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2021-01-14陈建建傅永梅张清花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专业课程制造业

陈建建,高 慧,傅永梅,张清花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需要进行全新的升级和转变,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创新驱动、智能制造、智能工程和产业集成,其中最基础的内容就是以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工作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基础。高校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代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

1 现阶段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课程理念滞后

我国高校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是从2019年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建设智能制造的产业集群中,大多是整合现有的专业课程及教师资源,通过开设新的课程和丰富教学重点来实现对智能制造领域的突破。但从目前许多高校开设的课程内容来看,大多数智能制造及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是各方面的整合,没有进行专项的课程和专业内容建设,例如,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中比较广泛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虽然专业的主要方向是对机器人工业人才的培养,但专业中的课程大多是传统的机械制造以及自动化的相关内容,缺乏机器人工业课程的建设。这样的专业课程理念,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所要求的人才培养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1.2 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一些高校的智能制造专业在实施教学中,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教学创新改革,依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针对线上教学的策略和措施。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形式要进行相应变革,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针对现代化智能设备及计算机系统领域,学生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才能充分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目前,高校的网络信息化已经十分普及,不管是网络基础设备还是计算机教学系统,都十分完善。若是缺乏对这种信息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不仅使学生缺少了一种学习的渠道,而且也造成了高校教学资源的浪费。

1.3 缺乏实践教学策略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以应用能力为先,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人才的要求。但在实际的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智能制造专业集群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本科院校,而本科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相对来说不够充足。其一,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较多,实践内容所占的教学比例较少;其二,一些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践应用能力不足,无法达到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其三,一些高校缺少相关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授课和简单的实践教学为主,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不能达到良好的结合;其四,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充足,无法有效满足所有学生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实践课程。

2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策略

2.1 建设与时代发展相符的课程理念

“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制造业未来主要战略,需要从各个方面建设与时代发展相符的课程理念。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环节。“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明确指出,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高校在智能制造专业课程建设中,要将国家的战略发展与本校的资源优势结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在高校的智能制造专业课程开设中,除了必要的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引入产业经济管理、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等相关课程。建设完善的课程系统有利于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优秀智能制造人才,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

2.2 增加互联网线上教学形式

在智能制造专业教学中,要坚持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优质的教学效果。目前,互联网线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已经全面开展,为高校的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形式和渠道。在智能制造专业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线上教学形式。一方面,要通过线上教学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业内的相关动态,建立良好的职业理念;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接触到更加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和信息,如世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最新的产业发展理念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现。教师要通过互联网增加多种授课模式,如充分利用高校的慕课资源,使学生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或者是教师直接录制微视频推送给学生。采用这种简单有效的网络视频教学形式,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来,同时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建立网络思维模式。

2.3 完善校企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对于高校智能制造专业来说,所涉及的领域都比较高端,有些属于尖端科技。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育人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吸引先进的制造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企业除了在高校中建立工程实训基地,或者向学生提供相关岗位的实习机会以外,还应该深入参与到高校的具体教学中来。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可以以会议、专题讲座、校内选修课的形式参与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另外,还可以在高校内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大赛等活动,邀请专业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在各种赛事中交流经验,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

3 结语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参与到国际制造业竞争中的重要部署。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高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要充分考虑到当下的时代发展变化,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来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引入先进的互联网线上教学系统,并通过校企合作等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制造业人才,为国家的制造业战略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专业课程制造业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