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2021-01-14晨,崔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政信息教育

袁 晨,崔 辉

(1.海军航空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1; 2.海军军医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 上海 200000)

网络思政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实施模式,彰显着教育性、导向性、突破性的特点,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保障。但与此同时,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凸显,影响到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树立现代化教育思维,认识到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改变传统思政教育的模式,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而助力于高校高素质、高品质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 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力度不足

网络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开展,需要高校的重视。通过高校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教职工以及学生知晓网络思政教育开展的价值,并且自主、自觉融入其中,以此助推网络思政教育的良好实施。但从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来看,一些高校不注重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从而影响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首先,高校在教育实施中,存在忽视网络思政教育的模式,使网络思政教育效果不佳。其次,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还停留在传统教育阶段,网络思政教育实践积极性不高。同时,网络思政教育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冲击,影响了 教职工、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最后,部分高校尚未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也影响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

(二)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新颖性

无论是网络思政教育还是传统思政教育的开展,其内容都是关键的教育要素。但当前网络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针对性,影响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首先,思政教育内容不够丰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立足于文化层面、网络层面、社会发展层面传递内容,使思政内容传递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其次,思政教育内容的教学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影响了学生对思政信息的良好获取,也影响了网络思政教育成效。

(三)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合理组建教师队伍是上好思政课的有力支撑,也是网络思政教育质量的保障。但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不利于网络思政教育在高校的有序开展。首先,人员结构不合理。教师与辅导员在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功效,但教师与辅导员缺乏一定的合作与交流,不利于提高思政教育以及网络思政教育的质量。其次,教师及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教师在知识能力、教育能力、引领能力、教育把握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影响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成效。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内容

(一) 教育主体创新

一直以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师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思政信息。在此教育层面中,教师在思政教育实施中占据主体地位,能够以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把控思政教育方向及内容,凸显自身教育的权威性。而在网络思政教育实施中,教师的权威性受到冲击,学生不仅能在教师处获取思政信息,也可在网络平台中获取思政信息。基于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应关注教育主体的创新,教师应根据思政信息,立足于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借助网络平台获取较多的思政内容,然后将整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整个教育实施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 教育介体创新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教育介体发生了改变,教育介体是连接教育主体及客体的纽带,借助此平台,能够传递思政信息,并且加以引领客体进行获取思政信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直以来,学生都在课堂教学这个介体中获取思政信息,而在新媒体视域下,教育介体发生了改变,思政介体延伸到网络平台以及社会平台,拓宽了思政信息传递的广度。因此,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实施中,不仅要创新与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思政介体,也要延伸网络及社会介体,在此层面中传递思政信息,拓宽思政信息传递广度。例如:运用微课堂、慕课以及社交平台等传递思政信息,拓宽思政信息传递面,使思政信息以多介体进行推广与传递,为学生思政教育构建一体化平台,真正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教育实施目的。

(三) 教育环体创新

教育环体是思政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体现在思政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在以往思政教育实施中,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打造思政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融入到其中,获取具有价值的思政信息。而在网络思政教育中,打破以往教育环体的局限性,丰富了教育环体内容与方式。例如: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可开展人机交互的思政教育模式(网络与课堂融合教育)、纯网络的思政教育模式(线上教学并联合APP进行思政教育)等,使思政教育环节丰富、多样,助力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综合能力,达到思政良好的教育实施目的。因此,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重视教育环体的创新是必要的。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

(一) 革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高校教职工以及辅导员较为重视思想政治信息的传递,但却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发展,缺乏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使学生知识获取能力不高,实践能力也不足,影响到学生未来综合性发展,尤其不利于学生“三观”的树立。而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包含微课程教学、探究性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实施模式,促进思想政治课践行素质教育理念,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的优质模式。同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践行,也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束缚,使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都能意识到网络思政教育、体验式思政教学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实践的关键性。革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促进网络思想政治课的开展,使学生融入到其中自主进行知识思考、知识探究,并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与理解,进而提升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

(二)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下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应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综合性发展需要,从学生德育、智育、美育、劳育、体育等方面,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引领,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学生今后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借助先进技术、网络教育资源,能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网络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式、探究式、自主式的学习场地,以课本知识为引领,加强学生教育,使学生在多元的体验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与认知知识内涵与思想。例如:在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传递孝道,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展示孝道信息,以多教学环节为基础传递孝道信息,之后,以家庭为实践平台,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与家长进行互动,深层次地体会孝道的内涵,不断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效果。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 牢握网络思政话语权

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到当前学生在网络获取资源的常态化特征,以思政正能量信息的优势进军网络平台,争夺网络话语权,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获取思政信息、文化信息、新闻信息、舆论信息提供“干净”“舒适”“健康”的场所,进而促进学生发展。首先,高校应提升思政教育的重视度,认知到当前思政教育网络化发展进程的必要性,采取措施推助思政教育网络化,进而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同时,助推思政教育网络化满足学生获取多信息的需要,以新颖性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其次,在网络思政教育实践中,推助思政教育信息、文化信息、新闻信息、党建信息、学团信息以及校园文化信息融入到其中,开展多个平台的教育信息引领板块,根据学生意愿,使学生在网络思政中获取较多的信息。同时, 将正能量的高校教育信息融入到网络平台中,以正能量信息稳固网络思政教育地位,推助网络思政教育在高校有效实践。最后,进一步提升教师与学生思想认知,促进网络思政教育的推广,引领教师、辅导员、学生进行网络思政实践,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使教师与辅导员合作,以丰富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不断地强化学生党性教育,提升学生思政教育质量。

(二) 构建灵活性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践行中,应构建灵活性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助推网络思政的开展。首先,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践中,打造思政教育平台的基础架构,以此为导向,推助思政教育在网络平台中实施。例如:打造“网站+QQ+微信+腾讯会员+微博+易班”的教育框架,使高校教育与网络教育接轨,构建多层次的思政教育载体。其次,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注重网络平台的内部协调,根据思政教育模式及高校教育工作实践模式,以内部协调为基础,增强思政教育平台的合力,实现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的践行。最后,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中,打造网络交流、互动板块,开展网络的教育方式,促进教师、辅导员、学生融入,达到更好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目的。

(三) 创建多维师生互动活动

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践中,借助网络教育的优势,创建多维的教师与学生互动活动,使教师与学生享受网络思政带来的知识获取乐趣。首先,优化网络的思政教育互动方式,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实现教育理念的变革,以多种互动模式吸引教师与学生参与,开展互动的思政教育模式。例如:以互动加强教师及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给予学生引领,增强学生思政教育能力。其次,以互动提高思政平台的凝聚力,开展多项教学活动,诸如人机交互的教学活动,推助网络平台与课堂教学平台的融合,以多载体为基础,为学生思政信息获取打造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平台中获取思政信息,并且能够运用思政信息。例如:以课堂教学为思政传递平台,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实践空间,引领学生讨论、分析思政信息,增强学生思政实践能力,达到思政良好的教育与互动模式。

(四) 拓宽思政教育内容

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教育作为其中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关联密切,教育也应立足于社会发展层面,开展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以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性发展能力,促进学生未来更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应重视思政教育内容的拓宽,以丰富思政教育,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实施质量。首先,推助思政教育与社会内容的融合,引领学生借助多媒体平台、网络平台获取思政信息,拓宽学生思政视野,以此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其次,推助思政教育与文化信息融入,根据市场发展需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进而提升高校网络的思政教育实践质量。

猜你喜欢

思政信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