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丝织手工艺非遗博物倌的保护优势

2021-01-13徐嘉慧隋欣

艺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非遗

徐嘉慧 隋欣

摘要:传统丝织手工艺发展时间较长,种类多样,数量较多。随着时代发展,优秀的传统丝织手工艺已经成功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专业的非遗博物馆,将传统丝织手工艺搬进专业的非遗博物馆成为较为新兴的保护形式。本文概括分析了以专业的非遗类博物馆方式保护我国传统丝织手工艺的优势,希望能将这种保护方式普及到我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特殊博物馆 非遗 传统技艺

传统丝织手工艺发展历史悠久,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类别,承载着我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底蕴。博物馆同样也承载着每个城市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脉络。20世纪开始,世界各地都开始兴起新型博物馆,例如生态博物馆、民族类博物馆等等,非遗博物馆也是近期兴起的新型博物馆之传统丝织手工艺既有实体的文物和作品存在,也有无形的技艺需要保护和传承。相比于传统概念的博物馆,非遗博物馆显然更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与发展,在文化主张、管理制度、社会实践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一、专业性非遗博物馆保护传统丝织手工艺的必要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的职能也经历了一些改变,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针对博物馆的定义,作出了一定修改:“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将博物馆的工作内容从有形拓展到了无形,同时也开始有专业性的非遗博物馆出现。

我国的传统丝织手工艺种类众多,体系繁多。包含了传统的各民族族各地域的织造、扎染等制作技术。虽然种类很多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从非遗的视角去总结,还是能找出保护中国传统丝织手工艺的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民族性

传统丝织手工艺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摸索成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例如2006年第一批申报的壮族织锦工艺以及汉族的云锦木机花织造工艺,这些都是我国各民族审美的体现。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一环,是民族自信的支撑之一,不仅是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结晶,同时也是世界的类优秀文化遗产。

2.濒危性

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传统丝织手工艺的生存空间愈发减少。传统丝织手工艺在历史上进行了几千年的发展,进行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但在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这些技术类的传统手工艺,随时都处在消亡的边缘。

二、非遗类博物馆保中国传统丝织手工艺的优势

非遗博物馆是以保护和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目的建立的博物馆。这类形式的博物馆与传统意义上的综合类博物馆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综合类博物馆的功能主要是保护、研究以及展示各类有形的实物和文物,而非遗博物馆所保、研究以及展示的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遗产,这是者最大的区别。

1.管理优势

中国传统丝织手工艺主要愿望是通过博物馆的形式,保、研究并展示这一种优秀的传统技术。非遗类博物馆一般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几种相关的或者同一地方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的,在管理上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可以从管理团队、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技术三方面进行讨论。

非遗类博物馆的管理团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人群,一类是博物馆的行政管理人员,另一类是精通博物馆所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员。这两类人群的相互合作,在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上都更具有专业性,对于非遗类博物馆的管理以及相关非遗的介绍和展示都具有很强的优势。例如南京云锦博物馆在云锦制作展示板块,招聘了很多专业的云锦手艺人现场制作。对于中国传统丝织手工艺来说,专业是最基本的要求。博物馆的行政管理人员一是文物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更加懂得对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传统丝织手工艺人在博物馆工作,一方面有利于展示丝织手工艺品的制作;另一方面,他们更加懂得传统丝织手工艺的形成以及制作过程,相比于背资料的讲解员,他们既有专业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是行走的宣传人。

博物馆有独特的管理体系,一般是根据国家颁布规定的相关文物管理与保的法律法规以及博物馆藏品的要求形成并完善的,更加科学与专业。综合类博物馆的藏品种类众多,很难针对某一种的文物进行管理和保存,非遗类博物馆的优势在于,可以针对一个种类的藏品进行管理完善。传统丝织手工艺既有有形的成品也有无形的技术,很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体系,非遗类博物馆可以很好满足这一条件,为传统丝织手工艺进行量身定做的管理体系,便于传统丝织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管理技术主要是指博物馆对于保存和保护文物藏品一些技术手段以及方法。传统丝织手工艺不仅仅有现今制作出的成品,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出土文物。出土文物的保存以及修复都是需要一些特定的技术手段。例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虽然看起来像只是放在了玻璃展示柜里,但实际上展示柜的制作材料以及展示柜里的氧气含量和温度都是特定的,是最适合保存这件素纱禅衣的环境条件。可以看出,博物馆内专业的现代高科技的管理技术对于传统丝织手工艺的保护具有优势。

