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2021-01-14李永涛钟献阳蔡梓滔纪钦如廖清高郭舜奇
李永涛 钟献阳 蔡梓滔 纪钦如 廖清高 郭舜奇
急性中毒指在短时间内,大量的毒性物质经黏膜、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多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对机体造成直接损害,同时引发各脏器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1]。近些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中毒频发。为了解本地区的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点,以提供科学防治方向,笔者对汕头市中心医院2016-2018 年收治的610 例急性中毒收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急诊科入院就诊病人住院病历系统登记,收集统计2016 年2018 年的各类急性中毒初诊病人进行分析,提出不符合标准急性中毒登记表的病例。统计的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情况,以及中毒时间、接触途径、中毒原因、毒物类别和病情转归等资料。
1.2 方法 设计急性中毒登记表,选派我院专业人员,于病案室收集住院中毒患者资料,挑选资料完整的病例,并按要求将相关内容录入急性中毒登记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总结。计量数据用One Way Anova 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中毒患者的年龄分布 见图1。
图1 中毒患者的年龄分布
2.2 中毒时间分布 见图2。
图1 中毒患者的年龄分布
2.3 毒物类型 见图3。
2.4 中毒患者文化程度 见图4。
2.5 中毒原因 主要为意外453 例(74.26%)和自杀(24.75%),职业性6 例(0.09%)。
2.6 毒物侵人途径 中毒途径是以消化道摄为入 主437 例(56.89%),呼 吸 道 吸 入 182 例(29.84%),皮肤接触吸收74 例(12.13%)。
2.7 中毒地点 中毒地点以家中495 例(81.45%)为主,野外64 例(10.49%),工作点16 例(2.62%)
图3 中毒时间分布
图4 中毒与文化程度关系
2.8 中毒患者的转归及死亡原因 610 例中毒患者中,死亡及无效22 例(3.61%)。死亡病例中,一氧化碳中毒10 例(45.45%),其次是农药中毒6 例(27.27%)。
3 讨 论
急性中毒时间常常发生,引起中毒的物质类别也逐渐多样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将急性中毒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汕头市中心医院是潮汕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急诊中毒病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1 中毒人群分析 这次调查数据显示,从性别、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分布来看,男性所占比较较多,男性330 例(54.10%),女性280 例(45.90%),男女比例1.18∶1 男性偏多,与文献报道相符[2];中毒患者中,年龄10 岁及以下患者、年龄21-30 岁患者占比较高,相比其他年龄组患者占比明显更多;文化层次低在急性中毒病例中所占比例较高,从学历分布来看,发病学历以小学文凭以下居多,其中小学文化219(35.90%),文盲106(17.38%),与文献报道相符[3]。上述人群发病数较高可能与文化层次有关,与文献报道相符[4]。文化层次低患者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处理时,常与剧毒药物密切接触,不知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从而导致药物随吞咽痰液、呼吸或者皮肤黏膜进入体内,引起急性中毒。
3.2 中毒特征分析 在610 例急性中毒病例中,毒物种类以最常见以一氧化碳中毒183 例(31.64%)为主,其他依次为农药、蛇虫动物中毒,药物中毒,有机溶剂中毒。中毒呈季节性单峰分布。每年10 月开始逐渐增加,冬季达到顶峰,春季3 月份逐渐下降,与文献报道相符[5,6]。中毒原因主要为意外453 例(74.26%)和自杀(24.75%),职业性6 例(0.09%)。中毒地点家中以家中居多495(81.45%),野 外64(10.49%),工 作 点16(2.62%)。发生原因主要为汕头市中心医院处于汕头市老城区,冬季,家中多采用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与文献报道相符[7]。燃气热水器分为直排式和强排式两种,直排式价格相对便宜,通过烟道直接将燃烧的废气排出,但需要严格的分室安装,并保证热水器所在位置通风良好。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多选择此热水器,但同时其居住环境简陋,通风条件不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几率更大。燃气热水器使用时段为寒冷季节,为避免冷空气进入而紧闭门窗,导致排气不畅、或废气排放后倒灌入室,此时如果热水器长时间使用,容易引起室内一氧化碳蓄积至浓度过高导致中毒。且本院为(2016-2018 年)本市提供24 小时高压氧治疗治疗及其他治疗措施单位,本市一氧化碳中毒者多数送本院抢救,因此一氧化碳中毒最常见。故须进一步针对一氧化碳及农药知识宣教和管理,并在特定季节做好各种应对措施。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不堪重负而选择自杀者也较以往多见。目前,随着劳动环境的改善以及工人防护意识的提高,职业性中毒的发生率逐年下降,本次调查共发现职业性中毒6例(0.09%)。
3.3 中毒途径分析 仍然是以消化道摄入为主,437 例(56.89%),与文献报道相符[1],呼吸道吸入182 例(29.84%),皮肤接触吸收74 例(12.13%)比例次序与文献[1]报道大致相同,治疗上洗胃和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关键。所有的中毒患者中死亡占1.90 %,死亡及无效22 例(3.61%)文献报道相符[8]。死亡病例中,一氧化碳中毒10 例(45.45%),其次是药物中毒6 例(27.27%)。
综上所述,急性中毒病例逐年增加,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另外,目前已知的毒物种类繁多,诊治效果与患者接触毒物的量以及治疗时间有关,病死率较高,本次调查610 例患者中死亡22 例,病死率3.61%。因此,针对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进一步深入对高发急性中毒类型的研究,针对相关发病特点采取科学合理措施,提高急诊部门诊疗水平,早期尽快明确诊断并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降低急性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