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思潮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2021-01-14胡耀尹
□文/胡耀尹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提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部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逆全球化”政策,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的严峻挑战不容忽视。“逆全球化”思潮已经袭来,中国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发展战略,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明确“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国际两个大循环相互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并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决胜突围“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提出的一个夯实国内经济基础,引领新型全球化格局的理论和实践范式,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多方面的发展红利,有助于建设开放、联动、公正和更具包容性的世界经济体系,塑造迈向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以贸易保护主义和保守化倾向为主的“逆全球化”思潮开始逐步涌现,国际经济秩序和全球化的前景面临着较大冲击。特别是2016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美国优先”政策和频频“退群”、英国脱离欧盟等,更是加重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逆全球化”思潮。然而,全球化是增进商品和资本流通、加强国际分工合作、推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此乃大势所趋,其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分析当下“逆全球化”思潮的趋势及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思考我国未来将如何采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对策来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改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下“逆全球化”趋势表现
首先,何为“逆全球化”?指与经济全球化相背、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逐渐消减的全球性发展趋势,也是一种宣称反对全球化的社会思潮。具体体现为一国政策对多边开放立场的反转,对区域一体化的逆转,在国际间对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流动设置的各种显性及隐性障碍。那么,当下的“逆全球化”思潮与主流背道而驰的趋势在于: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国际自由贸易受阻。从西欧最初的重商主义,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再到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屡屡成为一些国家应对经济衰退的重要手段。且“逆全球化”妨碍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正常运行,关税和非关税等贸易壁垒干预自由的国际贸易,以至于国际上贸易争端频繁发生,金融投资在区域上逐渐展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状态,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国家的战略倾向逐步封闭、保守,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紧张。当下“逆全球化”趋势有较大的政治推动力,是部分国家政治势力之间相互斗争的工具。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极右”力量显现,集团内部的利益博弈也愈演愈烈,致使各国之间相互合作意愿逐渐降低。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治力量对经济进行影响,对国内资本实施一定程度的控制,这种行为对企业的自由流动和产业的正常运营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干涉了国际市场资源中技术、人力等因素的合理配置。
二、“逆全球化”给“双循环”带来严峻挑战
(一)产业链供应链条受损,削弱内循环发展基础。“去中国化”明显抬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严重冲击。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改变各国的成本结构和技术能力,但中国自身的要素成本和中美贸易摩擦走向,仍然是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地位的最主要因素;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不仅体现为因全球供应链的中断而使风险不断加大,从而威胁我国供应链安全,还在于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强化了欧美企业家、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对“去中国化”的主张和决心,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循环的质量、数量、速度和效益。“逆全球化”思潮下,一些国家强制性干涉市场经济,这一行为必定会破坏市场正常资源配置。且欧美发达国家原本就占有的全球性经济资源较多,当欧美国家持保守经济政策时,随着国际经济约束力逐渐降低,产业资源和供应资源不协调问题接踵而来,我国的资源分配也会受到相应影响,从而削弱了内循环发展的基础。同时,目前国内的有效需求并不充分,由于高房价、高价房贷、教育和医疗用途的挤占,年轻人和中低收入群体没有钱消费或者不敢消费。一些高收入群体选择了海外进行消费和投资,导致资金流失,无法在国内形成完整的经济环节。美国实施对中国经济“脱钩”,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自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美国一直在不断禁止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产品向中国出口或与中国企业建立商贸合作,例如,近几年美国一直在全力堵住华为、抖音、微信等高科技企业和APP在全球运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也严重威胁到全球相关附带产业链条安全。
(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动荡加剧,外循环风险持续攀升。当下“逆全球化”思潮具有显著的政治色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竞争日益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的利益分歧也更难调和。因为对中国快速崛起心存嫉妒,部分发达国家在政治战略和经济手段上采取遏制,比如之前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到现在的中美贸易战。一些国家逐渐倾向内顾,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投资和贸易风险也增加,世界经济体系运行中出现许多不确定性和封闭性、阻塞性的因素。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不利于我国正常外交的经济政策。以美国为首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外交排挤随之而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贸易出口的大国因此受到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增添了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危险。在与一些发达国家合作时遭遇严重阻碍,贸易上摩擦频发,凭空增添我国大量贸易费用,从而直接导致外循环中的风险不断急剧攀升。
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对策略
