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冬种瓜菜死苗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9-05-13王爽韩晓燕符启位李秋洁刘勇孔祥义
王爽 韩晓燕 符启位 李秋洁 刘勇 孔祥义
摘 要: 三亚市是海南主要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南繁育制种基地。近年来,三亚市种植的冬种瓜菜死苗现象发生尤为严重,笔者对冬种瓜菜死苗现象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死苗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三亚市冬种瓜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 瓜类; 冬季; 三亚; 死苗; 预防
海南优越的光温条件和气候资源,所种植的冬季瓜菜正值春节前后上市,收购价格比较稳定,农民种植冬季瓜菜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使得农户种植冬种瓜菜的积极性较高,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列入其重要内容。2016年海南冬季瓜菜种植面积在20万hm2以上,种植的主要瓜菜种类有豇豆、茄子、辣椒、黄瓜、西瓜、甜瓜、丝瓜等。三亚市是海南主要的冬季瓜菜生产和南繁育制种基地。但近年来,该市种植的冬种瓜菜品种由于更新换代速度慢,品种退化严重,连作障碍及栽培管理等问题,造成了该市冬种瓜菜死苗现象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冬季瓜菜产业的发展。
1 发生情况
据调查,2012年三亚市崖城镇、乐东佛罗等地区的嫁接茄子发生大面积死秧现象,部分种植户经济损失在50%以上,随之以后茄子死苗现象在我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本课题组对发病植株进行采集,并开展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实验。死秧的茄子为青枯病所致,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茄科劳尔氏菌( Ralstonia solancearum )[1],该病主要危害茄子、辣椒等茄果类作物,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病初期叶片在中午前后萎蔫,傍晚复原,2~3 d后便彻底死亡。该病主要发生在处于生殖生长期的茄子植株,初期表现为植株部分叶片卷缩萎蔫,后期整株植株萎蔫凋亡,病株根部及茎部外表面不表现任何病症,但从茎基部折断病株,可见病株维管束褐化,严重时出现菌脓。近年来,该现象已引起了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抗性茄子砧木新品种的筛选及其在生产上的示范应用,及种植户对该种病害的防范意识的增强,对于茄子死苗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015年、2016年三亚市崖州区坡田洋等地由于豇豆根腐病、枯萎病危害严重,造成了豇豆死苗,导致豇豆种植户大面积减产,2017年该种病害在该市普遍发生,发病严重地块死苗率在50%以上。根腐病主要發生在豇豆幼苗期,表现为植株根系干腐,溢缩。枯萎病主要发生于豇豆开花结荚期,植株大面积枯萎,植株维管束褐化阻塞,根系腐烂或坏死,病株易拔起,纵剖病根,维管束呈红褐色,病情扩展后向茎部延伸。主根全部染病后,地上部茎叶萎蔫或枯死,后期茎基部坏死处现大量粉红色霉层。2017年,辣椒、甜瓜、苦瓜上均有此类病害的发生,主要发生在处于开花结果期的植株,辣椒上发生普遍,主要为根腐病、青枯病所致,三亚市吉阳区新村田洋辣椒种植地死苗发生率在20%~30%,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一种植地块因种植过后雨水较多,辣椒淹水严重,造成死苗率在50%以上。调查发现该市种植的甜瓜、苦瓜根腐病和枯萎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对发病的植株进行采集,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致病性试验分析得出,根腐病由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Schl.)所致与吴仁锋、黄建都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3]、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所致,多数植株为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复合侵染所致,但尚未能确定病原菌的专化型种类,仍有待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 原因分析
2.1 连作
发病地块多为连作地块,一方面,长期大面积单一种植同一种作物,土地复种指数高超负荷利用,导致土传病原物在田间大量积累,造成病害的大面积暴发,另一方面连作产生的自毒物质,自毒物质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促进病原菌增殖,加剧土传病害发生而导致病害加重[4]。
2.2 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为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和为害,化学农药过量施用现象普遍存在。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一方面造成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忧,当使用剂量大于环境自我净化能力时,导致环境污染,对土壤、生物、自然界造成残留,破坏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会促使有害生物的突变,造成病原生物产生抗药性。
2.3 栽培管理不当
不合理的管理措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植株淹水,大水漫灌,有利于病原菌随水流迅速传播,加之根部积水,根系活力降低,使病原菌容易侵染,病害容易发生;定植时伤根严重,平畦栽培,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致使病原菌和线虫随粪肥带进生产田中,造成危害;另外,由于连年偏施化学肥料,甚至盲目追施氮、磷肥料,忽略钾肥和微量元素的使用,造成土壤养分供应不均衡、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减少,致使瓜菜生长弱,抗病性差,造成作物营养单一或失调等都是造成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豇豆为三亚市主要种植的冬季瓜菜之一,且连年大面积种植,前期土壤处理不彻底等原因造成豇豆产量低、死苗现象发生严重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
2.4 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病原菌抗性增强
所种植的瓜菜及其嫁接苗因同一品种及砧木使用年限较长,且不同地区病原生理小种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品种及砧木的抗性逐年下降。化学农药的常年施用可能会造成病原菌的抗性增强,加之瓜菜品种和砧木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使得品种对病原菌的抗性降低,造成死苗现象的大面积发生。
2.5 根结线虫普遍发生
