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与营商环境

2021-01-14张伟伟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9期
关键词:营商经济企业

姚 云 张伟伟

一、前言

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进入到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持续提升,为产业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基础,另一方面,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1]。积极的产业调控政策、更新换代的高新科学技术,打破了以往依靠单一、独立发展的经济建设格局,形成了从上到下紧密连接的经济产业链条。为此在现有经济资源条件下,创造性的优化和改善区域间营商环境,对于促进良好的区域间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现阶段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影响营商环境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因素方面

1.产业经济蕴含的思想观念。比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侧重点集中在对行业主导产品的型号与数量上,所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局部区域内客户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作为改善企业工艺技术、生产组织结构的主要参照物。但是伴随着社会发展新时期的到来,科学信息技术的逐步强化,使得包括云计算、大数据、5G 网络等智能化设施技术被广泛使用在产业升级中,从而形成了以强化制造业科技力量为主导的产业提升,使得传统制造业将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术、单个工艺的修修补补,而是对制造全过程的审视优化,既实现对传统技术工艺的升级换代,冲破在技术革新等方面存在的发展瓶颈,又达到整合现有上下游资源,实现节材降耗、循环经济的环境友好目的。

2.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一方面体现在从业人员素质能够胜任并匹配升级后或新兴的产业需求。特别是为了确保企业在未来生产经营过程当中能够始终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劲头,加大技术创新力量的培养,强化职员能力素养提升,使其能够掌握更多新技术类型,成为了打造多功能、信息化生产建设团队的主要措施之一,另一方面全社会具备高等技术水准的科研人员以及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作业人员的比例分配,也成为是否能够促进工业化转型升级的关键点。由于近些年国家持续加强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以加强职业教育、拓宽新技术人才引进渠道等方式,使得从业人员能够通过新窗口来获取高新设备的技术参数,并掌握其操作要领,逐步适应于复杂条件下劳动作业[2]。

3.社会各界对行业的关注度。这决定该行业能够获得多少可支配性生产资源如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人力市场等。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来讲表现尤为突出,基于当今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发展状态,使得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逐步向高新技术、多功能多元化建设模式进行转移,这也使得各阶层的关注点放在了新技术创新应用、高效率生产模式等方面,从而促使各类生产优势资源向该部分进行倾斜。

(二)经济因素方面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区域内行业发展的总体状态是改变营商环境的经济基础。以西北地区装备制造业来讲,作为工业当中的支柱产业,西北地区的装备制造行业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下注重机械加工等产业背景,表现出了高产能、大容量的特征。但是在近些年信息化、科技化兴起的新阶段,传统老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的状况,导致在拓展市场扩大影响力等方面存在后劲不足的现象,成为了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革新的重要内容[3]。

从企业自身因素来讲,主要取决于企业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关注度,决定未来企业将会获得来自不同领域合作的机遇。从经营实践中可以得知,产品安全可靠、性能优异、价格偏低的种类产品,所产生的市场认可度相对较高,以此更容易获得良好的经营收益,这也为企业进行改善生产环境、增强企业建设力量积累更多的资本。在此基础上可供企业进行筛选的生产运营资料类型日益增多,在充足资金保障条件下形成了强劲生产动能,促使企业克服经营风险的能力增强。例如:智能化人工机械制造产业的实践推广[4]。

(三)政治因素方面

一方面表现为国家行政职能、经济管理、行业主管等部门针对产业布局、优化营商环境所制定的产业政策、促进措施、负面清单等,帮助营商主体打开创新改革的新局面,例如:某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明确提出了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制定了集群化发展专项激励政策等,促进了经济提质增效。

另一方面体现在因行业发展不断升级更新修订的各级各类标准和规范,进一步规范和约束经济主体在开展经营活动与区域合作发展时的行为。比如消防、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不断升级,经济主体在贯彻执行这些规范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活动环境,有利于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目前建设优良营商环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指导有待进一步科学完善

首先,政策的实际操作性不强。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导性。部分产业政策制定前缺乏对该区域内经济发展状况、发展条件等元素进行实际深入的调研,缺乏相关的产业经济发展所依据的必要信息数据指标,如:地区经济生产总值、居民消费能力等方面,导致在制定扶持政策及方针时缺乏有力的说服力。同时虽然部分政策内容在执行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推广落实条件,但是所包含的行业类型相对单一且适应时间段较短,特别是对于包括智能化、个人定制服务等新兴产业推广,并未做到有效覆盖,促使其强化新产业推广力度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部分政策在制定执行期间过于笼统,具体实质性的行业指导内容比例偏低,特别是在经济部门间联系不紧密,导致业务办理流程不顺畅,权责划分、职能配属等方面存在混淆现象,未能将经济政策落实到实处,导致企业在生产中无法得到合法合规保障。

其次,重点项目报批程序较为繁琐,报批时间过于拉长,致使企业未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开展“提质增效”历史性机遇,企业转型升级优化创新的路径不畅。例如,虽然部分区域内实现了属地化管理,但实际操作中除对属地项目审批部门提请申报,还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二次提交,无形中拉长了项目建设周期。

(二)企业经营环境不容乐观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讲,所面临的市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产品利润率持续走低,获得的经营性可支配收入数额进一步缩小,而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收益,取得更多的生存空间与生产物资,企业间的竞争态势与日俱增,价格战等趋势愈演愈烈,更有甚者仿冒、假冒行业产品的行为屡禁不止,且呈现出逐步上升的势头,扰乱了正常的行业内营销环境,阻碍履行合法经营义务。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讲,产业技术落后、技术创新后劲不足、设备升级换代难度大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工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较高的营销成本与较低的收益也是强烈的矛盾点。特别是在新技术推广的新时代,高新技术的运用实践,不仅仅需要科研者持之以恒的探索研究,更重要地是需要企业拥有充裕的资金、高素养人才队伍以及新的管理模式作为保障。

