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联合艾灸对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1-01-15钱运超

华夏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补阳艾灸中风

钱运超

(沈丘县中医院脑病一科,河南 沈丘 466300)

缺血性中风,常于休息、睡眠时发生症状,易被忽略,发病情况较脑出血缓慢。临床表现因病变血管部位不同而异,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偏瘫,甚至脑死亡[1]。因此,合理高效治疗缺血性中风极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艾灸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气虚血瘀)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3~82岁,平均(62.45±2.37)岁;病程0.5~7个月,平均(3.92±1.27)个月;其中:脑血栓10例,糖尿病8例,脑梗塞12例,其他1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4~81岁,平均(62.53±2.39)岁;病程0.4~7个月,平均(3.89±1.25)个月;其中:脑血栓12例,糖尿病9例,脑梗塞10例,其他9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情同意书均由患者及其家属签署。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相关诊断标准[2]: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者。②临床表现为短暂性瘫软、晕厥、语涩、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气虚血瘀相关标准[3]:①主症:言语蹇涩、发作性偏身麻木、晕厥。②次症:健忘、呆滞、苔白、脉细。③气虚血瘀诊断:头晕、神疲、气短、心悸、失眠,脉细、苔白。

1.3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证型为气虚血瘀型。②1月内未使用药物治疗者。(2)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晰、沟通障碍者。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进行适量运动,戒烟戒酒,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维持电解质平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304,规格:50 mg)治疗,饭后服用,100 mg/次,1次/d。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①操作前评估患者生命体征。②穴位选择:主穴:足三里、百会、神阙;配穴:风痰者,丰隆、合谷;高血压者,涌泉;阴虚者,太溪、风池。③体位:仰卧位。④操作方法:正确取穴后,点燃艾条一端,温灸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皮肤有温热感为佳,每个穴位20 min/次,1次/d,皮肤出现红晕停止。

观察组: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配方:当归 15 g,黄芪30 g,赤芍 5 g,地龙3 g,红花3 g,芒硝5 g,桃仁10 g,水煎服用,早晚各1次,1剂/d。均连续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根据症状进行评分:①阵发性晕眩:无,0分;轻微,1分;中度,2分;严重,3分。②偏身麻木、一次性瘫痪:无,0分;偶尔,1分;经常,2分;频繁,3分。③其他症状:健忘、呆滞、脉细、苔白等无,0分;偶尔,1分;经常,2分;频繁,3分。症状积分=评分系数×程度评分(评分系数:言语蹇涩为5;偏身麻木、晕厥为4;其他症状为2)。(2)血液流变学:治疗前、治疗2个月,根据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电泳(EEP)、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都降低,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HCT、EEP、ηb、η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HCT、EEP、ηb、η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栓形成导致脑梗塞、脑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偏瘫和意识障碍,常见于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晕、肢体麻木、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交叉性瘫痪、吞咽困难、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4]。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由于脑组织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的凝聚性增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局部动脉供血不足,从而脑组织出现损伤,年龄、遗传史、体质、心理、高血压等因素也能导致此疾病。

缺血性中风先兆,因“不痛不痒,不寒不热”,极易被忽视,可导致瘫痪、脑死亡。张仲景首次提出中风,主张“内虚邪中”,认为气虚血脉瘀滞是基本病机,因闭阻经脉、清窍而发导致中风。治疗时应以针灸调和为主,内服祛外风药。中医主张辨证论治,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针刺、艾灸治疗本病效果显著,针灸是刺激人体腧,疏通经络,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针刺关元、百会、足三里、命门、神阙等穴位,活血化瘀、调畅气血,降低中风对人体的损害程度,增加机体免疫力。此外艾灸疗法易操作、廉价,患者认可度高[5-6]。补阳还五汤主要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方中黄芪填精补肾;当归气活血调经;桃仁、红花为佐助,活血化瘀、益气通络。补气与活血诸药相配,共奏补肾活血、活血养血、活血通络之效,从而使机体血液通畅、元气充足[7-8]。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观察组较低;对比两组治疗后HCT、EEP、ηb、ηP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调节患者生命体征,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安全高效,有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调节患者生命体征,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补阳艾灸中风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