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德育功能提升研究
—— 以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思政课线上教学为例

2021-01-14陶有浩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政防控疫情

章 翅,陶有浩

(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合肥 230061)

出于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明确提出“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的重要指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正常开展。随后各高校都开展了线上教学的具体部署,思政课教学的主课堂也随之转移到了线上。

一、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概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思政课线上教学是指教师用各教学平台上的现有资源或在平台上自行建课,再利用平台的学习软件或其他社交软件来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形成在线课程资源学习平台、教师上课教学平台、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等多个平台互为补充的一种思政课教学模式。

(一) 完全意义上的线上教学

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只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智慧教学手段,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仍以线下实体教学为主,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骤然改变了这种局面,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统一部署,全国高校陆续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2020年春季学期几乎所有高校课程教学都转移到了线上,所有高校的学生和教师全员触网,经历了一次彻底的线上教学实践。全国大多数高校学生没有返校,在不同的地点完成了线上课程的学习,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使教学时空变得开放。但线上教学对学生个体的学习主动性要求则大为提高,学习效果因人而异。开展线上教学以来,针对重特大突发事件中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网络调查,依托问卷星平台向在校学生发送,在发出的746份问卷中,有6.43 %的学生表明在线上思政课学习中不太积极,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已经习惯被动学习模式,不愿意为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去花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线上学习,改革以往的学习模式和方法,也是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

(二) 思政课线上教学案例时效性明显

新冠肺炎属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在一定的时空和场所内,且具有突发性和明显的时效性,学生群体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也会随着事件的热度降低而逐渐转移。因此,在疫情爆发的初期阶段,就要迅速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抓住契机开展线上教学,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在此次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发生之后,网络上就出现了各种声音,社会热点事件频繁反转,思政课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宣传好疫情防控中的“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问题的能力,回应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讲好重大疫情防控这堂线上思政大课。

二、疫期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2]2005年5月教育部出台《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大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和大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明确了大学阶段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德育课程。据此,可以把高校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政治导向功能

高校思政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出发,认识到近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疫情防控线上教学期间,发出的调查问卷表明,有88.17 %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提升了青年学子对国家的认同度,有93.82 %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有助于自己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协调机制,发挥出空前效应,凝聚起强大的合力,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之源。在思政课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整理和讲述近几十年我国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对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等的成功应对,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主导、人民至上价值原则的优越性,通过真实案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战胜一切突发事件的根本保证。

(二) 价值引领功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应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功能[3]。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即通过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内化,加深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理解,引领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同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发出的问卷调查中,有92.09 %的同学表示思政课线上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理性应对疫情的态度和采取正确的行为措施,有86.06 %的同学表示思政课线上教学中教师能够讲述党和国家应对疫情的努力以及各行各业为防控疫情做出的贡献。疫情防疫期间的思政课线上课堂,教师要通过疫情防控中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力量,通过这些鲜活的教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化外于形”,在疫情防控中,教育青年学子能主动担责,深入基层和社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践行者。

(三) 道德教育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了解社会意识,而是要使这种社会意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4]。高校思政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探讨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等之间的关系等,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思想意识,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发出的线上调查问卷中,94.22 %的同学认为线上思政课能促使同学更好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使命,90.32 %的同学认为线上思政课能让自己懂得疫情防治的科学道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习近平总书记也称赞青年一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线上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讲好这些学生同辈人的事迹,激励青年学子用理想信念指导自身的爱国行动,在伟大实践中承担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三、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德育功能提升策略

(一)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线上教学技能

2019 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要完全搬到线上来,很多教师刚开始都不能适应,如何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成了线上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联合教学平台对教师开展线上技能培训,使教师熟悉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熟悉上课软件的相关功能,能够进行线上课堂的教学管理。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强调:“高等学校的在线教学不仅是在疫情期间可以起到救急的作用,也是中国高等学校这几年来一直致力推动的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学习革命。”思政课教师应以疫情期间国家推动的“线上教学”为契机,积极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推进思政课新平台建设,搭建完整的网络教学体系,掌握好网络教学的方式方法,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

(二)增强思政课在线教学话语认同

线上教学让思政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拓展,不再受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直播课堂中,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弹幕和点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线上教学直播还可保留教师的教学录像,学生在课后仍能再次学习和评论,这就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线上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遵循“八个相统一”,提升教学素养,加强在线教学话语的亲和力,将思政课的理论与社会的现实相关联,将宏大的理论叙事与学生的所感所想相结合,能够解决学生因疫情期间所产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让学生有获得感。当代学生基本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互联网思维和语言表达是其日常行为中不自觉的思维方式,若思政课教师仍停留在旧式的说教上,则很难让学生认同这门课。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很多“90后”奋战在抗疫一线,这些同辈同龄人的事迹,是思政课鲜活生动的素材,也更能被学生所接受。思政课教师应将这些素材运用到线上教学中,将理论话语转化为学生愿听想听的在线教学话语,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价值引领。

(三) 更新思政课线上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发出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对线上思政课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教师能以在线直播和观看平台教学视频为主,再和辅导答疑等线上教学形式相结合,分析和讲述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另外,有88.44 %的学生认为在线上教学中教师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客观讲述与疫情有关的知识;有86.6 %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线上课堂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讲述党和国家应对疫情的努力以及各行各业为防控疫情做出的贡献。思政课线上教学要与时俱进,结合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结合理论与当下抗“疫”实践展开教学也是疫情防控期间的新要求。在思政课线上课堂,就教师而言,可控的课堂变成了虚拟的线上对话,所以,教师需要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调整线上教学互动。互动教学是以问题导向为前提的,互动教学不是各说各话、各自表述,而是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来讨论和解决问题。思政课线上教学,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等在线教学话语形式组织教学,将教材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线上教学问题或任务,用投票、摇一摇选人、分组讨论等多种课堂互动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主动参与到在线教学中,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在课后,教师要注重线上动态跟踪,根据学生在线互动和作业完成的反馈信息,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并调整在线教学设计,发挥好在线教学的实效。

(四) 拓展线上实践教学资源

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强调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但线下开展实践活动受到实践基地不足、时间限制等客观因素制约,线上实践教学也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学探索的新方向。线上实践教学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任课老师、学生工作人员,甚至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进来,打破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构建多方协同创新的“大思政”课堂。同时,思政课线上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育青年学子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线上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利用线上丰富的资源来开展,例如,鼓励青年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强国app等引导青年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另外,可以根据选课学生的专业,开展不同类型的线上实践活动,比如通过诗歌朗诵、文学创作、微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将民众聚焦的问题进行网络社会调研,由学生自己设计问卷、组织调查,统计结果,提升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在保证学生身心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抗疫实践,在伟大实践中彰显青春价值。

猜你喜欢

思政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