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病理学发展概述

2021-01-14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语言障碍治疗师病理学

王 欢

(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石家庄 050024)

语言病理学主要研究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交流障碍,最早一直被归为神经科学、医学和心理学的分支,在20世纪中期才渐渐分化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语言障碍人群及语言障碍带来的社会、心理问题。语言病理学是关于言语缺陷和诊治的学科。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逐渐从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分离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非常广泛,涉及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等各阶层交流障碍人群,如自闭症、失语症、阿尔兹海默症等。语言病理学的发展使很多以前没有被清晰界定的语言障碍现在可以被诊断和干预,从而提高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并可以带来语言治疗师、职业康复师等一系列就业岗位和专业服务。因此,语言病理学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

1 语言病理学概述

语言病理学或言语病理学的英文名是Speech-Language pathology。语言病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语言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cognitive disorders)、嗓音障碍、共鸣障碍、听力障碍和吞咽障碍。语言病理学能够对患者进行精准分类,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为语言障碍行为设计出更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从而能够确定病情,评估确定病情程度,同时培养更专业的从业人士,有效解除或减少语言障碍者及家人的痛苦,提高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等。

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

2.1 国外相关研究及发展

国外的语言病理学研究起源于神经语言学,早期主要是对失语症、语言障碍和脑损伤的研究。1861年法国神经学家Broca通过检查失语患者的大脑,发现大脑左半球额下回后部控制人们的口语表达能力[1]。这种对言语文字的理解与构思能力相对保存,但运用言语文字来表达的能力缺失的交流障碍被命名为布洛卡失语。1874年,德国医生Wernicke发现了大脑左半球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语言区域,控制着语言理解的技能[2]。大脑中韦尼克区受伤会产生严重的理解力缺失,病人能流利讲述正常话语,但病人对其意义与相互关系全无理解,只是一堆杂乱的语言。因此,该类感觉性失语被命名为韦尼克失语。

Broca和Wernicke的发现确立了大脑机能的定位说。然而这种定位说也遭到了质疑,因为大脑的功能和活动机制非常复杂,脑区和特定语言障碍并不一定是一对一的关系。Campbell(1905)提出并证实了结构关联说, 总结了人脑各个区域结构及其关联功能[3]。1926年Henry Head、1927年Kurt Goldstein等人提出了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大脑功能整体学说[4]。其认为虽然初级感觉和运动功能在脑内是有定位的,而语言作为高级活动很复杂,不能将其定位于某一区域。20世纪80年代的模块说又对定位说进行了补充,进一步指出了各个功能区之间的模块关系,以及高度专门化的具体功能。定位说、整体说、结构关联说、模块说等研究为随后神经语言学和语言病理学的系统发展奠定了基础。

语言病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发展起来始于20世纪20年代,爱荷华大学研究声音和听觉的Carl Emil Seashore教授首次创立了语言病理学(Speech-pathology)。而其发展过程中又分化成两个独立学科,即听力学和语言病理学。美国的公立学校最早在1910年建立了第一个特殊教育领域的语言康复项目。随后,25名语言治疗师于1926年组成了美国语言治疗学会,并于1978年更名为美国语音-语言-听力协会(ASHA),推动了语言康复行业的发展,同时将行业准入与大学专业教育衔接起来。近20年来,新的脑成像技术(如PET和fMRI)和对时间敏感的电生理技术(EEG和MEG)的普及,可以在人们从事各种语言任务时显示出大脑的活动模式,使得语言病理学的研究越来越细化,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更有针对性,如老人和儿童交流障碍人群。目前,美国有304所高校都设有语言病理学专业,学生需要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并拥有400h的临床经验才可以获得临床语言职业证书成为言语治疗师。语言治疗和语言康复已经成为残疾康复服务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2 国内相关研究及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语言病理学研究开始起步。在30余年的时间中,中国的语言治疗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但是,在语言病理学学科发展和专业语言治疗师的系统培养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0世纪80年代,一些高校和康复研究机构相继开设了言语治疗与研究工作。80年代末,部分师范高校开始设立特殊教育专业。1994年同济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张晓彦、王翠萍发表了介绍语言病理学的论文,概述语言功能及其发育和语言障碍及其对策两大方面的内容[5]。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的昝飞和马红英(2005)在《言语语言病理学》一书中综合介绍了语言病理学的发展简史、基础理论,以及儿童语言障碍的评估和干预方法[6]。但是,早期有关语言病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听力学、神经内科和特殊教育的视域下。

在语言学领域,王德春等(1997)在《神经语言学》中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言语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神经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框架[7]。崔刚(1994)[8]、杨亦鸣(2000)等学者也对汉语失语者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测评[9]。近20年来,在语言学领域涌现了一批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梁丹丹(2003)对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10],总结了中国神经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并对聋生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习得特点进行了统计研究。在老年语言障碍方面,吴国良等学者(2014)对痴呆症临床语言使用障碍研究进行了概述[11]。在儿童自闭症方面,程燕华、马博森(2019)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指称行为研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12]。我国越来越多的神经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开始了对语言病理学的研究。

2013年,教育部开设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本科学位。国内一些医学类、语言类、综合类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号召,设立相关专业的全日制本科学位。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诸多高校近年来也相继设立语言病理学专业。但是,该学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语言病理学学科发展和专业语言治疗师的系统培养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大多数语言病理学的研究者和治疗师都是耳鼻喉科和神经内科的医学工作者,尚未形成一支独立的语言病理学治疗师专业队伍,并且中国面临着专业语言治疗师严重不足的情况。因此,语言病理学在我国仍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3 结语

语言病理学及其康复专业在我国该领域还属于起步阶段,很多人对其不甚了解,相关从业人员也相对缺乏,因此语言病理学的普及和推广是非常必要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而语言病理学是残疾人康复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语言病理学的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地被细化和拓宽,越来越多的老龄化人群、阿尔兹海默症人群、儿童自闭症人群可以得到关注和惠及。希望通过语言病理学相关知识的普及,可以推动其在我国的发展壮大,从而培养出一批专业的语言治疗师,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语言障碍治疗师病理学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基于数据挖掘的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策略
[失眠男女]
[失眠男女]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