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2021-01-14张珊珊
张珊珊
(徽商职业学院, 合肥 230022)
网络环境是利用新技术使得物理隔绝的个体之间能够通过新媒介展开联系,而网络环境不仅仅针对沟通、交流和联系,同样也分布在教育、文化、艺术等信息共享的环节之中。因此,网络不单纯是一种存在于人之外的媒介,同样也将成为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最重要的环境覆盖。在网络环境下,可以代替线下行为活动进而成为一种新型的行为模式。网络环境不仅为高职思政教育带来更多可能性,同时也是教学发展与改革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命题之一。
一、网络环境给高职思政教育更多资源
(一) 实现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资源的多维共享
网络环境是一个高效的信息聚合体,在网络环境中可以查找和分享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不仅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课前的备课工作,学生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查找到与学习相关的资源信息[1]。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取得成功的关键点就是在茫茫信息的筛选中查找到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并合理规划、消化与转化,使它成为未来自己人生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内在特质和外在属性。为积极处理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教师可以在网络环境中找到自身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资源和专业知识内容,从而完善自己。在课堂案例和相关信息摘取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进而丰富、充实思政课堂中的各个环节,确保高职思政课堂的每一流程体系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 实现高职思政教育课堂互动的创新形式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课堂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因此,学生对于课堂模式结构十分看重。相比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有将近六成的学生期望线上教学。通过线上教学模式,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不少学生反映说线上教学可以采用多平台系统,教师不仅可以实现快速点名,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送动画表情与学生活跃气氛,因而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大量地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保障了教学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2]。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教师和学生很难近距离开展课堂互动,这对于本就相对枯燥的思政课堂来说就显得更加死板,但在网络环境中的思政课堂却具备丰富的创新形式,使得课堂互动性高以及课堂教学效果较强。
(三) 实现高职思政教育课后作业的有效反馈
网络环境更新了整个思政课程的教育体系,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多维开放的教学氛围。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便捷的思维模式,不再受时间、地点以及人为的困扰和限制。在作业反馈过程中,发现它能逐渐修复传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壁垒。通过课下作业来巩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性粘合力,线上作业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可能性和自主性,学生也能通过线上系统来实现更多的话语决定权。针对课下反馈系统,学生能够通过该系统向老师表达自身的各种意见,而不再拘泥于课堂和教室、办公室这两点一线。另外,教师也可以随时随地拿出电子设备为学生批改作业、解答疑惑,通过点对点的传输系统将实现更加便捷的教学巩固。
二、高职思政教育在网络环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教师威信丧失,教学秩序混乱
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站在讲台之上就具有一定的威信力和影响力,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是需要首要遵守的核心秩序原则。但网络环境逐渐淡化这种威信,在不断倡导平等教育的网络环境之中,教师的教学原则也在不断降低。长久如此,会失去思政教育的初衷,也背离了教导学生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教师威信丧失也会在教学课堂中无法传递真实情感,让学生丧失自主判断能力,影响师生之间有效信息的交流。另外,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多元化,让学生学习不再仅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和传授,而是逐渐向自学的模式靠拢,将会使得学生对教师丧失依赖,认为思政教学是不需要教师存在的,从而严重阻碍教学秩序的合理化发展,造成教学体系混乱。
(二) 垃圾信息弥漫,迷失学习方向
当前的网络环境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并不乐观,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诈骗信息、低俗信息、色情信息等各种非法信息。高职学生在思政教育的网络环境中难免会被网络中一些无关教学的信息所吸引,而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并不具备高度的抵御能力和高程度的认知能力[3],他们很难辨别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另外,部分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和贪玩心,一旦点击进相关垃圾信息之中,不仅会带来有损自身身心健康的恶果,同时也会迷失学习方向。当垃圾信息占据互联网的主体地位之时,学习的任务就变得不再重要。高职思政教育一旦让学生陷入了垃圾信息的沼泽地中,后果将极其严重。有研究显示,有77 %的学生在思政教育的网络环境被垃圾信息所困扰,有47 %的学生被垃圾信息所误导并作出错误的网络行为,另外有21 %的学生会多次陷入垃圾信息所带来的假象之中,并且循环往复,难以改正,这一庞大的数据结果为高职思政教育带来不小的挑战和影响[4]。
三、高职思政教育运用网络环境的合理模式
高职思政教育应该在合理的范畴之内去规划整个教育体系,使教学任务实现合理运行,是高职思政教育在运用网络环境的同时所需要思考和探讨的基本问题。因此,在开展高职思政互联网教育之前,应该结合执行性和针对性来规划其合理模式的基本要素。
