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农村产业融合机制创新探索
2021-01-14张慧琴
□文/张慧琴 丁 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大庆)
[提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改造传统农业,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农技推广人才体系,完善利益联合机制的新常态趋势。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把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性规划,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农村各产业融合。
一、引言
早在2015年,中央及相关部门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体系、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实现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在2018年的《规划》中,建议扩大和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顺应城乡消费扩大升级的趋势,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进一步探索农业农村生态保护、文化观光、健康康养等多重价值。
2015年首次中央文件指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来,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解决贫困问题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的农村已经从原来的孤立中逐渐融合。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产业融合发展机制。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加快农村产业融合体系建设。除此之外,国家及相关部门同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方针及相关意见,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税收政策来支持农村产业融合,这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无疑是强有力的支持。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产业融合
(一)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是城乡统筹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国际民生的根本问题就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就是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裕。
(二)农村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高新技术的创新造成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使得产业发展一体化的现象,最终引起产业形态变化,产业结构重组,产业集约化变高等变化。农村产业融合亦是如此,以第一产业为根基,通过精细农业产业为链条的特色产业,产业融合政策的支持,农业多功能性的充分发挥,农业与服务业和电商行业的融合,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方式,形成新技术带动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布局农村产业空间。农村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依托,以产业联动、产业聚集、技术、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资源融合,紧密相连,共同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扩展、农民增收的目的。目前,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分为农业产业整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技术渗透和农业产业集聚等。
从国际视野出发,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农村产业深化融合,该创新引发了各国从不同的技术路径来发展农业。我国2017年第一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通过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农民的收入难以提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很难缩小,主要原因是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政府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把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帮助农村振兴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前提,将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打破原有的固有的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界限,本文通过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进行探索创新,为更好地以农村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三、乡村振兴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环节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重要基础和前提,而产业兴旺要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未来乡村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将驱动现代产业要素与农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在农村,将形成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体的多产业一体化发展态势。推进农村文明建设,一是转变政府的认知观念,提高农民的政治思想素质;二是创新农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三是优化人文环境,弘扬优秀民俗文化。现代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有序实施和内在融合使农村产业融合更高效,只有在不同环节的产业链上都最大化实现乡村的价值,才能降低交易的风险,节约成本。
(一)产前的有序实施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传统农业以单一经济为主,种植是种植,养殖是养殖,而现代农业是种养加、产供销、吃游玩于一身。在传统农业中,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中心,受自然环境影响较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发展不平衡。产前的有序实施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产品生产、种植与采购、养殖屠宰、选种选地都需要严格地把控。
(二)产中的稳步实施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产中环节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机理中同样占主导地位。坚持以农为本,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平台载体,物流配送完善等方式,增强加工基地建设,完善景区建设。
(三)产后的有序实施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柱。产前产中都能稳步实施,更离不开产后的推荐,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可通过智慧农业形成可追溯的安全、营养,推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农业与文化的融合,建筑休闲农业,健康养生,通过教育、科技和人文等方式融入种植业、养殖业、建筑休闲农业等方式完成产业融合。
四、乡村振兴下农村产业融合内部机制创新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根基。在传统农业中,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中心。传统农业以单一经济为主,种植是种植,养殖是养殖,而现代农业是种养加、产供销、吃游玩于一身。因此,要充分发挥地方资源比较优势,促进粮、料、农、林、牧、渔业一体化发展;促进种养加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二)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指通过新型的科学技术创新出的新产品或者在原有产品的外观上进行创新的,以不断地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适应社会的进步。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产品创新多通过农产品加工环节和农产品生产流程实现的,例如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在产品创新后,通过市场创新的途径,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为提升品牌知名度,结合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平台加强公关宣传,贯彻绿色生产理念,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种植示范基地”高标准建设,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健康,真正让消费者放心,提高消费者忠诚度。
(三)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是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支柱,根据一二三产业消费者需求的不同,要重点关注消费市场的系统性和协调发展。在国家逐步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今天,更多的是住宿共享、体验共享的形式存在。“互联网+设计”的品牌规划模式,可以有效准确地在营销中定位乡村产品,提升品牌形象,从而建立起连接乡村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新乡村振兴模式。
(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从供给侧发力,改善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推广出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不断创新,转变其产业结构,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有需求市场、有产品效益、能增产增收、能脱贫致富,亦可带动当地经济增长,降低恩格尔系数,农民自然会选则种植,政府自然会去推广。
五、乡村振兴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外部条件保障
(一)创造品牌产品是促进产业融合的必备条件。坚持特色化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坚持文化传承,擦亮产业品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必备条件。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在当今自媒体时代,创造品牌产品,基于互联网平台可扩大消费者群体,通过网络直播、实时监控等形式来创造品牌产品形象,增强产品的服务和可信度,围绕品牌农业生产,形成特色农业产品,从而减低销售成本,使农民收益增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二)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促进产业融合的保障
1、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体系是多层次农业与相关产业形成的综合整体系统,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在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引导下,保证销售和价格,从而使种植数量增加,收入越来越高。同时,利用乡土文化、地理条件等优势,推动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建设乡村旅游景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收入,提高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健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生产体系是现代科技,管理模式,生产工具的整合和健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就是用现代材料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加大资本和科技的投入力度,改变农业原始依靠消耗争夺资源,形成一种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的新方式,推进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抗风险能力,使发展农业不再受人畜力和自然条件影响的根本局面。
3、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管理系统由农业管理主体和服务主体组成,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以家庭农场经营为基础,以合作联合为纽带,以社会化的服务为支撑。要重视对体制机制的创新,使经营和服务主体形成一定的规模,提升农民的专业化素质,创建农业生产的规模团体,保证不同主体之间的联系、沟通并发展合作,从而构建多种规模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程度。
(三)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推动新一轮产业融合。农业产业“1+2+3”融合发展,最终使得县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实现了“1×2×3”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了新一轮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的深度推广,提高了农业集群化的发展,促进农业新业态的产生,加快城镇化发展,振兴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产品的产业融合,加快以信息化方式有效传递,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转化效率,解决农产品销售脱节、农民获利少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