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践路径

2021-01-14冯忠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毕业生高质量

□文/李 丽 冯忠胜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

[提要]2021年贵州省高校毕业生22.2万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在稳定就业基础上提高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内在需求,也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吸引力以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分析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意义,结合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现状及问题,提出实践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包括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可见,党和政府把高质量就业提高到战略性的高度,这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一、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意义

(一)高质量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高质量就业是就业政策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顺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对就业工作的新要求。高质量就业不仅是高职院校学生内在需求,也促进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和谐安定、国家繁荣昌盛。

(二)高质量就业是办学质量的体现。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优劣往往表现在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

二、职业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就业观。有数据显示,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对社会和行业也缺乏基本的了解。找工作时往往根据企业名气和待遇来决定,对自我没有清晰的定位,一味追求高薪、相互攀比、不愿吃苦,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究其原因,是学生思想认知及观念过于落后,且学生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听从的状态,常常左顾右盼,将一些到手的就业机会流失,与就业机遇擦肩而过。

(二)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发展层面来看,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不利于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自身没有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二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多数教师重视学生专业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教育,使学生职业素养不足,影响到学生就业发展方向。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提高。根据贵州省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2.92%,就业质量综合指数79.86%。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原因有就业岗位质量偏低,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践路径

(一)思政育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未来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因此,塑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必备条件,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高职学生正处于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时期,从大一新生开始就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就能明确前进的方向,学生就会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我需求,全面理性分析职业性质,从而做出更好、更贴切自我实际的选择。积极发挥思政育人作用,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助力。

(二)专业与非专业结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条件。学生如果动手能力不强,只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不能胜任实际工作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下方面着手:首先,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专业理论转化为技能技巧,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要把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专业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实习、实验和社会实践等各种实践活动,避免陷入“重理论而轻实践”的误区;要多动手、勤操作,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动手的机会,提高化技术理论为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地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其次,勤学苦练,精益求精。高职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扎实的专业技能需要勤奋好学才能拥有。“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想具有高超的技术技能,拥有过硬的本领,就必须谦虚好学、刻苦钻研,通过艰苦劳动,勤学苦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精益求精,并努力向一专多能型的方向发展。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衡量一个人事业心强与不强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人职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再次,取长补短,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因此,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没有止境。学生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最后,要尊重同行,虚心请教,加强学习交流,潜心钻研总结,努力使自己成为行业职业的技术能手,不断地攀登技术高峰。

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非专业技能。“非专业技能”是指,除专业技能之外的其他技能的总称,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可以从以下两方个面培养学生的非专业技能:一方面要积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贵州省在高职院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知识,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减少对未来的犹豫和徘徊,为主动迎接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学校作为育人组织机构,还应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引领,进而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使学生更好的就业。

(三)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在教育部、人社部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要求各地各高校千方百计促进2021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职业院校可通过以下途径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1、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精准就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随着经济蓬勃发展,一方面企业需要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高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需要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校企合作是社会发展必然的选择。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从业素质。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的员工相比,缺乏实践经验,岗位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不熟悉生产、管理环节,岗位流动性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不高,从而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率。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了解企业(行业)发展,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缩短学生在毕业后融入工作岗位的时间,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互补性的合作优势。学生在深入了解企业后,将会促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朝着企业和行业的要求方向发展,以便精准就业。

2、充分利用新媒体,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新媒体是当今人们接收信息的新兴媒体平台,在信息经济时代下,利用好新媒体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信息,还能给学生提供电商平台,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首先,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比赛充分释放毕业生创新创业活力。另外,运用好新媒体网络资源,开展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团队协等为主要目标的各类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其次,还可采用“云就业”新模式,利用网络新媒体助推就业。通过学校就业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短视频等新媒体多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挖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重点领域就业创业,为社会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最后,学校还要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24365网络招聘活动”、“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活动月”、“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和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毕业生建立良好就业心态,准确认识就业形势,适当降低就业期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主动投身国家及省内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创业。

3、依靠校友力量,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一方面学校派联络员外出与用人单位广泛联系,充分拓展市场化岗位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广发邀请函,邀请校友“回家”为师弟师妹献计献策。校友圈既是关系网络,也是信息交流渠道,更是利益共同体。校友可以做学生校外学业导师、创业导师,还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依靠校友等社会力量能够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4、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有知识、懂技术、善创新,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消除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区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参加特岗教师“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西部计划”等;大力支持毕业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到西部和农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要配合兵役机关,鼓励更多毕业生到部队建功立业;学校要大力提倡有序衔接升学就业,鼓励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提升毕业生文化层次。高职院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从而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四、结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就业形势下,各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积极适应就业环境的变化,要统筹就业资源,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毕业生高质量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