(一) 结合学生情况分析网络手段的现实作用
在开展高职思政教育之前要结合学生情况来分析开展目标活动是否具有可行性。其具体操作模式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来实现,不仅要结合学校的财政支持、思政教育学科的特性、教师资质的情况,还要结合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分析高职思政教育空间性的多维目标和时间性的相对拓展,最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要素是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来分析基本问题。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要合理掌握。很多高职学生家境贫寒,对于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受制于一些外在因素而难以掌握其具体操作步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不同需要来进行考量,对于部分排斥网络环境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额外教学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较为轻松、易懂的内容结构来进行教学。
(二) 结合教学目标安排网络环境下的授课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授课目标也是极为关键的。对于教师来说,在任何一堂课程开始之前都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一方面是确定好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是为了完善整体的教学体系。网络环境会极大地弱化这一规划内容,从而在基本授课过程中弱化授课目标的引领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错误环境之中,一些学生会认为上什么课程,如何安排课程都是由学生来确定的,这种心理将对教师进行合理教学带来极大困扰。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要选择合适的网络平台,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操作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型,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图景来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跟进和监督。
(三) 结合课堂效果实现多元模式的双向结合
高职思政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多维作用的中心点是为了实现高效率的教学反馈。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达到与科学技术相并行,而是从学生真实的反馈中实现知识、内容与价值的逐渐掌握。虽然网络教育能够大力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实践过程,但因为思政教育其本身所具有的高强度政策引领性和高匹配度的政治灵敏性,需要学生与老师以严肃的政治面貌来帮助教学任务的达成。因此,十分依赖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而这是网络环境所难以衡量的。针对思政教育的特殊性,教师要秉持着教学目标的最核心原则来结合传统模式和互联网模式双向并用的协同路径,不断发展思政课堂的可操作性。因此,要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之上,结合互联网环境去作出双向融合与持续变更,为思政教学提供多维优势。
四、实现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有效发展的对策
(一) 优化网络环境,创建一流的在线教学系统
高职思政教育是在新时代的教育全面建设体系中也在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实现网络环境推动下所催生的教学系统。从思政教育自身逻辑和运作脉络出发,创建一流的教学系统。而这一教学系统的研发需要结合互联网思维、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资源集约等手段来实现专属于思政课堂的教学体系。由此,可将所有的思政教师和高职学生全部吸纳进教学体系之中,进而在体系化的模式之下实现教学跟进[5]。在教学体系中要不断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规划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安排的教学任务、课程协调、监督反馈等具体活动。对于思政课程中所出现的复杂逻辑和晦涩的概念,教师应该根据系统的反馈来拆分不同概念和内容并结合互联网中大量图片和动画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二) 利用慕课平台,实现教与学的实时跟进
慕课平台是一种“互联网+”理念下孵化出的专业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发挥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并提供实时监控检测系统,从网络管理多元化的视角十分适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堂。一方面,可以为课堂结构化运行的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先阶段的信息输入来辅助教学任务的推进。慕课系统以其简单的操作方法、专业的平台设计、广泛的资源共享以及高效的任务回馈让更多学生能够零基础、无门槛地接触到思政课程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平台的算法推荐来适当地增加或者删减内容,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观测学生对不同模块的听课效果。
(三) 结合互联网思维,扩展案例分析的多元视角
互联网思维要求的是发散性、联动性的多元视角,对于不同学生来说,互联网思维要求学生以专业基础为背景来探究思政问题[6]。教师可以结合微博、微信、知乎等网络平台来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同时对于网络言论也可摘取下来作为课堂的讨论案例。例如,在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强国以及各大门户网站中对于十九大精神以及学习要点的汇总和提炼来进行理论的梳理;在学习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关键性问题的同时,也可从互联网中摘取近年来大众较为关心的案例进行分析,让思政课程走进社会,走入学生的视野之中,这是网络环境带给高职思政课堂的重要契机。
五、结语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不断前进的当下,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研究的重点课题。如何培养社会主义下根正苗红的优秀学生,如何将新一代的历史使命培育在新的接班人身上,是国家政治发展赋予高职院校思政课最重要的任务。通过相关问题的分析,进一步解构高职院校思政课生存现状,以期从互联网的生态之下寻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