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语对日语引用体系的影响

2021-01-13

关键词:古汉语神态言说

李 翠 翠

(河北北方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引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中国,最早记载引语行为的史书可以追溯到周代的《尚书》。日本可考证的最早记录引语行为的文献为《万叶集》,它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所收录多数为奈良时期(710—794)的诗歌。日本自古同中国有紧密联系,中国古代的语言和文化元素是日本效仿及学习的对象。在引用体系方面,中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引用”是这样定义的:“用别人说过的话(包括书面材料)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引用词[1]是标记引语的定位虚词,位于引语之后,起连接引语与引用动词并表示两者之间关系的作用。引用动词也可以叫做引述动词,它包括言说动词和书写动词[2]。日语引用体系的3要素为引语、引用词和引用动词。

一、汉语对日语引用词的影响

日语中的引用词「と」和「ような」经常在书面语中使用,「みたいな」经常出现于口语中。

(一)引用词「と」

中日两国文化同源,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字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日语中的万叶假名就是受到汉字的影响创造出来的,它是汉字演变为假名的过渡期文字。万叶假名中的「と」可以用汉字“等”表示。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表示引用的「と」用汉字“等”来表示。中国古汉语词典中“等”的第三个古汉语释义为:③〈形〉相同;一样。《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二)引用词「ような」「みたいな」

日语中的引用词除了「と」以外,「ような」和「みたいな」同样也有“相同;一样”的语义。「ような」是「ようだ」的连体形,「みたいな」是「みたいだ」的连体形。《大辞林(3.0版)》「よう」的第五个义项为“同様、同類(同样、同类)”,第六个义项为“発言や思考の内容(表示言说或思考的内容)”。「よう」和引用词「と」都有“相似,同类”的语义。「みたいだ」是「見たようだ」的变体,属于明治中期之后的用语。《大辞林(3.0版)》「みたいだ」的第三个释义为“不確実な事柄を引用するのに用いる(引用不确定的事情)”。日语的引用词大部分都和汉语的“相同、一样”这一语义相关联。

例1.三芳野之 耳我山尓 時自久曾 雪者落等言 無レ間曾 雨者落等言 其雪 不時如 其雨 無レ間如 隈毛不レ堕 思乍叙来 其山道乎

上例是《万葉集》中的一首和歌,其中的“等”表示引用,连接引语与引用动词,表示它们之间的引用关系。

日语的引用词包括「と」「って」「ように」「みたいに」「ような」「みたいな」「との」「とは」和「とか」等。其中,引用词「と」在《万叶集》中用汉字“等”表示,有“相同、一样”的语义,而「との」「とは」「とか」都和「と」有关联。引用词「ような」和「みたいな」也有“比较、相似”的语义。之所以日语中可以隐藏言说动词,是因为这些引用词中都有“相同、相似”的语义,表示言说内容的引语和言说动词都在解释同一个事件,引用者在转述时有不确定性,从引用词中就能看出引用者的态度。关于引用词「って」,杨文江认为:“「って」的路径变化为「と言って」→「とて」→「って」。”[3]可见,日语中引用词的演变路径有两条:一条为依据汉语语义来表示引用关系,另一条为依据语法化路径来表示引用关系,即先隐藏引用动词「言う」,再隐藏引用词「と」。

二、汉语对日语引用动词的影响

汉语对日语引用动词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古汉语中表示“说”的字有“曰、云、言、道”等,语义为用言语表达意思。徐仁甫在《古书引语研究》中提到,和“曰”搭配的动词有“笑、闻、辞、叹、令、问、对、答、书、传、对、记”等;和“曰”搭配的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如“追之曰、歌之曰、引《诗》曰”等;和“曰”搭配的还可以是名词,如“谚曰、《诗》曰、曾子曰”等;和“曰”搭配的还可以是主谓宾结构,如“嬴引《商书》曰、孟子则变之曰、小妾闻之曰”等[4]。可以带引语的动词除了言说动词之外,还有书写动词,如“记曰”。

动词“说”在日语中可以写成「言う」「云う」「謂う」和「曰う」这4个汉字。古汉语中表示“说”的动词有“言、云、曰、谓”等,而古汉语中的“说”和现代汉语中的“说”意义不尽相同,古语中主要是“说明、解说”的语义。动词“写”在日语中可以写成「書く」「描く」和「画く」这3个汉字,“書”在古汉语中的第一个义项为“写”,而古汉语中的“写”主要是“模画、抄写、誊写、模仿”之义。文字方面,从日语中最主要的两个引用动词「言う」和「書く」可以看出,汉语对日语的影响很大。按照引语内容,日语中的引用动词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为言说类引用动词,引语为言说内容;另一类为书写类引用动词,引语为书写内容。

