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1-01-15陈书慧戚瑞鹤

华夏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喹诺酮氧氟沙星盆腔炎

陈书慧,戚瑞鹤,黄 鹂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主要是指发生于女性输卵管、盆腔腹膜、子宫及宫旁结缔组织的部位或涉及整个内生殖器的炎症[1]。该病多发于已婚女性,发病率较高,患者多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酸痛,伴或不伴肛门不适,尤其在劳累后、月经前后及性生活后加重;且病程较长,易迁延反复,经久不愈,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但研究发现,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导致耐药菌的不断增多,临床治疗效果不断减弱,故寻求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是临床研究的重点[3-4]。基于此,本研究选用不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旨在探讨其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年龄22~50岁,平均(34.73±5.02)岁;病程2~7个月,平均(3.21±1.65)个月。观察组年龄21~52岁,平均(45.05±4.86)岁;病程2~7个月,平均(3.18±1.5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5]中有关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并经B超、血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管分泌物检查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凝血障碍、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药敏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妇科超声检查,阴道分泌物培养、宫颈管分泌物培养、衣原体检查及淋球菌培养。

1.3.1 常规组 给予氧氟沙星注射液(国药准字 H10940076,上海六合堂生物科技项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 ml∶0.1 g)0.5 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治疗,2次/d,连续治疗4周。

1.3.2 观察组 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济南华润双鹤利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224,规格:2 ml∶0.2 g)0.2 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治疗,2次/d,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标准[6]:治愈: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酸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超声复查提示盆腔积液或盆腔包块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或完全消失,超声复查提示盆腔积液或包块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超声复查提示盆腔积液或包块有所改善;无效:未达以上标准。临床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血液流变学: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外周血,应用HF-3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泰诺科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③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多是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导致病情反复、炎症迁延形成,或慢性宫颈炎沿淋巴管转移至宫颈旁结缔组织所致。该病发病时间较长,病情较为顽固,细菌可通过子宫、输卵管等达到盆腔,发生可逆性感染,进而引发炎症[7]。一般情况下,女性自身生殖系统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可有效抵抗外界病毒、细菌的侵入;但当其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如宫内术后感染、产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等均会导致机体防御功能被破坏,最终引发盆腔炎[8]。

慢性盆腔炎发病率较高,患者常伴有细菌感染,临床发现,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是盆腔炎发病的主要病原体,也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内源性微生物及性传播微生物,故目前临床主张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9]。然后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导致抗生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不断减弱[10]。有研究通过对比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发现其存在显著差异,药物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喹诺酮类药物可对细菌DNA造成不可逆损害,导致细菌无法正常分裂、繁殖;而部分细菌对抗生素存在耐药性,并可通过质粒传导将耐药性进行传播,但质粒传导不会影响喹诺酮类药物,其与多种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故临床逐渐开始采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11]。喹诺酮也称吡啶酮酸类或吡酮酸类,是一种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抗菌药物,其作用机理是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为靶,妨碍细菌DNA螺旋酶的产生,对细菌DNA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从而发挥抗菌作用[12]。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共有四代,最早期应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为吡哌酸、萘啶酸等,但其对革兰氏阴性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抗菌活性较弱,且血药浓度较低,组织穿透能力较差,故只能在肠道感染、尿路感染中应用[13]。氧氟沙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均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也是临床常用药物,这两种药物对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效果较好,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所增强[14]。氧氟沙星可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等,抑制细菌DNA回旋酶的合成及DNA复制,最终诱导细菌死亡,达到抗菌作用,且研究显示,该药物对沙眼衣原体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而盐酸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是将氧氟沙星活性部分左旋体放大,增加其抗菌活性,从而发挥更好的抗菌效果。研究显示,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作用机制与氧氟沙星相同,但抗菌活性约是氧氟沙星的2倍,故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通过对比氧氟沙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发现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而氧氟沙星的有效率为86.67%,表明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氧氟沙星。

血液流变学是反映机体微循环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微循环较正常人体血液微循环有明显改变。女性盆腔周围因存在丰富的静脉丛,频繁孕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某些疾病均易导致盆腔静脉搏压力增高,血液回流受阻,影响血液微循环。而慢性盆腔炎患者因盆腔发生炎症,且病程时间长,导致周围存在盆腔包块或盆腔积液,造成血管狭窄、阻塞等,血流缓慢、气血受阻,从而造成盆腔微循环发生改变[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常规组,表明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效果较氧氟沙星更明显。同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进一步提高生物利用率,使局部病灶的药物浓度更高,提高治疗效果。但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易引起患者腹泻、疼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还有可能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睡眠不良等中枢反应。本研究对比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现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低于氧氟沙星,其原因可能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活性更高,使用剂量较小,故其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临床用药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相比于氧氟沙星,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喹诺酮氧氟沙星盆腔炎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