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背景下铜陵经济转型发展思考

2021-01-14秦广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铜陵长三角安徽

□文/秦广春

(铜陵学院经济学院 安徽·铜陵)

[提要]因“铜”而建的铜陵市是典型的先有矿后有城式资源型城市,但由于长期大规模粗放式的开采利用,使得该市的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经济下行,在此前提下,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对于铜陵的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发展观念不强等是铜陵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问题。未来,铜陵要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进行产业布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借鉴沪苏浙等发达地区发展经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020年8月,习近平来到安徽深入考察调研,并在合肥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座谈会,表明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级战略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在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背景下,铜陵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扭转作为老牌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枯竭而经济发展停滞的现状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一、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现状

自安徽加入长三角以来,与其他所在区域的省市联系并不紧密,经济更是与之相比相差较大。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安徽正积极努力深度融入长三角。

(一)安徽与其他两省一市经济差异较大。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几个地区之一。在2019年,长三角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不大的土地面积,五分之一的人口产出了全国约23.9%的GDP。从人均GDP来看,沪苏浙皖地区间经济差异比较明显。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上海市人均GDP超过15万元,江苏省人均GDP超过12万元,浙江省人均GDP超过10万元,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人均GDP却不足6万元,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江浙沪相比,安徽经济发展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二)长三角地区安徽交通可达性最差。依据《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2018)》,2018年江苏省的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最短,可达性最优,说明其与区域内其他地区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与之相对,2018年安徽省的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最长,可达性最差,与江苏也相差大约32分钟。

(三)长三角地区安徽创新研发投入与其他地域相比最低。2019年上海R&D投入强度为4%,江苏R&D投入强度为2.79%,浙江R&D投入强度为2.68%,而安徽R&D投入强度只有2.0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徽省的R&D投入强度落后于长三角其他省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经济上面的落后。但是,安徽合肥作为国家科学中心,中科大给合肥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在未来,安徽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会有长足的进步。

(四)总结。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一环,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如科技创新性不足、交通网建设有待补充、生态环境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安徽需要打通与江浙沪的行政壁垒,采取积极措施,缩小差距,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二、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给铜陵经济转型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

安徽将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铜陵作为老牌工业城市,资源枯竭导致的经济停滞将会在此次历史机遇下得以改变。

(一)铜陵经济现状分析。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区,枞阳未划来以前是全国区域土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因“铜”而建的铜陵市,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与淮南淮北一样是安徽老牌的资源型城市。到2020年,铜陵所拥有的几家上市公司,其中大多数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铜陵的起家产业“铜”。长期以来,铜陵市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根据2019年的铜陵统计公报显示,铜陵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39%;而同年安徽省的工业增加值占其地区的生产总值的30.9%;2019年全国的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从数据上看铜陵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工业。但是,由于长期大规模粗放式的开采利用使得该市的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经济发展停滞。

(二)铜陵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思想僵化。铜陵加快发展氛围不浓,竞相发展动力不强,干部群众并没有树立起赶超别人和不被别人赶超的危机意识。面对传统动能进入瓶颈、新的动能无法接续的困境,自己抓发展的动力和能力都很欠缺。依然做着以前挖挖矿、卖卖铜,GDP就能上去的春秋梦。还没有树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的决心。

2、投资质量不高。过去的几年时间对于产业的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低,并且以既有大企业的扩能或技改为主,新引进的产业项目数量少、规模小、水平低;政府以政策催生的新型商业平台又未能实现承载催生新经济增长点的预期目标;缺乏高质量、高数量的资本投资。

3、产业布局不合理。铜陵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三种产业结构的比例失调,第二产业比重过分偏大,过于依赖铜产业,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滞后。