2.陈列手段优势

非遗博物馆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生态博物馆、民族类博物馆、社区型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等。多样的博物馆形式选择,可以极大的满足不同类型文物藏品的需求。同样对于传统丝织手工艺来说,也需要在藏品陈列展示上有一些多类型,较为创新的陈列展示手段。传统丝织手工艺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是有实物为最终呈现的。虽然保护和传承的是无形的制作工艺,但是有实物的出现,让人们可以直观从“物”的形式和角度去观察并了解技术的产生。只要制作工艺直在传承,实物就一直存在;反之只要有实物的存在,也会不断吸引人们去了解并学习。比如南京云锦的木机妆花织造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大众往往是因为欣赏到了云锦的成品,愿意走进云锦博物馆去了解这一技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特性,本来“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技术类工艺也可以在专门的非遗类博物馆以实物的形式进行展出。实物与技术的陈列方式相结合,才是传统丝织手工艺较为完整的展出方式。首先,博物馆基本都以展出实物为主,实物的陈列一般都是博物馆中最为基本的陈列方式。例如重庆市梁平博物馆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建立了特殊材质的展示柜,利用灯光,使参观者可以全方位360度近距离欣赏蓝印花布的花纹、图案等等。传统丝织手工艺较为不同之处在于,这一类的非遗展示不仅仅是成果,更多的是对制作流程的展示,因此,非遗类博物馆不仅仅展示成品,同时也会展示制作所需要的工具并配以图文解说。

其次,传统丝织手工艺的最重要的是它的技法传承,对于这一类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专业的非遗博物馆有着很好的优势。这类博物馆可以很好地将传统丝织手工艺无形的制作流程展示给参观者,简单来说有现场演示、场景复原和多媒体技术三个常见手段。

现场展示和场景复原可以相辅相成的使用。非遗类博物馆大多比较小众,只针对某一种或者一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可以直接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在馆内用复原的传统机器就可将制作过程展示给参观者。例如南京云錦博物馆,馆内有数架复原的大花楼织机,手艺人就直接在展示区域内利用大花楼织机完成一些云锦的制作。多媒体技术是现今社会新兴的种陈列展示手段,非遗类博物馆利用这一种技术手段,建立专门的数字化展厅,利用全息投影、VR虚拟、电子触摸屏等等一些技术,将难以完全搬进博物馆的内容进行演示,也可以将丝织手工艺的历史发展清晰的讲解。可以让参观者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社会教育活动优势

非遗类博物馆是具有开放性、公益性和平等性的公共文化机构,它的优势在于常年为社会公众提供参观、教育以及休闲娱乐服务。传统丝织手工艺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各类优秀的手工业技术传承下去,传承的前提是需要将这门手艺宣传出去,吸引人们前来了解。宣传需要资金投入,非遗类博物馆是国家支持的公共文化机构,在宣传方面自然会有很多的投入。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下,我国非遗类博物馆的社会需求不断上涨,相关博物馆的建成数量增长迅速,参观人数也在不断的増多。非遗类博物馆可以在馆内进行参观者与手艺人的有效互动,从而达成扩大这些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面的目的。

非遗博物馆可以根据藏品进行多种类型的社会教育活动。最常见的是实践类型,例如南京云锦博物馆曾经多次向社会都举办开放日活动,向来访者介绍云锦的历史以及制作过程,并邀请参观者参与亲自完成一项简单的云锦制作。传统丝织手工艺的工艺品是已经完成的状态,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人们欣赏到丝织手工艺品的艺术魅力,同时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使参与者了解传丝织手工艺的传承魅力。参观者亲身体验,参与其中,对于传统丝织手工艺来说是很好的一项宣传体验活动。也有一些非遗博物馆通过跨品牌合作,例如中国丝绸博物馆与一些时尚品牌合作,2017年12月举行了一场别具匠心的T台秀,展现了中国传统面料的时尚性,彰显了民族自信。

对于学校来说,博物馆具有很高的教育优势,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非遗类博物根据藏品类型决定相关主题,跟高校展开一些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同时博物馆也可以与出版社合作,编辑一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向学生传播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同时,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印象,另方面也可以从书籍中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对于濒临消亡的传统丝织手工艺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快速的宣传推广方法。

4.研究优势

非遗类博物馆汇聚了专业型的人オ,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这一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发展具有极大的优势。传统丝织手工艺发展受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能很好地跟上现代的潮流,也没有适合的研究发展空间,非遗类博物馆为传统丝织手工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专门的博物馆里,汇聚专业型人オ,对传统丝织手工业进行研讨分析。博物馆具有开展相关学术讲座的优势,可以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来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讲座。讲座虽然比较学术,但讲座涉及的实物文物都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这可以拉近学术与大众的距离,便于听众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便于相关学者的研究与讨论。

