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个人社会比较行为中“信息茧房”对个人情绪和心理特征的塑造研究

2021-01-14代佳岑东北师范大学

环球首映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茧房动机

代佳岑 东北师范大学

一、信息茧房的形成

“信息茧房”研究的背景是受众所面对的海量信息与个人独特性信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之间的矛盾。随后,多项从媒介出发的媒体聚合平台的技术加持和从受众出发的碎片化消费方式进行的研究,也主要从新闻生产传播的环节对于“茧房”的形成进行分析。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个人消费行为中存在的比较倾向在“信息茧房”的形成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受众长时间对同质化内容的接触行为也将引发同质性情绪的累积效应,最终对个人的情绪和心理造成影响。

(一)信息选择偏好与信息个人化

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时代,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满足了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这些丰富的信息不仅帮助我们认识现实社会,还是个人进行思考判断、开展社会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与信息贫乏时代相比,信息时代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资源,由于个人认知能力的限制,个人所能接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避免在一些与自身无关的冗杂信息上浪费时间和精力,需要对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个人在进行信息接触和选择时有着自己的信息选择偏好,而这些偏好是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为标准。

(二)社会比较与信息个人化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于1954年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他认为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采取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方式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观点。丹尼尔(Danial)和吉伯(Gibert)则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社会认知的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比较应该存在自动比较和转换比较两个过程中。自动比较是社会比较的第一阶段,是自发产生的,如面对成功人士我们会自动与之进行比较并产生对自我的负面评价。转换比较是社会比较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经历第一阶段比较之后个人转换比较对象和方式来对自我情绪进行调节,以减轻对自我的负面评价。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在《数字化生存》中表示,“数字化的生活将改变新闻选择的经济模式,我们不必再阅读别人认为值得占据版面的消息,个人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①这便是对当今信息个人化的一个预言。信息的个人化指的是信息用户按照自己的喜好、需求选择信息的偏向②。

二、茧房内个人的比较行为——基于比较动机和比较策略

个人的比较行为发生在缺乏相对应实际材料的参照的情况下,将他人作为比较对象,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比较行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认为,社会比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当前比较行为更多发生在人际比较中。人际关系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得到延展,人与人的接触更加密切和频繁,初级群体之外的人群接触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包括现实性和虚拟性的人际关系以及相应的附属材料的比较,都使得个人比较对象和比较维度的丰富,进而比较行为的发生和比较结果对于个人心理的影响将愈发显著。

(一)比较动机与自我认知偏差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洞穴理论”,人们只能通过火把将外界投射在墙壁上的形象进行了解,类比现在,受众进行自我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素材也更多的受到“茧房壁”的限制,即“信息茧房”的消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同质化内容下对于个人的心理情绪的累积效应也有影响。

个人在对信息进行传播过程中,会进行多种类别的传播,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甚至成为他人“茧房壁”筑造者的大众传播,这一切都起源于个人比较动机这一“信息茧房”形成的内在动力。利昂·费斯廷格提出的个人比较动机主要包括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和自我满足等几个方面,这样从自我传播角度印证了信息对于自我的影响,即个人会基于接触的信息材料进行自我反观和比较,以形成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而“茧房壁”在较长时间跨度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个人的比较材料相对也将长期处于平衡稳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而影响个人心理情绪的塑造。

比较动机也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不同比较动机也存在于一个人的信息活动完整过程中,彼此之间也存在着链式因果联系,不同动机也有着不同因素的介入和影响,对于个人的塑造也有着不同。在自我评价环节,比较动机的目的和结果处于初级阶段,这一过程中,受众对于信息的消费停留在比较与自我评估,即通过与所接触媒介内容的比较,分析差异和不同,将自我进行相应的定位,包括能力、体相、学业和观点等维度,重新评估自我。比较内容和对象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信息茧房”的存在,个人的比较内容会在“茧房壁”的动态累积中有着正向或负向的堆砌,进而使得受众对于自我的认知会存在较大的偏差,个体陷入自我怀疑否定或自我高度满足的状态。

