铜官窑古遗址文物保护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三)目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人才储备量不足。专业人才储备量不足是目前当地政府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最为主要的问题。由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但是,目前铜官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以行政管理人员居多,在古遗址的维护方面,如防虫、防霉变、防微生物滋生等问题上,专业人才的缺乏表现得极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开设博物馆学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太少,博物馆学专门人才培养少,有意向在地县级博物馆工作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
2、政府管理体制内部矛盾。政府行政领导和文物保护人员就遗址的保护理念存在冲突。文物保护人员注重发展与保护的平衡,而行政领导更倾向于经济发展。据调查显示,游客大多被由政府招商引资打造的新华联铜官窑古镇所吸引,但在游玩时对于参观展示陶瓷文物的博物馆兴趣度较低。这种保护性开发使得文化传承更加艰难,导致了文化内涵大大流失。
三、文化强国战略下湖南古遗址保护对策建议
长沙铜官窑是我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处重要遗址,见证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是极其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针对当前铜官窑遗址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加强古遗址保护相关法制建设。政府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来保障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开展,已成为各地方遗产保护工作的常态。政府为加强对长沙铜官窑遗址的保护,制定实施了《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其初衷仅在于重点保护遗址及遗址内文物。近年来,为深入推动保护与开发主体项目的合作,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对铜官窑进行产能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铜官窑古遗址较其他文化遗址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法规弱势。《条例》保护体系涉及内容、环节,如保护人员管理体系、资金保障体系、人才招收体系等,都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从而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优化古遗址保护管理机制
1、建立管理部门协作平台机制。切实加强文物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是古遗址管理各部门之间应达成的共识。据访谈结果显示,铜官窑古遗址管理处的行政部门与文物保护部门基于各自对于数字经济的不同立场存在冲突。因此,为寻求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平衡点,部门间需要加强合作交流,将相关流程操作简单规范化,以实现相关部门间的有效互动。同时,还要注重第三方监督和权力的制约,让部门管理更加透明化、专业化、公平化。
2、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需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和专业能力。对此,政府一方面要多方引进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健全科学、高效、完备的人才保障体系,让更多优秀人才志愿投身于基层文物保护事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组织培训,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会,帮助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三)古遗址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增强文化遗产生命力必然要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遗址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系统。近年来,长沙铜官窑在进行旅游开发与形象宣传等方面过度突出铜官窑的商业价值,导致遗址文化内涵不被游客所关注,使得游客在文化感知上出现偏差。因此,铜官窑的开发与利用,要结合自身特点和游客需求,以文化为底蕴,深度挖掘并展示其文化内涵,明确一个形象主题,打造专属文化品牌,营造独有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景区扩充展示内容,创新展示方式,让游客在旅游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文化感知。
四、结语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古遗址的保护研究是目前我国关注的热点话题。长沙铜官窑作为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古遗址之一,其在保护上面临的问题应得到针对性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政府部门主导,公众配合,共同努力做好铜官窑古遗址的保护工作,实现长沙铜官窑的二次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