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望树”支教队关于农村地区儿童教育现状的研究
——以陕北农村为例

2021-01-14赵宗星朱晗嫣杜春薇李美娇韩晶晶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支教普通话儿童

赵宗星,朱晗嫣,杜春薇,李美娇,韩晶晶

(西安思源学院,西安 710038)

1 “希望树”支教队暑期支教活动总结

支教地点位于某县城东南部20 km,地处黄土高原腹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红色革命圣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2018年末实现了整体脱贫。和大部分乡村一样,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进城务工,大部分儿童留在村里由老人照料。三年来,“希望树”支教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接当地的青少年儿童,年龄最小的只有五岁,最大的十五岁。“希望树”支教队成员是通过全校招募选拔和教学培训组成的,成员专业涉及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财务管理等;培训内容主要是个人支教动机、教案训练和教学试讲等;支教内容根据成员专业知识,主要设置有作业监督、趣味知识、幼儿舞蹈、手工制作、体育运动、普通话朗读和计算机知识等。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为当地青少年儿童给予帮扶。通过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和教育部语言司“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希望树”支教队成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处于文化不利的儿童带去知识和课外兴趣、关注儿童心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同时,支教队成员深入偏远乡村,锻炼自身意志,宣传当地文化特色,担负乡村振兴使命感和价值感。此外,“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得到了当地村委会的支持和当地村民的赞扬。

2 陕北农村青少年儿童教育现状

2.1 识字教学存在困难

其一,学生书写不规范,易写错别字,甚至个别学生写的错别字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提示才能意识到错误。其二,在推广普通话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受方言影响较大,学生成长的语言环境是普通话不标准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学生长期与祖辈一起居住,日常生活中用陕北方言交流。其三,通过访谈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会使用陕北方言教学。

2.2 师资队伍素质较低且流动性大

一方面,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中半数以上为老教师,中学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比偏大,骨干教师存在断层现象。另一方面,乡村教学环境艰苦,待遇相对较差,年轻教师不愿意留在乡村教学。此外,艺术兴趣类和技术类教师缺口较大。

2.3 隔代教育问题严重

没有随父母外出上学的儿童,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由此衍生出隔代教育的问题。学生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学业无人辅导,心理会产生孤独和自卑感,造成性格问题,学业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自我效能感较低,对人生规划不足。部分学生会主动分担家务,少数学生则沉迷手机或电视,不会主动承担家务劳动,与长辈存在争吵和隔阂。

2.4 暑期学生无人托管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落实,部分农村学生不得不暂停原本在县城或城市中进行的暑期课业辅导,返回农村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正值农忙,加上老人自身文化不高,无人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课外兴趣无人教授。通过访谈调查发现,父母或监护人对于暑期免费的托管服务需求较大。

3 “希望树”支教队暑期支教对策

3.1 提升识字教学质量

首先,识字教学中,应规范教师课堂教学用语,使用普通话,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课堂的识字教学要按照教学大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巧妙运用识字及规范书写方法,提升学生识字书写质量。其次,教师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使用普通话交流,打消方言环境下“排异”思想,鼓励规范使用普通话。最后,利用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一个与外地人现实的、可交流的机会。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工资待遇,激发农村教师的积极性,结合“三支一扶”和特岗招聘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提高待遇有利于保存农村优秀师资力量,也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其次,加强教师思想教育,树立大局为重的观念和为乡村振兴奋斗的远大抱负,艰苦奋斗,使教师在心理上提升对乡村的归属感,真正融入乡村教育,以点带面促进乡村教育的持续发展。

3.3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

家校教育要达成一致,加强沟通,信息传递要及时准确,给予学生更多关怀,不要使家校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南辕北辙。学校要定期举行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主题活动;班主任也要定期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父母要常回家看看,或者通过现代通信技术了解孩子近况,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提供物质支持;监护人要提高其监护能力,增强重教意识,强调男女平等,关注孩子成长变化,及时向留守儿童的父母和老师反映相关情况,帮助其健康成长。

3.4 “三下乡”活动与暑期托管服务有机结合化解托管难

将农村儿童托管服务纳入到“三下乡”大学生支教活动内容里,让“三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成为托管服务的一支力量,同时丰富活动主题内容,让农村儿童有途径参与暑期托管服务,因地制宜地制订课程、活动,提高农村儿童假期生活质量。

4 结语

教育承载着希望,要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本上在于促进乡村教育的振兴,不仅要完善乡村教育的不足,还要树立乡村教育自信。调动多方资源,关注农村青少年儿童的成长,促进教育公平,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支教普通话儿童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