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智能乡村文化中心建设思考

2021-01-14许嘉敏王彦文蔡梓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居民智能文化

□文/许嘉敏 王彦文 蔡梓烁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珠海)

[提要]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扶贫事业日益发展。智能乡村文化中心通过建立资源平台,结合“线上+线下”发展模式,丰富现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场地,以供乡村居民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建设智能乡村文化中心对文化扶贫工作发展的作用,探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智能乡村文化中心发展作出若干思考。

“扶贫先扶智,治贫必治愚”。文化扶贫是指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乡村居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传统的扶贫主要是从经济物质上进行辅助,而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随着多年来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基础经济已经不再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核心点,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建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主题背景下,文化扶贫成为帮助农村人民实现精神上文化脱贫的重要方式。想要改变传统的“输血”方式,充分发挥文化“造血”功能,就要让文化扶贫落到实处,不让文化扶贫变成救济。智能乡村文化中心的建立,通过联合高校各地、社会各界的力量,宣传“互联网+乡村+文化”的理念,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公益的力量,致力于向乡村群体输入更多先进文化教育资源,让扶贫对象更便捷易懂地学会如何切身使用科学技术获取先进文化,从而更加全面地用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实现文化精神上的真正脱贫。

一、文化扶贫与智能乡村文化中心建设

智能乡村文化中心是基于“互联网科技+乡村+文化”的创新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的文化服务平台,从而搭建高校青年学子与脱贫扶持群体的沟通桥梁,以此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文化扶贫手段单一、功能有限等问题,帮助乡村贫困群体从文化精神上真正脱贫,促进文化脱贫扶智工作不断发展。

(一)建立乡村智能文化资源平台。在精准脱贫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下,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及智能设备基本普及,但由于农村居民生活习惯、环境差异等因素,对一些优秀资源的了解程度有所欠缺,亦或者缺少乡村电影、文化节、文艺晚会等活动性强、亲和度高的文化传播途径。智能乡村文化中心通过建立资源平台,丰富现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场地,按照年龄层次划分为青少年、中年、老年,并根据各年龄层次需求,整合相应的优质资源,以供乡村居民高效地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

1、共享学习资源。对于乡村青少年人群,平台创建文化资源库,汇总各类学科教学资料,使得乡村青少年群体有更多机会得到与城镇青少年群体同等水平教育资源。对于师资力量匮乏地区的乡村,共享教学资料也将是一大宝库,学生可以在闲暇时间“蓄电”。平台还可以推出专为中年村民群体技能化学习的网络教学资源,让村民们即时学习到更具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技术、灌溉专业技能及相关科技务农产品的使用,同时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平台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2、加强普法宣传。在提供相应教育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青少年及中老年群体的普法教育,尤其是在当今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下,青少年及中老年群体对外界感知不够敏感,无法很好鉴别网络诈骗行为,因此进行乡村居民普法教育以培育乡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使乡村居民达到法治认同,对实现文化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3、丰富智能文娱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建设,为留守乡村的中老年群体及当地的儿童组织丰富有内涵的文娱项目。乡村智能文化中心平台可以为居民提供可供学习观赏的健康活动视频,并定期举办健康运动项目,以轻体育活动来让乡村居民在精神文化上得到满足的同时,身体健康也可以得到保持和提升。

(二)结合互联网媒介正确指引文化导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从2012年出现至今,迅速发展。“互联网+乡村”是当今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亦是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它更加侧重改善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但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不良舆论传播、网络信息泄露问题等也所之出现,在不同程度影响互联网健康安全发展,影响乡村居民的正确舆论认知导向。因此,乡村智能文化中心的搭建,可以通过结合当地政府建立门户网站等官方多媒体媒介,引导乡村居民关注新闻时事,吸收新思想、新文化,有效提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传播;平台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互联网知识宣讲以及提供咨询服务,向农村居民提供有关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网络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知识,使农村居民紧跟时代步伐,让农村居民真正地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红利,而不是单纯地让手机成为通讯或娱乐的工具。在如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人都是网络的参与者,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乡村振兴思路和方法,助力经济薄弱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便捷性。

(三)健全智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智能文化中心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的同时,贴近实际、贴近民生,弥补城乡文化发展差距,缩小城乡之间文化数字鸿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借助科技手段实施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依托移动社交或即时通讯平台,将相关服务单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开展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公共文化服务,涵盖参考咨询、文献传递、技术帮扶、文艺教辅等内容,以实现对广大乡村地区的文化工作人员及居民进行实时在线培训辅导工作,利用远程视频等技术对不同地区的基层用户实施面对面的文化服务。平台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那些目前难以直接配置更多优质资源的基层和贫困地区的群众,也能方便获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让群众享受到更高效的社会服务。

