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21-01-14黄键裕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群体

黄键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州 510665)

从1921年共产党成立至今,我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已经突破9 000万。发展党员是党组织补充新力量的重要一环,是组织保持活力的基础。近几年,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呈现人数逐增的趋势,如何保障学生党员发展的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是学生党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学生党员经得起组织的考验、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是高校需要重视的环节。保障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质量,将党组织的力量充分地发挥出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体系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国际社会的发展来看,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多极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思想的波动性、突变性、差异性等特点更加明显,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关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实现。高校中的学生群体年龄绝大多数都位于18~22周岁之间,大部分都是“00”后,在这里蕴藏着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党和国家事业蒸蒸日上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高校党建工作的任务是将党的政策方针、教育理论及时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将中央制定的方针积极贯彻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政治站位,但确保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尚缺乏[1]。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2],高校是为党的事业源源不断输送优秀先进分子的主阵地之一,承担着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吸收进党组织、将其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的重任[3]。在每年发展学生党员的党建常态化工作中,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政治坚定、立场鲜明的代表力量,怎样在学生群体中确保党组织吸收的是先进知识分子、人民群众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事关党和国家的发展前景,需要进行深入反思和积极探讨。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所处社会环境变化和新媒体发展对学生认知的冲击。高校学生存在着社会经验不多、自我认识不到位、思想意识容易受影响等明显缺点,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新兴媒介的兴起,这些为学生不出校门便可尽览天下事提供了极大方便,与此同时媒介中的内容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着学生的人生信仰和人生追求,影响着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如何在这些短视频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和学生党员发展的首要任务。

2.一些学生入党动机复杂,推优体制不完善。入党动机的纯正性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是现阶段高校党员发展中最看重的指标[4]。学生入党动机随机性大,呈现出追求功利目的趋势,将党员身份当作是企业求职跳板乃至进入官场的政治资本[5]。也有学生存在推优环节刻意讨好投票人等现象,将申请入党这个神圣庄严的环节私利化,扭曲化,同时也存在片面将学习成绩作为入党推优的首选条件。

3.课程思政与党建教育脱节,未能形成共同教育合力。思政教育如何实现与党建教育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如何发挥育人效用也是当前各个高校在落实的工作内容。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之间互融形成合力的力度仍不深不强,存在“两张皮”的现象[6]。有的高校党组织未能积极进行党的历史、党的政策方针等宣传教育,党员的培养机制未完全与学生需求发展存在“隔阂”[7]。课程思政与党建教育的衔接与互融是发挥党建育人、教育育人的重要环节,也为学生向党组织靠拢提供积极的氛围。

4.发展党员过程中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入党要求。从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正式党员的过程中,少数基层党组织存在“走过场”式的完成任务心态,在确定发展对象时,简单地以学业成绩作为考量标准,从而让成绩较差,但政治素质高的学生在确定发展对象中被排除在外[8]。目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但仍存在把工作重点放在确定发展对象的资格筛选上, 对于成为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的学生后续教育薄弱。同时对“00后”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到位, 部分学生党员存在成为预备党员就认为转正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降低自身对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要求,这不利于党员党性修养,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三、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

高校党建工作始终是育人的工作,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开展。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群体的所处时代环境和时代特点、学生个人特点以及我国的教育特点,恰到好处、目的明确地有计划开展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构建学生党员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业过程的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一) 严把入党“入口关”,加强入党过程培养

目前很多高校的党建队伍是由“学校党委——二级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三环组成。新生一般在入学后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把牢这个党员发展质量的“入口关”,唤醒并发现学生群体中优秀的先进分子,从而吸收其入党是党建的首要工作。目前学生身处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国内外的不同思潮纷至沓来,多元化的信息会带来一定的失真,学生很容易被各类媒体新闻所吸引所影响。对此,可在学生群体中寻找党性觉悟高、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党员担任入党知识讲解员,同为学生中的一员,其对新生的真实情况能够感同身受。让入党知识讲解员通过讲解党的政策方针,解读时事政策和热点,为新生入党提供答疑解难,引领学生在追求政治进步、素质发展、社会服务、全面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从而有利于学生提高党性觉悟,正确把握自己对党的认知,摆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同时强化了学生党员示范群体引领作用。

(二) 注重培养“过程关”,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在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的过程中,可以积极挖掘学院一切潜在的党建育人因素,例如可以在学生中加入学业导师这个特殊角色,让每位学生在开学前后均有与之相适应的一位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起思想政治引领的作用。与此同时,为形成学院党建工作的多环协同育人合力,推动党建育人一体化工作,还可以积极形成“党总支书记主抓→学业导师主责→思政辅导员主管→其他任课老师齐抓共管”的完整全员育人工作体系;积极打造“思政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融合贯通的全过程育人工作格局;积极建立“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榜样育人→组织育人”长效的全方位党建育人工作机制。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培养出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务实为民的合格党员。

(三) 守好就业出口关,提高党员就业的影响力

在发展学生党员中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将一个学生发展为正式党员后就认为对该生的党建教育可以开始松懈了,殊不知党建工作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业生涯,从作为新生踏入学校到毕业离开学校,整个过程中的党建教育的范围、力度、强度都应该呈现逐增向上的趋势,而不是在成为正式党员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党建教育不是“过山车式”的教育,特别是在学生党员面临毕业和就业时,更应该加强党建教育。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群体中不知不觉衍生出一种就业的悲观情绪,对自己未来规划和社会定位的迷茫。而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和标杆力量,对学院同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学生党员的就业带头作用能影响到基层党建工作的信心,能影响到周边的同学提升自身能力,树立正确就业观的信心。学生党员的就业同样也是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节点,学生党员在踏入社会就业的“出口关”中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学生的党建教育工作要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在学校党组织的培养下,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高,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从而造就了他们强烈的团队集体荣誉感和工作高度重视的责任感,在社会企业中的认可度和评价较好,这也为学生党员进入社会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党建教育中,着力实现“党建+就业”的双融双促,提高党员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很有必要,以学生党支部牵头, 结合所学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开展“党员面对面谈就业”等职业规划与交流活动,通过分析“个人能力的自我认识”“专业相关岗位需求、发展方向” “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划”“社会实践中如何锻炼个人能力”等,从而引导学生党员看清个人的发展定位,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弄清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目标,从而树立科学、正确、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观,进而以先锋模范的作用带动更多的身边人积极就业,同时也丰富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学生党员经过个人的以身作则,对就业做好准备,对未来做好规划,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从而带动了学生党支部、身边其他同学的积极就业,形成了学生群体中积极就业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时也是发挥党建育人的重要渠道, 如何保障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注重入党“入口关”、 培养“过程关”、 就业“出口关”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构建发展党员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多方协力,共同出力,入党知识讲解人对新生的入党认知能有很好的引导和引领作用,在学生党建工作中,挖掘所在学院的党建育人要素,创立“学业导师”等重要角色,能有效地为学生党建教育保驾护航,把握好党建工作的方向,通过党建工作提高学生党员的就业能力和素质,能更加有效地让学生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正向引导学生党支部和其他同学对党建工作和对自己未来就业的信心。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要始终结合学生现阶段的群体特点,挖掘学生群体对入党的真实想法,立足于学生的真实需求,实现学生党员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育人一体化工作,打造党建工作一体化体系,形成长效的全方位党建育人工作机制,保障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群体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憨娃入党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