(一)言说动词

日语中最常见的言说动词为「言う」,除「言う」外,根据语义还可将日语中的言说动词分为请求劝告邀请类、问答同意反对类、评价批评道谢类和传达叙述发誓类等。这类动词的共同特征是引语内容为言说内容,“请求劝告邀请类”等引用动词中包含了言说者的感情行为,附加了言说之外的行为。如:

例2.おやじが大きな眼めをして二階ぐらいから飛び降りて腰を抜かす奴やつがあるかと云ったから、この次は抜さずに飛んで見せますと答えた。(父亲瞪大眼睛说,哪有你这样的,从二楼跳下去还能摔坏腰。我说,好,下次跳个不摔腰的给你看。)『坊ちゃん』

例3.実はゆうべ茶を買ってくれと頼んでおいたのだが、こんな苦い濃茶はいやだ。(其实,茶是昨晚我求他代买的,但是喝不了如此又浓又苦的茶。)『坊ちゃん』

例2中「云う」(言う)是日语中最常见的言说动词,通过“声音”媒介来表示语言活动,「言う」的意思是“说”。例3中的「頼む」表示请求某人做某事,引语内容表达了原说话者的意愿,即请求原听话者做某事。除此之外,引用动词带有引用者的主观色彩,如「褒める」「賛成する」「許す」「抗議する」「否定する」「拒否する」「謝る」「感謝する」等,分别表明称赞、赞成、宽恕、抗议、否认、拒绝、道歉和感谢等行为,以此表明引用者对原说话者的态度。

(二)书写动词

书写动词「書く」是通过“文字”媒介来表示语言活动的。书写动词是对引语书写内容进行抽象概括的引用动词,语义表示书写。如:

例4.両人は現場にあって生徒を指揮したる上、みだりに師範生に向かって暴行をほしいままにしたりと書いて、次にこんな意見が附記してある。(其中居然写道:两人亲临现场指挥,肆无忌惮地对师范生施以暴力,进而还有如下的评论。)『坊ちゃん』

除「書く」外,还有「示す」「刻む」等书写动词。引用动词是对引语内容的抽象阐释或评价,此外也可以表示引用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是认知思维与言语行为的融合。引用者借助语言来表述说话主体的心理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引用者对引语内容的认知评判。

(三)隐藏引用动词

日语中存在很多隐藏引用动词的引用句,通常为“引语+引用词”结构后接动作类动词,其中的引语表示动作进行时伴随的话语内容。如:

例5.帳場に坐っていたかみさんが、おれの顔を見ると急に飛び出してきてお帰り……と板の間へ頭をつけた。(坐在账房里的老板娘,一瞥见我,飞扑上前,头触地板:“您回来了……”。)『坊っちゃん』

例6.棕梠箒を小脇に抱き込んで、日清談判破裂して……と座敷中練り歩き出した。(腋下夹着一把棕榈扫帚,在厅里转来转去,唱什么“日清谈判已告吹……”。)『坊っちゃん』

这类引用句中的主句动词由言说动词扩展到表示肢体行为的动词,动作主体动作的完成也必然伴随话语的转移。引用者重现原话语场景,以凸显引语的生动性。

三、汉语对日语引用结构的影响

日语的引用结构主要由引语、引用词和引用动词这三部分构成,引用动词可以省略。汉语引用句主要由引语和引用动词构成,引用句中的言说主体充当主语,主体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充当补语。如:

例7.韩文举扑过来,就到炕上去看:立即满脸泪水地就笑了,对着惊醒过来的小水叫道:“孩子,你怎么不早早告诉伯伯?千不该万不该我这一夜去喝酒!”说着,突然闭口了,且用手捂了口鼻,拉七老汉到了卧房外,说:“老七,你快去叫张家三嫂子来,让她来伺候小水。咱俩都喝了酒,让小水闻到酒味,会闭了孩子奶的!”《浮躁》

例8.画匠听了,心里倒一震,知道这是两岔乡河运队的人,就在木架上磕了烟袋,说:“刘家老三,你这是在神面前咒我家金狗吗?”《浮躁》

例7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和语言描写。例8描写了主体的心理活动,且还涉及主体的听觉和知觉。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神态等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

藤田保幸认为:“日语的引用结构有两种,一种是日语常用的引用结构「~と言う」,另一种就是日语中比较特殊的引用结构「~と+V動作動詞」”[5],日语学者认为后者是引用结构中比较特殊的现象。不仅是日本的学者,Isabelle Buchstaller也认为后者是日语引用中的特殊现象[6]。正是由于受到了汉语的影响,日语才会出现这种结构。因为汉语中的动作描写、心理活动及神态描写都可以和言说动词“说”共现。

