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的学校体育综合管理平台构建研究①
2021-01-15
(浙江财经大学体育部 浙江杭州 31001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涵除了加速教育行为、内容、过程与方法的现代化外,还应加速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落实到学校体育工作中,就是以科学统筹的规划设计、认真细致的具体工作、层次完善的监督举措、及时高效的干预引导来推动学校各项体育事业的加速发展,以实现学校体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的精神。
为了有效监测目标的实现过程,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文件,提出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作为考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各地要通过政府主导、第三方监测、社会监督等多种渠道汇聚、分析和公布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学校体育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由此可见,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系统在学校体育教育现代化和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具备基础性的地位,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的学校体育综合管理平台构建符合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符合学校体育发展规律、符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践需求,因此极具研究意义。
1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现状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指测试人员采用规范的技术、方式和方法,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确定的测试项目及有关内容的实际测评,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教育、评价和反馈手段,重点监测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信息系统则是指为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研发设计的集测试预约、数据采集、评分定级、数据查询、监测、应用为核心的应用型系统,一般情况下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设备采用一定方式予以连接。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日益重视和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相关硬件设备和软件研发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根据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备案,截止到2017年,我国共有22家经过教育部体卫艺司所属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认定的具备数据直报资格厂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产品也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广泛使用。
1.1 产品特点
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所规定的测试项目为例,现有所有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所采用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所组成,通过个体组合或综合排列来实现的一项或多项产品功能。主要包括:支持学生信息批量导入;支持读写IC卡;支持各个年级这只不同的考试科目;可自定义总分计算公式;可自动生成学生成绩上报文件等功能。
一是以身高、体重测试仪、肺活量测试仪、坐位体前屈测试仪、立定跳远测试仪、50m跑测试仪、800/1000m跑测试仪、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测试仪等为基础的硬件测试设备。该类设备的设计功能主要包括:学生学号的录入(手工输入/刷卡录入)、测试过程的逻辑设计与物理测量、数据的存储、查询与导出等功能。测试原理和方法与人工测试的原理与方法类似,但800/1000m和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的测试方法并不严谨,有待商榷。
二是与硬件设备配套设计的软件系统。为了发挥硬件设备的最大效率,一般情况下在硬件设备外辅以软件系统的支持。该软件系统数据库内初期主要内置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年级、班级、身份证号等基础数据,同时内置最新的国家体质测试标准。
三是通过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机构的有效组织,利用软件系统,将学生预约、分期分批的测试或者课内外集中测试的形式,依靠硬件设备组织学生测试。测试完毕后,通过数据采集器用的有线或无线方式将硬件设备中所采集的数据导入到软件设备中,经软件内置程序迅速换算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综合得分和等级,以供学生通过网站、客户端等随时查询自己的测试情况与得分。
1.2 应用现状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有效衔接,基本解决了学生体质健康“测”的这一最基本问题,但在测试过程中也同时引发了新的探索。
一是数据的误差。以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为例,这两个动作在实际的测试要求中是有严格的动作标准与规范。仰卧起坐要求:仰卧,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 如此连续进行。引体向上则细分为3个阶段动作:起始姿势,要求两手用宽握距正握(掌心向前)单杠,略宽于肩,两脚离地,两臂自然下垂伸直;动作过程要求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当下巴超过单杠时稍作停顿,静止1s,使背阔肌彻底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回复完全下垂,重复再做。呼吸过程要求身体上拉时吸气,下垂时呼气。由此可见,衡量学生动作是否有效并不是仅看仰卧有没有“坐起”“引体”有没有“向上”的问题,而是要判断整个动作的标准与否。即使有经验的老教师在测量学生引体向上时,对计数的标准也要综合判断,但现行所采用的类似于缠臂式感应器或腰腹式感应器的方式来测试类似项目明显不合适,误差太大。
二是对于相关数据的延伸性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现阶段,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所采集数据主要应用于4个层次的多方面:一层是教育部所代表的国家层面,对所采集数据的整体性、发展性、规律性等宏观趋势研究报告;二层是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地区实际和工作开展需要制定的地区性数据应用策略;三层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在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对于数据的应用性研究(该类研究以描述性研究居多,改善性研究较少);四层是每所学校在测试结束后发布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白皮书,描述本单位本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学校下属各学院(年级)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等。
但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的文件规定,要在测试的基础上建立体质健康研判制度,通过监测评价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及时分析测试结果,深入查找影响因素,科学预测变动走向,开展体质健康预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措施,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决策水平。对照文件规定,这就对数据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对数据的应用性研究,由描述性研究转向改善性研究才是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的价值所在。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单纯依靠一个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系统远远不够,必须构建一个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的学校体育综合管理平台,要加强对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的有效使用与研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与方法,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以更好地指导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开展。
