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红色文化大众化的主要成就

2021-01-13

红色文化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党课红色

周 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期,全国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精神,努力推进红色文化大众化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资政育人功能凸显、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出彩、红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等方面。

一、红色文化资政育人功能凸显

(一)主题教育目标明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开展了五次重大主题教育,其内容、要求、目标等,都体现出重视革命优良传统、传承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6月开始,主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剖析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自上而下在全党开展,经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得到强化。

二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5年开始,主要对象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此次主题教育围绕“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精神展开,目的就是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为民情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年2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简称“两学一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

四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5月31日,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主题教育,要求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五是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党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五次主题教育各有侧重,在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共同之处都在于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民初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通过主题教育,红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红色文化得以更好继承和弘扬。

(二)思政课实效性得以加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习近平非常关心思政课,对思政课的作用、如何办好思政课等作出重要指引。他特别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因此,在思政课内容中,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发展史,融入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不仅十分必要,也能有力推进红色文化在青年一代心中落地生根。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既给了思政课广阔的舞台,也给思政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些不良思想的冲击渗透、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艺节目、一些低俗肉麻的直播内容、一些毫无养分的网络游戏等,都在悄悄侵蚀着下一代。而思政课的目的就是要促使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高尚的道德品格,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青年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我们看到,各地高校、中学、小学根据学生特点,努力创新思政课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思政课的理论魅力和吸引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通过体验式现场教学,使学生在观景的同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精神,既以实践的方式检验了对红色历史事件的认知,又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崇敬之情(2)黄三生等:《高校思政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内涵、意义与对策》,《郑州师范教育》2020年第2期。。再如,在教育过程中借助《井冈山》《建党伟业》等电视电影,用生动的影像为枯燥的课程润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老一辈人艰苦奋斗等优良品德,深层次地了解红色基因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3)马利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路径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14期。。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思政课教师一改以往的单向灌输模式,采用研讨、演讲等方式“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思政课的讲述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转换角色过程中红色精神潜移默化浸入学生心扉,收到了良好效果。在课程内容中,巧妙地将周围可感可见的红色基因与课程内容有效衔接,如热门电视剧片段、身边模范人物的故事、网络正能量话题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些尝试与做法,赋予思政课鲜活的感染力,使其成为校园推进红色文化大众化的主渠道主阵地。

(三)微党课发挥大作用

全媒体时代,党课也面临着发展困境,传统的内容生产、叙事风格及传播方式无法满足受众的现实需求。为了有效化解党课理论宣讲难的问题,让受众愿意听、听得进,各级党组织、党校、学校等策划了众多的微党课。实践中,微党课以内容短小精悍、形式生动活泼、听众互动热情的特点而悄然走红。例如,2017年11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等单位,尝试采用音频直播的方式,开设“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微党课,节目推出后,听众达到2000万人次。2018年5月,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的关键节点,五家单位再次联手推出“给90后讲讲马克思”系列微党课。3.2亿人次的累计收听量让“给90后讲讲马克思”成为2018年最热门的党课,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性批示(4)冀艳丽:《探索全媒体时代党课新模式》,《党政论坛》2019年第7期。。2019年,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这几家单位再次推出《从“心”出发》微党课,党课视频在今日头条上传后,短短几天点击量就达1100万,其中有8条视频超过100万,由党课内容精心剪辑而成的短视频内容,在抖音视频平台上播放量也超过200万次。2017年6月30日,龙岩市新罗区委组织部推出网络直播党课栏目《“章”口就来》,把宣讲搬上网,与群众接上线,开启了“零距离”的学习互动新模式,节目推出42期后,点击量累计达1.2亿人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特色党课品牌(5)邓辉:《“互联网+”背景下党员干部教育模式创新——以〈“章”口就来〉网络直播党课栏目为例》,《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6期。。除了利用音频、视频等技术开设微党课,社区微党课、支部微党课等也都广受欢迎,党课走出学校课堂,走进居民社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红色场馆等各个地方。由于微党课的内容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党的优良传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在实践中,微党课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的提升,也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微党课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其落脚点还是在“课”这个关键字上,一节好的微党课离不开对党课内容、讲述方式、传播形式等各方面的精心谋划。比如,充分考虑受众的个性化期待与差异化需求,提升党课的针对性;活用“政治语言、学术语言、群众语言”三种语言,结合有趣的话题、生动的表达将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升党课的引导力;利用音频、短视频、直播等技术,将一节微党课多次利用分发,提升党课的传播力。微党课与主题教育、思政课等互相交融,打出组合拳,为推进红色文化大众化发挥了重大作用。