(一)“引语+「と」+「言う」”的引用形式

古代日本受到中国的巨大影响,日语最初的假名即取自汉字的偏旁部首或由汉字草书演化而来。日语引用结构也模仿了汉语引用结构,有“「~」と曰ふ”和“曰はく「~」と”两种语序。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是典型的黏着语,语序大都为第一种,即“主语+宾语+动词”结构,之所以存在第二种语序“主语+动词+宾语”,也是因为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如:

例9.但山上憶良大夫類聚歌林曰、記に、天皇十一年己亥冬十二月、己巳朔壬午、幸ニ于伊予温湯宮一云々。一書、是時、宮前在ニ二樹木一。此之二樹、斑鳩比米二鳥大集。時勅、多挂ニ稲穂而養レ之。仍歌云々。《万叶集》

(二)“引语+「と」+动作类动词”的引用形式

日语中的引语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区别于一般的引用形式,这类引用结构中的言说动词可以隐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特殊的现象,是因为汉语中存在“笑曰、叹曰”这样的搭配形式。

1.话语和动作行为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话语和动作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包括话语修饰动作和动作修饰话语两种情况。如:

例10.温泉へ行くと、うらなり君が時々蒼い顔をして湯壺のなかに膨れている。挨拶をするとへえと恐縮して頭を下げるから気の毒になる。学校へ出てうらなり君ほど大人しい人は居ない。(去温泉洗澡,又觉得青南瓜君那张苍白浮肿的脸庞在池中不时漂浮。每次同他打招呼,他都诚惶诚恐地频频点头,令人恻然。)『坊っちゃん』

例11.ここいらがいいだろうと船頭は船をとめて、錨を卸した。(“这里差不多了吧?”(船夫说罢,抛锚停船。)『坊っちゃん』

上面两例是用话语修饰动作。例10是话语修饰头部动作,主句动词既有神态描写又有头部动作描写。例11的主句动词是连续的动作。在日语引用句中,除了引语之外,动作和神态也是表述的中心。引语修饰动作或神态表示在动作进行时或在某种神态下伴随着某话语或某想法,因为隐藏了言说动词,所以凸显了动作或神态。引用者用直接引语的形式模仿原说话者的话语,让听话者或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例12.平匡:父が怒り出して、なぜ外で伸びきった、そばを食わなきゃいかんのか、それにこれは茶そばじゃなく、日本そばじゃないかって。(爸爸生气了,说为什么要在外面吃坨了的荞麦面,而且还不是抹茶荞麦面,只是普通荞麦面。)『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

例13.橘:笑って、おめでとうって言えるように、私も頑張ろう。(为了能发自内心笑着祝福你,我也要加油了。)『私結婚できないんじゃなくて、しないんです』

上面两例是用动作或神态描写修饰言说动词。当引用者描述某种情感状态时,用直接引语的形式最为直接,这样能生动地模仿原说话者。但无论是话语在前、动作在后还是动作在前、话语在后,语序都起到关键作用,即前面成分修饰后面成分。此外,当“引语+引用词”修饰后面的动词时,可以用日语中的指示副词来替换,且这种结构中的引语结构独立性更强,如:

例14.宮沢:ただティファニーにおったら、三好さんを忘れられなくて、つらいやろうけど、うちに来たら楽になれるって、そう伝えました。(只是告诉她,如果继续留在Tiffany的话,就无法忘记三好先生,会很痛苦,来我们公司会变得轻松一些。)『せいせいするほど、愛してる』

2.话语和动作行为是因果关系

当原说话者说完某话语后进行了某动作时,引用者既不是原说话者也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进行转述,时间上有先后推进顺序,逻辑上存在因果关系。如:

例15.靴を脱いで上がると、お座敷があきましたからと下女が二階へ案内をした。(我脱鞋上去,女佣说客房空了,把我领上二楼。)『坊っちゃん』

例16.ちょっとかいでみて臭いやと云ったら、それじゃお出しなさい、取り換えて来て上げますからと、どこでどう胡魔化したか札の代りに銀貨を三円持って来た。(我嗅了嗅:“呀,臭。”“那么再给我,给你换。”不知她去哪里搞了什么名堂,换成了三枚银币。)『坊っちゃん』

根据语境可知,上述两例隐藏了言说动词,引语和主句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当隐藏言说动词时,引语中多有表示原因的“から”。

综上所述,对原话语的引用是引用句产生的直接动因,引用句由引语、引用词和引用动词组成,这些要素构成了引用体系。汉语和日语都存在引用现象,但两种语言又各有特征。汉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对日语的引用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古汉语神态言说
怎样描写人物的神态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正反同辞”理论在古汉语教学中创新研究——以“罢极”训释为例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写给一群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