三、非遗类博物馆对于保护传统手工丝织手工艺的措施

1.实物陈列与现场演示相结合

传统丝织手工艺的成品有出土的文物,也有近现代传承人制作出的精美工艺品。成品的存在是传统丝织手工艺的艺术传承点,同时需要大力提倡与保护的,是传统丝织手工艺这项技术。在博物馆内,做到陈列展示相关文物和实物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关的现场实践展示。成品展示和技术演示的结合,可以使参观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丝织手工艺的艺术魅力。相比较只有实物的展示,现场演示的加入会使传统丝织手工艺更加完整,更加的全面,例如位于南京市的江宁织造博物馆,专门在游览环节中设计了云锦制作展示处,参观者在观赏完相关文物以后,可以与云锦手艺人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以及近距离观看云锦制作过程。进行现场的活态演示可以将博物馆从“静”变为“动”、从“请勿触摸”到“欢迎参与”,既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参观者的互动性,也增加了博物馆的活跃气息,真正做到宣传传承的功能。

2.积极宣传与开发周边相结合

近年来,传统丝织手工艺受众面逐渐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宣传过少、传统丝织手工艺成品价格较贵、不贴近生活常等等。宣传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利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优势,对传统丝织手工艺进行大力宣传,举办相关实践活动和学术讲座吸引参观者。也可以通过开发与传统丝织手工艺相关的平价周边进行一些宣传。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同样也可以通过一些博物馆本身的自媒体账号,记录文物以及非遗的形成、保护以及研究;打造“网红打卡地”,在小红书以及微博等一些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工作等等这些都是可实行的一些宣传手段。

打造有纪念意义一系列周边文创产品,既能起到宣传传统丝织手工艺的作用,同时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最近比较火的“泡泡玛特,就是以系列手办为主,抓住大众收集的心理,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博物馆周边同样可以借鉴类似的周边创意,打造具有纪念与收藏价值的文创作品,促进传统丝织手工文化本身的传承以及宣传。

3.现代多媒体手段与实物展示相结合

传统丝织手工艺的制作周期一般都很长,尽管博物馆可以为手艺人提供现场演示的场地,但参观者无法在参观的有限时间里完整的欣赏制作过程。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有很多,例如电子屏幕播放、VR虚拟、全息投影等等都是一些常用的手段。利用一些高科技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超越时间、场地的限制,使参观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传统丝织手工艺的发展历程以及制作过程,在虚拟的场景中也可以有很强的参与感。实物的存在是为了让参观者更加具有直观的感受,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是为了更全面的科普,二者的结合可以使参观者的感受更加完整,学习到的知识更加全面客观。多媒体技术也是比较能吸引年轻参观者心理的一种技术手段,使年轻参观者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与好奇感。

4.现代科技技术与传统手工艺技术相结合

传统手工艺的技术从古至今都是由人进行学习、保护和传承。在现代社会,这种古老的传承保护体系显然跟不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传统手工艺的技术是需要传承人亲自教授的,但传承人是有限的,对于传统手工艺技术的记忆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在非遗博物馆内,可以通过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手工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宣传并保护这些自古流传宝贵的传统手工艺技术。

非遗博物馆可以利用高科技优势对传统手工艺的技术进行保护。例如利用数字云端的技术,将这些传统丝织手工艺的制作方法、手工技法以及相关非遗传承人的资料都以视频、图片文字或者是音频的方式上存至云端,便于后人査阅。其次,虚拟3D的技术也可以将一些较大型的技术内容通过投屏等技术,放映在参观者面前,向参观者普及、宣传传统手工艺技术。利用一些适合的现代科技技术,与传统手工艺技术相融合,保护并传承好相关传统丝织手工艺技术,才是建立非遗博物馆的初衷。

在历史漫漫长河中,我国传统丝织手工艺的不断发展,不仅是我国的民族文化的优秀宝,同时也是全世界人类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我国博物馆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丝织手工艺的博物馆化保护也更加专业与全面。近年出现的非遗类博物馆模式更加实用于传统丝织手工艺的宣传与保护,本文着重分析了非遺类博物馆对于传统丝织手工艺的可行性展示方法以及对于传统丝织手工艺的保护优势,期望这一种保护方式可以普及到各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张彰,张婷婷.传统手工艺在博物馆中的展示体验与传承策略研究——以御窑金砖博物馆为例[J].装饰,2020(8)

[2]刘妍君.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

[3]曾心吴.论我国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化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9)

[4]刘守柔,俞蕙.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博物馆展示[J].博物馆研究,2009(4)

猜你喜欢

非遗
“非遗”视角下岭南武术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非遗”乐种:宜昌丝竹的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非遗”影片的文化接纳与精髓消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古村落非遗项目数字化展示、传播应用示范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