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运用
2021-01-13黄映秦
黄映秦
【摘要】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有着无法逾越的地位。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仅是中华儿女的发展过程,更是智慧与艺术的伟大发展过程,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是推动文化的潜大力量。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成长,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的熏陶,美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教会学生基本技能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形成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品性,去探索生活中每一个地方的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更是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有着不可凡响的地位。中国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文明中国”称著于世。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离不开前人优秀的艺术奉献,是他们让我们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艺术美。中华艺术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更是能够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手段。当代社会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笔者相信它肯定承载了让人们去探索其魅力与价值的力量。
一、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意义
(一)有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近几年,西方文化不断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网络与科技迅猛发展的局势下,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然而当代学生对于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却是孤陋寡闻。在这个追求个性与自由的文明时代,学生认为学传统文化是在囚禁他们的思想,认为这些传统文化根本没有跟上时代的主流,认为是毫无用处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想要走向世界,想要表达你是一名中国人,不是口头上的说说“我是中国人”而已,而是要让世界上的人知道中国是以“文明之国、礼仪之都”之称而文明于世的,而这离不开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前人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文明,而艺术这块瑰宝,更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才能感受其中的奥秘。
(二)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很多人眼里,美术课就是涂涂画画,因为不用考核分数,在课堂上有人更是寥寥几笔就算是完成任务;加上单一的课堂模式更让学生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甚至感觉枯燥无味。如果我们把传统文化搬入学堂,让学生欣赏、品味传统文化的艺术,感受传统文化下的艺术瑰宝,学生在欣赏与想象的情况下,去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对绘画提起兴趣。学美术不一定要用笔去表现,我们也可以用眼睛去发现、去欣赏,这会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多元化,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升学的压力下,艺术考试成了当下高考生热门的考试科目,在各大培训机构中,绘画成了主流。所以,更多的学生是抱着功利之心,将美术作为一科价值衡量的依据,从而忽略了艺术的价值与魅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想会被功利腐蚀得体无完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不是教会学生如何画,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这一前提下,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与美术相结合,领悟传统文化的意义与美术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功利。
二、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方式
(一)学会欣赏名画,了解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悠久闻名的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在传统文化当中更是有着深厚的造诣,其表现在诗歌、文学、戏剧、雕塑、刺绣等丰富的文化艺术方面。传统文化是历史变更的见证,同时也成就了不同时代下的艺术风格,它表代的不仅是文化背景,更是时代下的人文艺术精神。美术力求“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而“创造美”的前提是“发现美”和“欣赏美”。在美术课堂中不只是涂涂画画才叫美术,发现和欣赏也叫美术。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则要借助名家作品赏析来体会作品背后的时代特点与艺术风格,使学生在鉴赏中了解传统文化,从而达到美的欣赏,艺术的熏陶。
例如,学习《有趣的水墨游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展示王冕的墨梅图,同时出示王冕的诗《墨梅》,在图与文中了解王冕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与性格特点。在诗中,王冤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学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一起扑鼻而来,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诗画的结合,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形象融合在一起,这样也自然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二)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文化,所以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主体。通过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才能了解时代的变迁过程,体会历史悠久的魅力。传统文化是祖,现代文化是嗣。没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没有现代文化的兴旺和发达。没有传统文化的延续,哪有现代文化的百花齐放?只有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精研与揣摩,在传统文化的依托下,才能让人们有更准确更充实的目标、核心、定义、追求来开拓、创新和完善与发展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紧密联系,从而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就达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中的目的。
例如,学习《走近传统民居》与《走近现代建筑》。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提问:谁来说说自己家的房子长什么样子呢?在简单了解自家房子的样子后再来看看古代与现代的民居建筑,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然后教师再讲解传统建筑的特点,如陕西的黄土高原窑洞,“穴居式”民居的历史有四千多年,由于黄土厚,中国人民则凿洞而居。普通又不单调的圆拱形外观,不仅体现出传统思想“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也达到了阳光射进洞内的敞亮舒适感,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再对比现代建筑,层层而起,更注重功能性与个性的结合,如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广州塔,上下两个椭圆扭转在腰部收缩变细,中部最细处的面积与底面和顶部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差异;另一方面,大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突出了高科技的新形象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对传统民居与现代建筑的分析对比,让学生深刻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民居特点与时代发展下的现代建筑,它们是共同体,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也突出了教学目标。
(三)让传统文化在生活中体现
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很大一部分联系着中国传统文化,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画得像,就会削弱孩子对美术的兴趣。美到处都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美的发现。学生们的想象力有着无限大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要渗透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的心灵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擦出美的火花。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能融入生活,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已的艺术素养与艺术情感。
例如,学习《节日的餐桌》。节日的到来,让人们都欢天喜地,那到底在高兴什么呢?对于学生来说,无非就是吃喝玩乐,过节了,满桌的美食五颜六色真是诱人,如果把它们搬进画里就更开心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人们会干些什么?节日那天又有哪些好吃的食物呢?在某些節日中又出现了哪些文人?通过这些提问,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了解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清明扫墓、中秋吃月饼、重阳登山等等。通过文化元素艺术特点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开拓了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让传统文化走进了生活,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更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四)“引进来”“走出去”的有机融合
美术课堂不仅仅是课堂教师所教,学生所学,更是学生在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美”。课堂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没有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更要学会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进行拓展与延伸,从而更深一步地了解传统文化,使学生所学内容与平常生活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走出去”,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例如,学习《泥器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制作器皿的方法,同时也要了解器皿文化的发展历程。当学生学完这一课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博物馆欣赏历代器皿,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会呈现出不同风格特征、不同技巧的器皿,来一场与历史面对面的深刻交流。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创造。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姿态万千,源远流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块瑰宝,是灿烂文化的结晶。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而又复杂的联系,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挖掘。而小学美术教育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艺术的熏陶从而让学生形成独特的艺术修养与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站在前人的肩膀看世界,才能看到更优美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顾程亮.让传统文化浸透小学美术课堂[J].江西教育,2019(21):94.
[2]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21.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