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沉降量在减小,当砾石含量在40%~50%附近时,变形幅度逐渐减小,变形开始趋于稳定。由图9可以看出,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渗透系数在0~15%的砾石含量阶段减小,15%以后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渗透系数开始逐渐减小,砾石含量大于45%后,渗透系数的变化显著增大,这与文献[28]中所说内容相符合,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砾石起到了骨架作用,变形减小,但当砾石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骨架作用增强,细粒含量减小,不能完全填充骨架内的孔隙,渗透系数随之减小。

二、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出彩

面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时代的红色文化传播也在努力适应变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努力使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滋润人们心灵。

(一)网络学习平台有热度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技术与空间的强势崛起给党的思想理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等带来挑战,对此习近平点出关键之处:“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6)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2019年第6期。于是,我们看到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党员小书包”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涌现而出,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令人耳目一新,成了党员群众热衷于学习知识、互动讨论、分享心得的新型红色平台。

在这些平台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无疑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内容资源最丰富、最受基层党员群众关注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采用了手机客户端和PC端二合一模式,是融报、刊、台、网、端、屏等各种资源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优质平台,2019年1月1日在全国上线。“学习强国”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为主要任务。“学习强国”APP共设置五个板块,“强国通”板块可以创建并加入学习小组,方便支部线上交流活动,以及党组织发布重要讯息;“百灵”视频板块则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荐感兴趣的视频内容,并分类设置了各种生活化短视频,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板块中包括了“推荐”“要闻”“新思想”“法治中国”“科技”“国际”等多个学习频道,其中还包括用户所在地的学习平台及融媒体中心,使用户搜集、整合、获取信息更加高效,也使平台的各项功能导引更加清晰便捷;“电视台”板块可以观看新闻联播、收看电视节目、欣赏纪录片,还可以在线学习党史及各种文化知识,尽可能做到海量内容全覆盖;“电台”板块则能方便收听各类广播节目、有声读物,丰富了用户的学习方式。同时,“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还不断完善答题板块,再到挑战答题、争上游答题,营造“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也实现了浏览内容到答题强化的学习全过程,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网络主题宣传有温度

除了网络学习平台外,结合重要节庆、纪念日做好主题宣传活动,也是红色文化推广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我们看到主题宣传越来越鲜活,跳脱出原有的框架,用新媒体思维设计策划,使主题宣传与人民生活同频共振,充满温度。

例如,2017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人民日报客户端借助人脸识别、融合成像等技术,制作互动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以下简称“军装照”H5),帮助网友生成自己的虚拟“军装照”,以此表达对人民子弟兵的喜爱。“军装照”H5推出后,不同年龄、不同地方、不同职业的人,都纷纷生成自己的“军装照”并转发朋友圈,形成“霸屏”现象,“军装照”H5推出后不到10天,浏览次数就已经累计突破10亿(7)余荣华:《融合传播开辟新天地——“军装照”H5创作谈》,《传媒评论》2018年第12期。。这次主题宣传再次唤起人们对人民解放军的崇敬与热爱,气宇轩昂、英姿飒爽的军装加上自己的面容,将个人与红色精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功塑造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共呼吸、同命运的情感表现。

2019年,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芒果TV、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四家网络视频平台联合出品的首档红色历史题材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隆重推出。节目一经播出,全网播放量在短时间内达到2.5亿次,成为又一现象级的宣传作品。该纪录片打破了以往同类型纪录片的模式,充分考虑视频网站的受众特点,每集用5分钟的微容量,通过“明星演绎+情景再现+实地寻访”,实现对党史的全新解读。节目选取了11位共产党人的真实书信,包括卢德铭的“行军书”、寻淮洲的“请战书”、王尔琢的“托孤书”、夏明翰的“就义书”、赵一曼的“示儿书”、左权的“决心书”和陈然的“明志书”,并邀请了牛犇、张嘉译等12位老中青文艺工作者动情讲述。节目巧妙地借用了书信这一极具情感与纪实特征的元素来阐释党的历史,展现了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途中,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初心与使命。短短几分钟的节目里,红色革命历史、自带“流量”的讲述者与观众等元素得以完美交织,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亲和力和传播力,为红色文化大众化的创新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式(8)张炳旭:《〈十一书〉:新媒体时代红色历史的创新传播》,《电视研究》2020年第4期。。