二、智能乡村文化中心对文化扶贫的作用

(一)统筹平台下的多样化服务。在文化扶贫过程中,利用智能乡村文化平台对传统工作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综合网络资源,完善智能乡村文化平台的创新发展。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当地文化资源的需求整合,做到精准落实、定制化服务的多样化服务模式。应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满足乡村地区对文化的需求,并且确保平台对文化资源可以进行定期的更新,充分提升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保障文化服务的落实。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文化扶贫创新无疑是使扶贫做到精准化的重要举措,做到切实提升文化扶贫效能,提升群众精神文化发展,注重文化扶贫导向性,加强文化扶贫均衡性。

(二)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增强普法意识。当前我国大部分居民受到地理位置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处于精神文化缺乏的状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下,保守观念、信息闭塞不利于文化扶贫的进步与发展,所谓扶贫先扶智,积极与时俱进,提升居民科技文化素质。通过智能乡村文化平台的推进可以让农村群众更深切、更生动具体地感受到当前我国高速发展的新科技,享受到与城市人口平等的科技生活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农村人民地思想文化水平,从思想上改变固有认知水平。此外,在偏远地区,大部分居民的法治意识不够强,对法律条文和规定缺少基本的认知,不信法、不守法、不知法的现象频频出现,因此通过文化扶贫可以尽可能地做到“人人知法”,让农村居民可以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新时代文化扶贫工作优化意见

(一)在文化“育”民上下功夫。“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要以提高乡村居民文化素质为目标,向帮扶对象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文化底蕴以及摆脱贫困的信心;扶智,通过文化下乡、支教、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向贫困地区传授先进文化、思想,同时开展各类扶贫科学与实用技术教学,使各类文化知识深刻地印入乡村居民的心中,让贫困地区中有能力的人们把当地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财富,使得当地从本质上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在文化“惠”民上做文章。在文化扶贫的道路上除了精神输入,也还要物质输入。然而,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缺乏有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提供途径有欠缺、效能低、效果差,所以需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双重融合,建立健全文化扶贫精准到户的体制机制。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做到乡村居民在哪里,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乡村居民在哪里,文化扶贫越要精准深入到哪里。同时,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惠民演出、农村电影放映、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等多元化、多角度的文化扶贫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物质需求。

(三)在文化“富”民上搞创新。我国大多数的贫困乡村地区都是在大山里面,而贫困乡村地区的发生也与交通不便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往往越看似贫困的乡村地区,蕴藏在其中的美丽自然风光、精巧的传统文化和淳朴的民风也越是具有独特的记忆与传承。我们可以借助于国家的文化政策,积极发掘本土文化精髓,并创新、创建普罗大众所喜爱的优秀文化产品,将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积极开发新兴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本土文化旅游双向发展的致富途径,通过“文化+旅游+扶贫”的独特发展模式,将本土的隐藏财富转化为现实财富,同时要致力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环保发展准则,绝不做形式脱贫、数字脱贫的急动作、假动作,杜绝涸泽而渔的现象发生。

(四)在文化“亲”民上下功夫。文化扶贫工作不仅仅是面对扶贫对象的工作,它更需要让社会各界人士有一定的认知。在宣传方面更是要下功夫,文化扶贫的重点在于对当地贫困乡村居民的工作开展,其中让乡村居民意识到文化扶贫中文化的意义才是关键。首先,要树立乡村居民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导向意识,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大义务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孩子们都明白学习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文化扶贫中的文化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让更优质的文化扶贫宣传内容传递到千家万户,通过“互联网+扶贫”、“互联网+公益”等形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凝聚更多社会积极的正能量,推动乡村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发展,让贫困地区的文化产品、旅游景点等优秀的本土文化,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助力于精准脱贫。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实施文化扶贫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群众的精神层次。在文化扶贫工作中,提高群众的精神层次至关重要,农村文化扶贫的顺利实施,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稳定发展。由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与社会环境的差异,更需要我们全力把控和努力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文化扶贫,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先进科技充分发挥文化作用,传播正能量,实现精神文化上的真正脱贫。智能乡村文化建设伴随着宣传力度的提升,让社会当中各种力量利用智能科技参与到文化扶贫工作当中,让其宣传度和推广度有较大的提升,虽然在实际工作落实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但未来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下,借助政策的支持、资源的保障、信息的推广,将会进一步推进智能乡村文化中心的落实和发展。

猜你喜欢

居民智能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