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蔬菜的冷害与冻害及其应对策略
2021-01-14李明远
本期特邀嘉宾: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12396”新农村服务热线植保专家李明远研究员
新年伊始,又到一年最冷的季节了。2019年此时笔者谈了茄果类的冷害与冻害,这期谈谈葫芦科蔬菜(又称瓜类蔬菜)的冷害与冻害。
瓜类蔬菜比较喜温,如黄瓜、苦瓜适温20~30 ℃,10~15 ℃授粉不良,5 ℃受害,0 ℃受冻致死,40 ℃才停止生长,而西瓜、甜瓜、冬瓜、南瓜、丝瓜适应温度更高,0~10 ℃冻死,15 ℃影响开花结果,25~40 ℃正常生长(表1),说明瓜类蔬菜更容易发生冷害与冻害。
表1 瓜类蔬菜在多种蔬菜中喜温情况
实际上冷害与冻害这2类生理病害都和低温有关,但从危害特点来讲,还是有区别的。下面谈谈蔬菜冷害与冻害的区别与联系及瓜类蔬菜冷害症状的种类、成因及应对策略。
蔬菜冷害与冻害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蔬菜冻害的成因和表现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般在遇到0 ℃以下的低温时,造成植株细胞中的水分结冰,破坏细胞结构,造成伤害。在回暖后,一般受害的部位不能恢复,造成受害部分永久的变色、萎蔫、腐烂和干枯。如果冻害发生的仅是局部,当气温回暖后,植株会长出新的组织进行补偿,如碟瓜定植初期遭遇冻害,因生长点完好后来得到恢复(封底图1);但如果大部分叶片和生长点都受到破坏,就难以救治,如南瓜结瓜期遭遇冻害,因整株及生长点都冻坏而死亡(封底图2)。
而冷害则不同,即在温度还没有下降到0 ℃以下,仅当温度低到可影响瓜类蔬菜正常的生理活动时即会发生。冷害一般不会破坏植株的细胞结构,但会对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使植株出现异常或畸形,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如果措施得当,当温度回升后,有些冷害通过管理可获得救治。
联系
实际上冻害和冷害是有关联的,它们受着低温强度的制约。低温较弱时造成的多是冷害。如果环境的温度降到0 ℃以下,使组织结冰,所引起的往往是冻害。在同样的低温下,是否会造成冷害或冻害与蔬菜的种类、受冻的部位以及低温持续的时间有关,如西葫芦比南瓜耐低温,在北京的日光温室中冬季可以种植西葫芦,而南瓜一般只能在有加温条件的温室里种植;此外,同一种瓜,不同的部位耐冻的程度也不一样,如同在露地种植的南瓜,遇到霜打,叶片都枯死了,但成熟的大南瓜因厚重及糖分较多却安然无恙(封底图3);甚至,在北京把成熟的大南瓜堆放好用保温被覆盖起来即可贮藏过冬,而黄瓜、西葫芦采用此法一晚上就会被冻坏。瓜类蔬菜对低温的忍耐能力还和低温持续的时间有关。有文献报道,黄瓜贮藏的临界温度为7.2 ℃,低于此温度会出现洼斑、水肿褐腐烂,但在北京的日光温室里,有几天夜温低到2~3 ℃的黄瓜秧,可以熬过冬天,这是因为2~3 ℃的温度仅是出现在后半夜或凌晨,在同期白天的日光温度可达到25 ℃,甚至更高,平均温度会高于10 ℃,就不会被冻死。
相比而言,露地种植的瓜类蔬菜更容易发生冻害。个别年份在北京会出现“倒春寒”,即在5月1日前出现0 ℃以下的低温,对已定植的露地瓜类蔬菜(甚至扣在小拱棚中的蔬菜)受冻的可能性增加,遇到这种情况应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冷空气的强弱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
瓜类蔬菜冷害症状的种类、成因及应对策略
瓜类蔬菜冷害的症状有多种,包括幼苗子叶出现褪绿斑;中下部叶片叶脉间组织变黄;中下部叶片整叶或局部变黄;定植后整株叶片发黄,植株缓苗较慢;在成株期植株黄化,不长并伴有植株萎蔫;在植株的顶端聚生大量的雌花或小瓜,造成植株无法延伸;茎或瓜条开裂;畸形瓜;根颈和根系腐烂。下面就对这些症状的构成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方法谈一些经验。
(1)幼苗子叶出现褪绿斑(封三图4):这是黄瓜苗期常见的冷害。多数是育苗温室的温度较高,突然遇到短时间冷空气的袭击所致。因为时间短,仅伤及子叶表皮。如果采取增温措施,提高育苗室的温度,病斑虽仍存在,但长出的真叶是正常的,幼苗仍可正常生长。在这种症状出现时,实际低温已经过去了。关键是采取措施适当提高育苗棚的温度,放风不要过猛,注意风向,避免冷风吹到幼苗。