土传病害的发生与根结线虫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根结线虫危害瓜菜作物后,植株抗性下降且使根部产生伤口,在生长季节,病菌从根部的伤口,自然裂口处侵入,在维管束组织中生活,严重时造成植株死苗。
3 预防措施
3.1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能使寄主专一性的病原菌得不到适宜生长和繁殖的寄主,从而减少致病菌的数量,增加拮抗菌的数量,增加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形成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5]。如豇豆种植过程中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 a(年)以上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嫁接栽培
选择高抗品种和根部健壮的品种作为嫁接砧木,如黄瓜用黑籽南瓜做砧木嫁接栽培,防治枯萎病效果为95%~98%; 茄子利用托鲁巴姆做砧木进行嫁接防治黄萎病效果可达 96%;甜瓜用‘圣砧1号‘世纪星等白籽南瓜嫁接栽培防治枯萎病效果达90%以上;番茄用‘TRS-401番茄砧木嫁接栽培可增产40%[6]。
3.3 土壤处理
种植前土壤应深耕细耙,凉晒足够干后再种植作物,以保证土壤的渗水性和透气性,三亚市连作地块的土壤多为酸性,播种前结合整地可667 m2施石灰 50~80 kg,可遏制土传病害的发生,也可起到调节土壤酸碱性的作用。尤以恶霉灵和咪鲜胺混用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的长豇豆根腐病的发病率最低,相对防效最好[7]。敌磺钠可作为防治豇豆根腐病的首选药剂使用,但如长期多年使用,将使豇豆根腐病病原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建议轮换使用不同的土壤消毒剂,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8]。
3.4 加强田间管理
防治根腐病、枯萎病和青枯病等土传性病害可通过控制栽培條件和改变栽培措施减轻此类病害的发生。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以调节土壤微生物群,间接防治病害。实行瓜菜健株栽培能大大减轻根腐病的危害,是预防根腐病、枯萎病发生的经济长效手段。及时巡查田间植株发病情况,发病初期表现为植株萎蔫,一旦发现零星植株发病应及时拔除,并对发病处的土壤撒施石灰消毒,处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调整蔬菜作物种植时间,错开阴雨季节栽种,使环境条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
3.5 采取高垄和膜下滴灌的栽培方式
使用膜下滴灌可起到节水,节肥,防虫,防病的作用,避免大水漫灌,田间淹水后尽快排出田间积水,尽量控制田间湿度,保持通风透气。有研究表明高畦或深沟窄畦与平畦栽培对豇豆根腐病发病影响明显,同一品种,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的发病轻,平畦栽培的发病重[9]。在瓜菜生长过程中不要缺水、缺肥,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加强雨季田间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3.6 种子处理
在普通包衣剂中加入杀菌剂,可以通过包衣剂在土壤中的缓慢释放,杀死种子本身携带的和周围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菌,或部分药剂被植株根系吸收,传导到植株地上部,杀死侵入的病害,促进植株生长[10]。可用50%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4%拌种后播种,也可使用咯菌腈或噻虫·咯·霜灵等药剂进行种子消毒。
3.7 化学药剂防治
土传性病害,一定要提前灌药预防,在发病后用药,效果较差。根腐病枯萎病可使用62.5 g?L-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 500倍液,或11%精甲·咯·嘧菌酯悬浮种衣剂2 000倍液,或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或54.5%恶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株灌根50~150 g,每隔5~7 d灌1次,连续2~3次。青枯病一般可使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 络氨铜水剂300~400倍液、或50%珑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500 mL,每隔7 d灌l次,连灌3~4次[1]。有根结线虫发生的地块可结合使用噻唑膦杀灭线虫,噻唑膦为内吸传导杀线虫剂,无抗性记录,缓效期4个月以上,667 m2用量2 kg,病重地块5 kg。
3.8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生物防治无病菌新小种产生,同时没有环境和健康风险,是一项高效的防治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1],这是化学防治所不能比拟的。例如,使用高效微生物类农药康地蕾得进行喷施,可防治真菌性、细菌性土传病害。
参考文献
[1] 王爽,罗丰,肖春雷,等. 海南嫁接茄子死秧原因分析[J]. 中国蔬菜,2013(15): 27-28.
[2] 吴仁锋,杨绍丽,万鹏,等. 豇豆根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其核糖体rDNA-ITS序列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4):5107-5110.
[3] 黄建都,陈群航,陈仁,等. 福州地区设施栽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鉴定[J]. 福建农业学报,2017,32(2): 201-205.
[4] 陈玲,董坤,杨智仙,等. 连作障碍中化感自毒效应及间作缓解机理[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8): 91-98.
[5] 孙跃春,陈景堂,郭兰萍,等. 轮作用于药用植物土传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12,14(10): 37-41.
[6] 袁清成. 浅谈棚室蔬菜土传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现代农业,2015(6): 37-38.
[7] 瞿云明,王雪武,梁仁友,等. 恶霉灵与其它杀菌剂混用处理土壤对豇豆根腐病的防效[J]. 北方园艺,2011(13): 147-148.
[8] 叶文伟,王雪武,瞿云明,等. 施用土壤消毒剂防治连作长豇豆根腐病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12(4): 495-496.
[9] 杨玉洁,王学平. 2006年如皋豇豆根腐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07,27(7): 14-15.
[10] 赵磊磊,聂立水,朱清科,等. 种子包衣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 126-131.
[11] 李世东. 我国蔬菜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分析[J]. 蔬菜,2014(7):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