自我完善的比较动机下,个人在较大自我认知偏差的引导下,会出现自我矫枉过正、自我消沉堕落等现象。这一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相对处于脆弱的阶段,但其会随着“茧房壁”的继续堆砌而迫近临界点。自我的反抗意识在自我完善比较动机下得到激发,会增加对相关内容进一步接触,在这时期的信息接触会有更大广度和深度的延展,但也是个人心理情绪容易出现反复的阶段。对于支撑原自我评价的“茧房壁”内容,由于个人接触行为的个性化记录,技术赋权的算法推荐会打开这类内容的“阀门”,同质化内容倾斜而下,“茧房壁”也会在较短时期内得到迅速加固。对于与原自我评估相左的内容,个人同样会有较大程度的关注,而这也是受众可能脱离“信息茧房”的时期。

基于自我满足的比较动机,个人的信息活动在这一动机下会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一方面,通过既有信息的消费完成自我满足的活动。个人“信息茧房”内的信息接触活动,对于自我认知、评估和积极心理和情绪有强化作用,随着“信息茧房”的进一步建构,这种作用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另一方面,受众会基于自我满足的需求,参与到他人的“茧房”建构中,通过平行比较和下行比较完成自我满足的强化。隋岩在论述网络语言对个体情绪社会化影响中提出“语言是建构情绪的重要手段”的观点,即语言在情绪认知和表达的建构中有重要作用,个人的自我满足也是在语言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过程中完成的③。通过评论他人的作品以及在自己作品加话题的描述方面,逐步形成“互动仪式链”,通过相对平衡或不平衡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高度的情感连带形成。人们在同质化的主题和内容中关注共同的对象,分享共同的情绪和体验,完成群体中个体的自我满足。

(二)比较策略与认知偏差强化和心理情绪的固化

利昂·费斯廷格按照对象在能力、状况上的不同差异,将具体的比较行为分为上行比较、平行比较以及下行比较,不同的比较行为中涉及不同的社会比较策略,策略的选择与个体的差异有关,同时也在反映个体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个体的心理情绪。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信息环境中一些比较策略相继失灵和弱化,也增加了个人“情绪极化”的可能性。

1.回避比较与特定心理的塑造

回避比较是比较策略中的一种,在对比较对象以及比较内容的选择上,受众会采用回避的行为,这也促成了相反内容的选择性接触行为。在对特定对象和内容选择回避和远离中,也会形成对于相对内容的接触和趋近,同样有构筑“茧房壁”的行为趋势,从而形成对于个人特定心理的塑造。

2.新比较维度与特定心理的塑造

受众对于新的比较维度的选择,终归难以脱离固化的信息接触环境,对象的选择决定了比较维度依然难以摆脱同个个体乃至群体间同质化的内容,新的比较维度最终将成为受众“心理极端化”的引爆点和助燃剂。

3.降低社会比较水平和数量策略失效与特定心理的塑造

比较水平和数量的降低是相对消极的比较策略,即通过对相应内容的减少接触以规避媒介内容对于个体自身的影响,但这样的措施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中有一定的弱化和无力。

“身不由己”可以很好的形容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当前每个人都处于“信息洪流”之中,没有人可以脱离这样的环境而存在,媒介之于人已经越来越与空气之于人的重要性等同。当前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强烈的“数字化生存”特征,“全景监狱”的进一步提出,也揭示了我们在对于特定信息回避和降低接触的过程中,依然难以逃脱多方位监视的“追捕”,个人的主体性在技术赋权下被进一步削弱,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媒介内容似乎已经与个人符号化的表征紧密结合,成为个人的“标签”,被各种媒介瞄准,并将相似的内容精准发射,击中每一个个体,受众难以摆脱,而对于降低社会比较水平的策略也在新媒体环境中失效。

4.天才效应与特定心理的塑造

在比较中,一类个体会夸大比较对象的能力,拉大比较对象与自我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比较中会产生个体的消极情绪,进一步增加自我认知的偏差,形成错误的自我评估并进一步影响心理的建设。

注释

①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2

② 陈昌凤,张心蔚.信息个人化、信息偏向与技术性纠偏——新技术时代我们如何获取信息[J].新闻与写作,2017(08):42-45.

③ 隋岩,李燕.论网络语言对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的作用[J].国际新闻界,2020,42(01):79-98.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茧房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