面对新的变局和形势,我们要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内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通过经济繁荣、畅通国内大循环,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价值链主导地位。在外要以“一带一路”为主,加强贸易合作,有机联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一)“内循环”为主
1、扩大内需,减轻对外经济依赖程度。首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提升居民的消费。2020年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减税降费,保证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从而扩大消费;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减租降息,让中小企业能够生存下去。企业只要能够生存,居民的就业就可以保住,保住就业就可以保持持久的收入,这样才能扩大消费。其次,要缓解贫困,提高基本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公众后顾之忧,切实提高公众工资,从而带动内需的扩大。再次,我国要不断优化消费环境,营造出新的消费热点,如降低消费税率、拓宽乡村市场、推广假日经济等,大力推进新消费模式发展,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增强社会消费的活力,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强大动力。最后,要完善分配体系,降低公众贫富差距,关注公平效率的问题,让社会关系更加融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最终的需求上去以后,才能让国内的市场大于国外。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最大限度降低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才能进一步实现供需循环高效运行。
2、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中国拥有世界最完善的制造业门类及配套系统,但受全球工业链原有分工制度影响,生产业、制造业发展仍处于价值链低端。我国应更多地关注高科技行业,集中在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生命科学等方面,用科技引领创新,使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保障,并帮助各行各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从而打破“逆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束缚。因此,要发挥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力量,以政府为主导和社会多层面跟紧配合,将资金大力投入到高校、研究院和企业联合的研究与发展中去,力求做好、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由易而难逐渐打破国外高科技的层层封锁。随着人口红利减少,未来我国发展方式将从劳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经济转变,着重培养高新先进技术人才,扶持高新科技企业,特别是鼓励那些具有研发、创新和制造能力的中小企业发展和不断壮大,加快推进新基建,将以前“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
3、取长补短,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要加快产业链的完善。我国需要六个链条的充分准备,需求链激活大量内部需求,供应链合理化流程,知识链消除“卡脖子”瓶颈停滞风险,企业链越大越强,空间链起到集聚作用,价值链将尽其所能发挥优势。继续克服产品跨地区流动和生产要素障碍,鼓励相关产业合并重组,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和发展。同时,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应对突发性或长久性风险,针对其他国家实行的供应链本地化、高端生产业突然撤出的现象,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未雨绸缪。既要保障自身资源、重要设施、核心技术在供应链中的稳定安全,又要提升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价值链的地位,尽快建立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及工业系统。发挥长处和补足短处,发挥产业优势,以产品质量、技术和文化为中心,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使我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优势,打破“逆全球化”封锁。
(二)加强“外循环”
1、增进贸易往来合作,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推动新时代全面开放的新引擎,也是推动国际循环的主阵地,因此要义不容辞地成为贯彻中央开放理念的“领头雁”,积极开拓双向市场,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同时,我国要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增强对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强有力话语权,与国际贸易合作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维护世界多边主义的贸易原则。在面对美国特朗普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等举措时,我国反倒更加重视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及服务贸易创新开发试点,优化商业环境,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升贸易投资便利性。不仅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际上的自由贸易,还要加强海南自贸区等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跨境电商方面,我国技术发达和服务质量好的优势已领先他国,但也可以更加完善,创新并拓展更大的自由贸易进步空间,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外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紧密连接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给贸易投资便利化增添一份中国力量。
2、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有效地抵制了“逆全球化”激进趋势,通过与周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不仅可以推动该地区发展,还帮助其他国家优化国际劳动分工协调,扩大贸易共同合作并增加相关利益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经济全球化和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即使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阻碍我国经贸发展,我们也要积极对外开放,做大“蛋糕”和扩大“朋友圈”,加强与沿线二十多个国家建立的56个经贸合作区,并与世界各国建立新的贸易合作关系。面对这样深刻而复杂的世界变局,全人类都应该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一同携起手来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毕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任何国家都不可阻挡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要以辩证的心态应对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并努力在危机时期构建新局面。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和发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经验也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