(2)中下部叶片叶脉间组织变黄(封三图5):这是黄瓜、西葫芦、碟瓜较常见的冷害症状,又称“虎斑叶”[2],往往是在室温升高时突然遇到冷空气引起的,菜农俗称“闪着了”。这种症状的出现也是在冷害过去之后数天才能发现。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发生时出现的低温,并不一定是低于0 ℃的低温,主要是出现温、湿度陡然的变化,特别是天气开始转暖时未及时开缝控温所造成的。受害开始时,叶片往往萎蔫,因为离叶脉近的组织较厚,耐受力强,水分、营养恢复供应较易,所以慢慢得以恢复,而远离叶脉的部位不能恢复,造成叶脉间组织枯死,形成“虎斑”。鉴于这种冷害被发现时,为时已晚,重要的是在管理上下功夫。注意控制棚室的温度,温度太高时可缓慢的放风降温。为了保持植株营养的平衡,应不急于将虎斑叶打掉,待过一段时间长出新叶,或结合落秧,再将受害的叶片打掉;也可以施用叶面肥或追肥,弥补冷害给植株造成的伤害。
(3)中下部叶片整叶或局部变黄(封三图6):这种症状往往在露地南瓜上常见,变黄的部位不受叶脉的限制,保持黄色的时间较长,一般变黄的部位未见枯死。这种症状,特别是在遇到“倒春寒”后容易出现。一般在见到症状时冷害已经过去,因对南瓜的危害不大,只要喷施些含氮、磷、钾的叶面肥,待新叶长出后即可得到缓解。
(4)定植后整株叶片发黄,植株缓苗较慢(封三图7):这种症状多发生在冷棚里种植的春黄瓜上,即定植前没有预先扣棚升温,移栽时才扣膜,这时棚温上来了而地温仍过低,从而引起的此症状。克服的方法是:在定植前提前14 d将定植棚施肥、浇水、旋耕完成,然后提升地温,即扣上棚膜、夜间加盖草苫或保温被,白天打开覆盖物,让太阳加热地温。待土温升到15 ℃以上时再定植即可避免。
(5)成株期植株黄化、不长,并伴有植株萎蔫(封三图8):这种症状多发生在遇连阴天的成株期黄瓜上,而且土壤越湿的地方,萎蔫的植株越多,这是由于连续阴天导致棚内土温过低,根系失掉了吸收营养的功能。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用加温设备给黄瓜棚增温,增温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形成夜温高于日温的情况,因为夜间无光,温度高对营养的消耗大,反而不利于植株营养的积累与植株生长。对萎蔫的植株不能浇冷水(非常干旱时可以点一些温水),因为此时植株的萎蔫主要不是因为土壤里缺水而是根系在低温下无力吸水,浇冷水会降低土温,加剧冷害;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天气转晴后,要控制棚温使其缓慢的升高。控制的方法是:回苫和间隔放苫(即:用保温被或草苫遮掉部分阳光)。有时,已萎蔫的叶片之后往往会出现局部枯死的情况,对这种叶片也不要急于打掉,可增施肥料(如用叶面肥),待一些新蔓长出后,或结合整枝、落秧再将枯死的叶片去掉。
(6)在植株的顶端聚生大量的雌花或小瓜,造成植株无法延伸(封三图9、图10):这种情况又称“花打顶”,其是否发生和品种有关,即耐弱光、耐低温的品种不易发生“花打顶”。可以在种植前选抗寒、耐弱光的品种,以减少“花打顶”的发生。如果种植的瓜类蔬菜出现了“花打顶”,除了提高环境的温度外,还需要人工疏花或疏果,根据需要预留适量的雌花或小瓜。
(7)茎或瓜条开裂(封三图11):这种情况往往是因瓜茎和果实局部受冻造成的,即受冻的表皮细胞或组织已被破坏,不能继续生长;而未受害的组织会继续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茎或果实的开裂。若茎的开裂不严重,一般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不是很大,以后会慢慢的自愈,但瓜条的开裂会影响产量和品质,又因无法愈合,只能做好预防,即在放风时不要过猛,并注意风向,防止冷风伤瓜。
(8)畸形瓜:主要是低温影响了植株的营养供应,直接影响到雌花或幼瓜的发育,其影响来自2个方面:其一是光热不足造成了营养缺乏,使胎座发育不均引起畸形;其二是低温促进了雌花增多,在疏花不及时或不到位时,造成对营养互相竞争,致使畸形瓜增多。
(9)根颈和根系腐烂(封三图12):这种情况是由持续的土壤温度过低而造成的,俗称“沤根”。引起“沤根”的病原比较复杂,而多数是些土壤习居菌,包括镰刀菌(Fusariumspp.)、腐霉菌(Pythium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它们会在根系衰弱的时候“乘火打劫”,引起烂根。发生轻时首先设法提高地温,不能浇冷水,可用广谱性的杀菌剂灌根。发现时如果已晚,只有拔掉补栽。
说到底,冷害和冻害的发生往往与极端低温的突现、种植棚室保温采光的能力以及预防的措施是否得当有关。在救治方面,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在《蔬菜》2020年第1期“日光温室番茄的冷害及其应对措施”[3]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