(三)网络直播节目有鲜度

青年一代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关键群体,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青少年接收到的讯息更加复杂多元,如何让青少年认同红色文化,自觉地学习弘扬红色精神?就是要探索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播红色文化,了解青少年的喜好,进而走进、融入这个群体,以他们熟悉的创作形式、话语体系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传播开来,实现春风化雨的效果。

三、红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红色旅游、主题出版、红色文创、红色影视等,近年来各地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努力开发红色文化产业,使红色文化不仅在精神上达到感染人的目的,而且为乡村振兴、知识经济等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益。

(一)红色旅游如火如荼

红色旅游是指以红色革命历史资源为载体,组织游客开展参观、学习、缅怀的特殊旅游活动,巧妙地将革命传统教育、红色精神展示和休闲游乐等功能融于一体。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层面对红色旅游越来越重视,我国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在推动红色文化大众化、地区发展的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中提到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10)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建》2014年第1期。。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8/21/content_8999.htm.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更加清晰地描绘了红色旅游的发展蓝图,并就红色旅游的主要任务进行了科学规划与部署。2018年,全国登记有“近五万个革命遗址”,形成了“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2)田轶、陈婕:《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人民论坛》2018年第11期。。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人数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13)《文化和旅游部:今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1亿人次》,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20/12/17/ARTI2UIUOnasQUtulZRBNsz4201217.shtml.

红色旅游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过去的红色旅游更多的还是被赋予政治意义,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过多市场化的运作会冲淡红色旅游原有的教育功能,不利于营造庄严肃穆的学习氛围,因而只是从政治意义去考量发展规划,忽视了红色旅游的经济属性。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红色景区的旅游产业观念在创新、在变化、在与时俱进,大家都意识到红色旅游不仅是红色文化的实践之路,而且还应该是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造福地方的良性循环之路。例如,行走在井冈山,“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的标语随处可见。200多家红色培训机构在十余个乡镇找到合作伙伴,越来越多村民搭上红色培训的产业链“快车”,一堂课带富一个村,更多群众分享到红色培训带来的旅游红利。井冈山的神山村,昔日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已变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村开起了20多家农家乐,80%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到超过2万元。位于延安城区以东22公里的康坪村,利用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将村民闲置的窑洞打造成民宿,变成了“乡村致富宝”,许多游客来了就希望能体验陕北的窑洞生活。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年收入还有100多万元,更多的村民都能从中获益。(14)《这些红色地标,新年缘何如此“红火”?》,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1-02/13/c_1127098622.htm.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折射出各地对红色旅游的重视,不仅从城市、乡村的顶层设计上为红色旅游铺路,腾出空间、加大资源投入,还能结合当地红色精神的特质设计红色文化节目,丰富旅游产品内容。过去相对单一、独立的红色资源个体如纪念馆、烈士陵园、展览馆、遗址等也通过区域联动更加凸显鲜明特色,成为民众热衷打卡的“网红”地标,红色旅游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与魅力。

(二)主题出版广受欢迎

主题出版是聚焦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各方面,围绕其中涉及的重大理论、热点事件、重点题材等,针对特定主题、活动等开展的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出版活动。(15)李建红:《2003—2017年主题出版的选题特点、矛盾及对策》,《出版科学》2018年第1期。主题出版自2003年正式提出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逐渐成为党宣传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了更加积极的效能,推出了许多精品力作,深受读者的欢迎。红色文化一直是主题出版最重要的内容来源,红色资源丰富的精神内在、历史故事、时代价值是主题出版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秉持着既胸怀大局、着眼大事,又懂得替人民书写、为人民服务的创作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价值,近年来各地出版社涌现出了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以传承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主题出版物。