(三)长三角一体化对于铜陵的具体发展意义

1、有利于资本要素的流动。资本要素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济增长是资本投入的函数,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其资金来源可能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可分为内部积累资金和外部投入资金。铜陵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就是作为原来人均GDP全省排名第一的城市,在2016年将枞阳县划为铜陵版图后,铜陵立刻多了70多万的人口,人均GDP下降到全省的七八名,财政资金的一大部分投入到枞阳的基础设施以及其他一些行政花费上去了,这样原有的内部累积资金不足,引入的外部投入资金数量少且质量低,作为老牌的工业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去更新原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去扶持新型产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很难推动经济的转型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后,上海等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本因为铜陵原有的雄厚工业基础大量流入到铜陵本地,加速铜陵的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的转型发展。

2、有利于人力资本要素的流动。人力资本是新时代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的开发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铜陵以铜发家,以铜产品加工为主要制造的企业在铜陵占了大多数,这种一般技术含量较低的铜产业加工劳动以及较高的工资福利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兴盛的铜工业生产带动了铜陵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一大批工业方面的高技术人才。但是,在铜矿逐渐消失的现状下,大量企业的效益不断下降,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进行裁员,造成大量下岗劳动力,整个行业内都出现了这种情况,以铜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铜陵市经济一落千丈,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在全省的GDP排名当中,已经落后至倒数几位。大量的人才逃离铜陵,奔向他地,造成了现在缺乏人才,愈发发展不起来的现状。长三角一体化后,铜陵将以先进的铜产业技术以及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重新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吸引大量的人才。

3、有利于科技要素的流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要素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来体现的。铜产业是铜陵的主导产业,因此需发展出一条完整的铜产业链。其产业开采加工技术排名世界前列,但是在铜以外的产业中,铜陵的技术发展就显得格外不如意。比不过合肥的量子科技,也比不上芜湖的新能源汽车科技,更比不上上海的金融科技。但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将会为铜陵带来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5G应用等新型科学技术,给铜陵的未来新经济发展加上一双科技的翅膀。

三、深度融入长三角,推动铜陵经济转型发展政策建议

深度融入长三角,对于铜陵现在的经济增长大有裨益,也会打破现有的铜陵产业结构,推动新的经济增长产业的出现,给铜陵未来的经济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科技、人才、资本基础。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铜陵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的突破与发展需要思想的更新以及观念的突破作为先手。面对当前紧迫的经济发展形势,铜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敢于创新敢于发展。坚持“四个自信”,以新观念引领新发展,以思想之变带动城市之变,真正依靠改革和创新推动铜陵发展迈上新台阶。原来只靠着采采矿,炼炼铜,GDP就能上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还了,要踏踏实实地准备重新出发。铜陵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责任意识,勇于直面发展难题,敢于冲破路径依赖,善于应对风险挑战,当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推动者。

(二)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利用铜陵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临空经济等方面持续用力,争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立足于铜陵原有的铜工业基础,大力发展铜加工业,钻研铜加工技术,争取突破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铜产品的附加值,将原来集开采、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高技术、高水平、高质量的铜产品生产制造业。

(三)优化产业结构,科学产业布局。加快引进高质量资本投资,增加新型高科技产业布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要抓手,着力构建铜陵新支柱产业。

科学构建铜陵产业园区,积极承接发达地区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多引进高附加值、低污染、高技术含量企业,依据企业性质合理规划企业用地,且加大对于园区的行政管理。

努力构建新型金融体系,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更好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适应市场、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气候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工具助力农业经济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铜陵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创新能力。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发展趋势下,铜陵应加大对于数字经济方面的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网络和信息通信的部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资金投入充足的前提下,政府机构应将发展的重点方向放在数字应用上,加大对高技术企业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经济效益。

(五)引入科研院所,提升城市竞争力。铜陵位于皖南地区,本市的本科院校只有铜陵学院一所,且只是财经类院校。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文化内涵、主要竞争力以及各类人才,主要来源于当地的高等院校以及科学研究所。铜陵在未来几年要下大力气,着力引进优秀高等院校的分校区或者是科研院所在铜陵的落地,增强铜陵的基础创新能力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提升铜陵城市核心竞争力,吸引各类人才的集聚。

猜你喜欢

铜陵长三角安徽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亲亲的鸟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其实冬天不可怕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