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模式研究
2021-01-14李步容
□文/李步容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
[提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其中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形式,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主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通过对“旅游产业”的保护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一条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的路径。
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出台了一系列的条款和其他事项,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主要是指被各群体、团体和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内容包括:口头传说和以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活动;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等,它凝结了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也象征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信息和全球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成为整个民族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依托人作为“活”的载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其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资金技术短缺、观念落后、传承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因此,国家从多种层面提出了保护方案和措施,笔者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概括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保护传承人。在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年龄较大等种种因素,导致非遗面临着传承困难甚至失传的困境。为此,国家及其各级政府进行了认定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对其进行经济上的资助,一方面这些传承人享受着国家财政给予的补贴“优待”;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承担起传承非遗的责任。通过口传心授、收学徒等形式积极开展相关传承活动,同时放下忧虑,专心致志搞创作事业,创作一批顺应时代潮流的“新作品”。不难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会采取多种方式,借助各种途径,有效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传承和示范的作用。例如,2007年我国对首批166位民间传承人举行了“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命名仪式,并发放一定的资金补助,其中就包括传统武术类少林功夫传承人释永信,他会定期进行讲学、传艺、学术研讨、出版表演等活动,促进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的了解。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文化活动,以其自身所独有的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传承功能特点,使其成为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机构学校教学活动中已深入展开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教材,并实施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江苏张家港的小学课堂中,引入“非遗进校园”活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的传承人陶永飞老师不仅为学生讲解竹编文化的内涵,而且通过手把手教学生竹编的制作工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手工艺人的匠心精神。学校还组织开展了非遗传承人课堂、非遗成果展览会等。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它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也能够为培养和扩大非遗传承队伍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大众传媒。国家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培养保护意识,营造保护氛围”。今天,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纸媒、电视到后来出现的电子出版物、多媒体、互联网、短视频等诸多方式,这些传播媒介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非遗项目进行知识的科普、保护的宣传等。例如,当下最为流行的短视频APP——抖音,在2019年该平台推出了“非遗合伙人”计划,通过与地方非遗展开深度合作,加强流量扶持,助力非遗传播。此外,抖音还与地方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开展合作,帮助全国各地尤其是贫困地区,进行商品销售渠道的拓展。我国国家级非遗凤翔泥塑,通过抖音传播线上走红,不仅为凤翔泥塑产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而且还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当地非遗项目。
(四)旅游产业。是指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系列民俗活动、体验活动、游学活动等。例如,在山东潍坊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游客会先学习风筝的发展历史,并现场制作风筝,体验传统工艺所带来的魅力。又如,云南大理推出了“旅游+非遗”的模式,将大理白族扎染非遗贯穿在旅游中的“吃住游行娱”各环节当中,实现了游客在旅游中了解非遗、学习非遗、参与非遗,极大促进了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技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文化“基因”,是全人类的瑰宝。而旅游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游客通过文化去感受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魅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则是空洞虚无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将会实现二者的互利共赢。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非遗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由于游客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二者能够在空间上形成变化彼此影响,因而旅游产业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与游客之间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游览时,每个个体会进行交流与接触,人与人、人与景、人与文化之间都会形成文化的传播,他们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接受者。
(二)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第一,发展旅游产业能够唤醒非遗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并能够带给他们有效的收益,使当地群众形成“主人翁”意识,让旅游产业成为全民参与、共同受益的方式。第二,非物质文化旅游能够为文化的摩擦与交融创造客观条件,让游客在旅游中了解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样有利于促进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
(三)非遗文化的再开发。旅游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开发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旅游产业的发展会直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样有利于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投入。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的主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假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层的梳理与挖掘,研究分析其潜在转换机制,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的传播应用途径,则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开发模式。最终,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次开发与利用。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模式探寻
(一)博物馆展览模式。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展览、收藏、研究自身地域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被称为现代城市的“名片”。博物馆不仅具有展示地区特色和宣传文化的作用,还有进行科普教育、艺术陶冶的功能。通过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博物馆、展示厅等,来供游客参观欣赏。例如,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汇聚了西安市近千名民间艺人的上万件优秀作品,场馆内拥有2个大型的展厅,自2012年开馆以来已策展数十场,生动形象地向游客们展示陕西省及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厅一侧还有一个数字高清大屏,循环播放非遗项目的介绍,还配有AR功能等,多维度让游客感受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如,山西醋文化博物馆,它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醋文化类博物馆。博物馆内主要收集了大量宝贵的山西老陈醋发祥史料、图片和濒临失传的传统古法酿醋工艺影音资料等。主馆中还完整保存了酿醋、制醋、盛醋、运醋的实物工具近200件。馆内除了传统博物馆所具有的展示功能外,还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设备,陈醋放映厅内会循环播放视频,而视频以山西民歌作为背景音乐,以酿醋制醋工艺内容的民歌进行收尾,给游客感官上的刺激,加深对醋文化的了解。除此以外,博物馆还会定期举行酿醋体验活动,邀请游客进入酿醋车间,对酿醋工艺从蒸、酵、熏、淋、酿整个流程的体验参与活动,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酿醋文化,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
(二)节庆民俗模式。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俗庆祝体验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中的一项活动融入其中,让游客积极参与,来进一步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例如,端午节,它是我国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五月初五这一天,湖北鄂州地区群众会进行划龙舟、吃粽子、贴端午符剪纸、挂艾草、佩戴香包等多种活动。当地游客也会在这天进行亲身体验活动,身着草衣,与当地群众共同包长粽、赛龙舟,在水边祈福平安,感受鄂州人民的礼仪,聆听当地风俗与传说。又如,在重庆市每年都会推出各种形式的节庆活动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近些年来,他们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节庆民俗的一大亮点,推出了竹编艺术节、传统美食文化节、铜梁龙灯艺术节等。
(三)旅游商品开发模式。它不仅能够增加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工艺、技术的保护。其中,旅游商品主要包括日用品、手工艺品、服装类及其他衍生品。这类商品一般具有特殊的民间工艺、鲜明的民族特色等特点。例如,云南的傣族姑娘通过举行泼水节活动进行节庆表演,她们会身着傣族彩色筒裙,互相泼水,并用银制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饰品进行售卖,这样不仅传承发扬了傣族妇女的银饰文化,还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四)舞台表演模式。舞台表演模式是指通过依托地方旅游景点,表现地域民俗风情,形成具有丰富多彩内容的表演艺术活动。例如,最著名的云南丽江古城上演民族歌舞表演《丽水金沙》,主要是通过舞蹈诗画的形式、民族特色的服饰、光彩夺目的灯光,展开“序”、“水”、“山”、“情”四个场景的表现,将民间故事、丽江文化、民族精神等融入舞蹈表演中,突出展现丽江的风土人情,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又如,内蒙古地区充分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已形成众多初具规模的大型实景舞台剧和演出,有大兴安盟的科尔沁叙事民歌表演、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中的大型实景剧《永远的成吉思汗》,还有在呼伦贝尔市上演的《长调民歌》等。
(五)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基地的开发模式。是指在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上,整合商业和经营模式,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建设性地提出针对性方案,并适时推出让顾客满意的旅游产品,使其能够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效果的旅游开发模式。例如,西安市著名的永兴坊,一方面依托大唐古城旧坊的遗址原貌;另一方面旧坊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集中地,且游客数量众多,因此政府可以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有效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对其进行市场开发。近年来,永兴坊推出了《非遗中国,匠造传奇》等众多示范项目,深得游客们的喜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重要前提下,充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开发优势,进行各种旅游模式的整合与探索,才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