2016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策划推出献礼建党95周年的作品《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这本书既是一部权威的党史基本著作,也是一部党史通俗读物,图文并茂、准确生动地反映了党走过的90多年的历程,出版发行7个月,连续加印7次,截至2017年1月,发行逾130万套,取得了不凡的销售业绩。(16)黄艳:《主题出版怎样借势发力》,《中国出版》2017年第12期。该书之所以大受欢迎,源自对内容的精心打磨,既注重权威性,又顾及大众性、可读性,《光明日报》还特别报道了此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还有的出版社将传承红色文化作为重点工作实施。例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的决策部署下,深度融入“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工程的建设和推进中,筹备设立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编辑中心,把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视为自己的使命与职责。(17)王为松:《坚定理想信念,展现上海主题出版的时代品格》,《出版与印刷》2019年第3期。这几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先后推出了《战上海》《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新长征要有新作为》《改革开放成就上海》等多部主题出版物,还探索与党校等单位合作开展音频党课,使精彩内容可看可听,受到读者的热捧。

(三)红色文创亮点频出

2016年,文化部等单位联合发文《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18)《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国文化报》2016年5月17日。红色文创是文创产品的一个种类,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新型载体,红色文创将抽象的红色文化寓于具体的实物中,有助于人们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在。近年来,红色文创在产品设计与推广上都紧贴时代脉搏,不断推陈出新,不仅寓意深刻,而且设计独到,成为宣传红色文化的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这两年,抽盲盒在青少年中很受欢迎,为了抽到心仪的造型甚至是隐藏款,大家都乐此不疲,形成“盲盒热”,红色文创产品能否也以盲盒的方式出现?中共四大纪念馆率先做了尝试。中共四大是党健全支部制度的开端,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伟大的开拓意义。在纪念馆的序厅里,有一个名为“工农联盟”的主题雕塑,象征着工人、农民、军人、学生、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成为革命运动的重要力量。于是,盲盒的创意就从此而来,5个卡通形象尽量还原人物的造型、特点,突出人物的细节,比如农民手里除了镰刀外,还增加了麦穗的元素,寓意丰收;女学生手握的书本是纪念馆藏品《新青年》季刊。这套盲盒也是红色文化与潮流文化的碰撞,试图用有趣的呈现方式引导青少年了解四大、学习党史。

而“望志路106号”冰箱贴、“树德里”笔记本、放有“密函”的文创套盒,这些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文创团队研发的“又红又潮”的产品,也给红色文创产品打开了新的思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以12万件馆藏为基础,精心提取红色元素,制作红色文创产品,使产品更具有记忆度,一看到就能想到一大会址,从而启发游客思考并感悟建党精神。

(四)红色影视引人入胜

红色影视作品一直是重温红色历史、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介质,从电视、电影开始普及的时候起,红色影视作品就因其对历史重构的真实性加上艺术渲染的震撼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近年来,《战狼》《伪装者》等作品都有着不俗的票房成绩或收视率,《战狼2》更是以56.93亿票房创造了国内票房最高纪录。这些红色影视作品的火爆并非偶然。从内容角度来看,红色影视作品一改过去主角完美无缺、毫无瑕疵的人设打造,而是从生活角度入手,赋予了角色诙谐幽默、有些叛逆甚至还有些缺点的多样化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接地气,让观众感觉更具亲和力,也更容易融入情节中。从技术角度来看,红色影视作品能充分利用3D技术及先进的拍摄手法,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特别是一些恢弘的场面更是拍出了震撼人心的效果。从宣发角度来看,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东风,红色影视作品也有了更多宣传推广的手段与渠道,比如将精彩片段制作成短视频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播放造势;为电影撰写符合微信碎片化阅读习惯的推文;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起热门话题讨论,制造热搜焦点;通过名人推荐等私域流量为作品引流等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好的故事,可以演得非常鲜活,也会有票房”,要注意“用贴近现实的、更加戏剧性的方法拍,把元素搞得活泼一点,都能拍得很精彩”(19)《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红色影视作品在发展中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娱乐性的平衡,深挖故事内涵、满足观众需求,既使观众在艺术欣赏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又为作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开拓了新路。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党课红色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