2 学校体育综合管理平台构建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的学校体育综合管理平台构建,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的基础性地位。通过学生体质监测系统反映出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指挥棒”,学校体育的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竞赛与科研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核心目标,围绕此而展开的系列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否定权”,连续3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学校的体育工作等级评定结果将为不合格,将追究学校体育第一责任人校长的责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多面手”,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学校多项工作存在交叉,覆盖学校工作的多领域。因此,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作为基础性系统在学校体育综合管理系统的本质实际上是对监测数据的应用,就是以采集到的数据为基础,综合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主要应用范围包括学生毕业资格审核、评奖评优评先进的硬性标准、教务系统选课、学评教、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等方面(如图1)。
图1 学校体育综合管理平台
2.1 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与教务系统的衔接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的规定,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围绕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做文章,可以作如下设计。
(1)在教务系统中导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在兼顾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设定不同等级学生的附加选课范围。对体质水平较差,单项不及格或总分不及格的学生可单独设计教学内容并组织教学。如BMI指数超标的学生经过皮下脂肪厚度筛查后,确定为肥胖的同学可单独开设减重班,以游泳、有氧操、力量练习为主要内容,相应的评价体系除了学习态度、出勤率等平时分和期末考核外,减重效果也是不错的指标;同时,常规的选项课依旧开设,学生同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程进行学习。
(2)通过个性化的体育课程设计倒逼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日常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外,应着力加强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培训班的开展,采用开放式课堂、走入式课堂的形式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强素质的练习,避免在体测之前各类突击班、提高班等违背体育发展规律的“现象班”出现,实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长效性机制(见图2)。
(3)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动态评价体系对任课教师的影响。通过个体数据的纵向比较可直观反映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上升或下降趋势,通过群体数据的横向比较,可客观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横向与纵向相结合,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与大纲提供依据。也可通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授课态度、授课内容等方面展开“学评教”工作,督促体育教师时刻保持知识的更新,促进教师成长。
图2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2.2 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与课外体育锻炼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等基本状况,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运动水平。对数据反映优秀的学生,可作为校、院两级运动队选拔人才的重点工作对象,通过吸纳优秀的学生加入运动队,间接提高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竞技水平与观赏性。对数据反映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可以结合课外体育锻炼给予引导与干预。已有大量的数据研究表明,课外体育锻炼对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就是为了全面落实“每天锻炼1h”的工作任务,提升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度,进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为有效监管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有学者开展了基于微信模式下的阳光晨跑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在校园晨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等多项前瞻性研究工作,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客观、真实、全面地掌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真实状况,通过有效的监管,来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2.3 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与学生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审核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明确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由此可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得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奖、评优、评先进,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但通过走访相关学生、高校和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实际参与者发现,能够严格执行这两个规定的学校为数不多。在现今各项工作都已经信息化的基础上,应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审核系统对接,设定相关条件,自上而下规范学生评奖、评优与毕业资格审核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公平、公正、公开,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使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审核成为阳光下的一项活动。另一方面需鞭策、督促学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才是唯一的出路。
3 结论与建议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信息系统构建学校体育综合管理平台的目的就在于将每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集到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充分利用,避免为了测试而测试,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由静态的分数评价转向动态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价值,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与方法,更好地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更高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实现学校体育的育人目标。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无论是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还是学校体育管理系统的构建形式,对国家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的执行必须落在实处,否则再严密的系统也抵不住人为的干预。
(2)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采集到的数据并不能非常直观地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还需要课堂上任课老师的直接观察,必要时还要通过相关辅助性指标的测量评价以佐证,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3)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虽然每学年报送一次,但学生的监测工作可以不间断的重复进行,尤其是对BMI指数偏大的实际肥胖学生、引力向上成绩为0的力量素质较差的男同学等,适宜开展动态性评价的项目,通过课堂干预、阳光体育锻炼等方法定期或不定期的针对特定项目开展测试工作,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动态化比较,加强干预的效益评定。
(4)对于特殊群体申请免测的学生,在系统中往往没有直接的体现,具体要因人而异的开展教学,同时要加强医疗保障与医务监督,确保特殊类型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能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提升。
(5)通过逐步的练习提高单项成绩,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应用还包括运动处方的研究,常规的课堂体育无法充分解决的问题,可通过运动处方的形式加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