(三)经济法治建设有待提高

一方面,在处理经济类纠纷案件时,由于企业当事者双方地处不同经济区域,对解决争端的形式、赔偿标准、执行程序存在一定差异,而企业在维权过程中需要跨区域来寻求统一的法律诉讼渠道,无疑使得企业投入的诉讼成本逐步增加。同时出现的省、市等不同层级司法机构,致使部分案件审理的诉讼周期较长,进而造成企业更多利益受损。

另一方面,违法侵权行为方式表现多样化且更加隐秘,由于侵权方利用法律漏洞,导致法律部门无法为解决纠纷问题提供合理的法律指导。特别是在网络信息产业中表现尤为突出,诸如网络信息权、创作权等权益的界定,现存关于电子类、数据化内容案件的法律文本并未做出明确的说明,侵权方正是利用此类漏洞获得利润导致法律部门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当事双方的利益损害方式、权益保障诉求等方面进行裁定,企业经营合法权益保护受到限制。

四、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合作发展的措施

(一)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和建设的重点放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产业融合,产能合作,促使产业协调发展。以区域经济改善经营环境,以提高经营环境适应度来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同时充分利用不同地区间的地理区位、经济结构、人员流动以及能源供给等方面优势因素,以产业发展中的物资、技术、人员、设备、机械等资源整合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对区域间经济建设优势项目为重点,按照市场规律、居民消费观念等元素对不同产业所需建设资源优化配置,找准行业市场内供需关系的平衡点实现均衡发展,从而建立产能合理分配的新经济体系。

(二)结合实际优化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一是突出实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好区域间营商环境现状的调研工作。将考察的重点放在获取区域间经济运行状况、产业种类、技术储备、人才建设、科研力量等信息数据,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作为完善产业政策的实践依据,特别是对于变化快、创新力强的新兴产业,要对其变化形式、推广范围、研究成果等内容做到跟踪记录,确保产业链条信息完整性。例如:智能化无人机产业中,需要及时掌握智能型无人机的发展型号、创新技术类型以及可应用推广的部门经济产业种类,要做到精益求精、细致稳妥、准确可靠。

二是找准焦点,以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基础,做好营商环境条件的设计优化。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求,对区域经济现状的结构框架、运行模式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不利于营商和发展的矛盾焦点,讨论解决方案,梳理建设良好营商环境需要的条件,比如金融条件包括财税优惠、资金支持;技术条件包括行业协会、技术中心;人才条件包括高层次人才库、技术职业院校等,进而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实际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是深入改革,以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以简政放权为主要形式,做好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管和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对关乎民生工程的重要建设项目工程进行实施监控,以优化项目建设、提高效益为原则,保障经济产业发展秩序规范化、科学化,项目资金使用达到合法化、合理化。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效能,重点是要加强各经济产业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对接,实现数据连接无障碍化,保障相关经济指标能够准确无误传达到指定环节内。

(三)加强行业内产业链条协同发展

首先,要加强产业上游供应市场优化。以机械加工业为例子,及时关注上游内机械加工所需钢材、铜材、铝材等各类金属原材料的发展动态,掌握因生产原材料价格变动而产生的生产成本变化幅度,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开展的钢铁、煤炭等行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发展战略,使得以产能占据市场的传统营销模式发生了变化,加之严格推广执行绿色节能环保政策方针,促使机械加工上游产业的建设重点放在了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结构转型的实践操作中。同时,了解熟悉当期行业发展对于上游市场产品需求数量信息,包括区域间市场投放总量、材料型号质量,以及辖区内企业生产动能是否与之相匹配,找准促进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确保上游原材料供应稳妥可靠。

其次,要强化提高对下游市场的敏锐度。由于技术变革推动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由此而带来消费市场的变化,需要行业企业在拓展营销空间、激发生产潜力等方面,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开发创新性、个性化、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积极参与行业内市场经营活动为前提,根据在市场内所了解到的供需关系平衡要求,利用职能部门在稳定市场、拓宽信息交流沟通渠道、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有利政策,结合企业当前经营现状持续创新营销模式,以高品质的行业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先机。

最后,要注重生产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将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现有生产、物流、服务的全方位提质,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关联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要借助引进新技术实践平台,对现行企业内部生产管理、技术升级等运行体系进行不断改进。要充分利用5G 信息网络与新型中转仓储所包含的货运以及信息传输方式,逐步形成生产、出厂、运输、交付、使用、维护等于一体的产业良性循环。

(四)建设新时期市场营商监控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国家相关经济类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政府方面做到立法严谨,有法可依。市场方面做到知法守法,遵照法律文本中所列事项开展各项营商活动,做到经营贸易合法合规。

二是要由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打击力度。特别是全力打击假冒产品、恶意竞争等不良市场运营行为,限期进行整改落实,执法严格,净化营商环境。

三是要产业内同行之间进行相互监督,不断强化行业自律性,借助交流与资源互动的基础,吸收其它企业先进的发展经验,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未来区域间经济合作发展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有限资源利用总量以及扩大化的产业建设规模,使得行业间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另一方面,持续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为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因此加快建设新时期营商环境,已然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进一步明晰区域经济合作指导要求,制定目标,积极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实现产业融合和集群协同发展,完善市场监督管控体系建设,为加快区域间经济合作拓展新的空间。

猜你喜欢

营商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