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纵览:发展论纲与特质举要

2021-01-13樊士博

红色文化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谱系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

樊士博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凝练升华出不同的具体精神形态,共同构成了内涵丰富的精神谱系。源远流长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当前,总结梳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发展全貌,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有裨益。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类型

精神谱系展示中国共产党不同时代的独特群像,是集体人格的抽象表达。如果把精神谱系看作一个集合,那么每一个具体精神都是这个集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由于中共革命精神繁多,难以胪列全部。故而笔者仅择其要者,予以代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革命精神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会议精神。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集体领导的特定产物。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均要通过会议讨论,方能生效。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要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集中讨论,形成决定与决议,进而成为全党遵循。在这种体制机制下,深刻领悟党的会议精神,顺理成章。会议精神的实质是以精简化的形式传递重要决策,目的在于增强党的政策解释力,扩大政策周知度。借助严密的组织体系,中共形成了“中央—地方—基层”逐级传达会议精神的基本形式,既有利于严守党的秘密,也有利于实现任务传达的组织覆盖。(2)樊士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论纲——基于“结构—功能”视角的审思》,《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此外,会议精神还有利于社会大众理解党的决策,保证决策实施,提升公民政治参与度,提高社会政治化水平。

但是,并非所有会议都符合凝练精神的要求。从国家层面看,只有那些能够“决定中国之命运”(3)毛泽东:《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25页。的重要会议才有精神,比如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从政党内部来看,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具有“历史性的转折”(4)李维汉:《李维汉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11页。意义的重要会议才能概括精神,譬如遵义会议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以遵义会议精神为例,周恩来评价道:“没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不知道要推迟多久。”(5)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10页。凝练这种精神是中共鼓舞人心,阐明自身历史的必然选择。还需说明的是,会议精神具有抽象性,往往与会议作出的决策与部署的任务紧密结合。正因如此,会议精神最为常见,但也是研究最易忽略的部分。

第二类是干事创业的实践精神。根据实践主体的不同,实践精神可以分成两个类型:以个人为表率的干事创业精神和以集体实践为蓝本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是以个人为表率的干事创业精神。优秀代表的实践精神,经过群体普遍实践后,成为集体的鲜明风格与精神特色。因此,个人为表率的干事创业精神并不是私人精神,而是群体精神的高度浓缩,展示出真抓实干的集体群像,如工匠精神等。二是以集体实践为蓝本的开拓创新精神。集体性实践精神以群体实践为根本依据,是对干事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精神品质的凝练。这类精神在生成提炼的过程中,多以集体称谓、活动地点为命名依据。常见的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红旗渠精神、农垦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

第三类是振奋人心的榜样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而以优秀共产党员为代表的榜样精神是先锋模范作用的典型写照。个人要在社会中实现价值,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坚韧不拔,谱写了超乎常人的榜样精神。这一精神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底色,以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特质,是激励中国共产党进步发展的主要动力。这类精神数量众多,具有按照领域划分的特点,在具体使用上更加细致,更加具有针对性。比如在工业领域有铁人精神,在农业领域有小岗精神,在社会志愿服务中有雷锋精神等。这些精神在激励本行业本领域党员做好本职工作以外,在社会上也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各种精神都是党员党性修养的外在体现,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人格气质”。按照时间线索,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精神组成了谱系。谱系强调传承,讲求在历史时空中的记忆。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尽管有些精神提及的频率有所降低,但毋庸置疑每一种精神都是一笔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宝贵财富。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功能价值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在党员、干部与组织三个层面,在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互动中,发挥以下作用:

(一)激励党员干事创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9页。共产党员在实践中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决定的。在现实环境中,党员作为政治身份,承担着密切联系群众的重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2页。发挥这种优势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而这必定要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现实中,少部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然不够。在思想上,个别党员存在理想信念滑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意识不够强的现象;在组织上,一些“两面人”“两面派”的不良现象在群众中间产生恶劣影响;在工作作风上,还有个别脱离群众的现象。关于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原则性在下降,自由主义、好人主义有所滋长,制度执行不严情况大量存在,很多制度只是摆设。”(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页。这些现象表明部分党员干部丧失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

解决上述问题,要依靠精神谱系的内生价值。精神谱系凭借独特的感召性、鼓舞性激励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成就。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元年,更要发挥精神谱系的内在价值,将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二)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带动党风政风社风

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相较党员层面而言,干部层面的作风问题带来的危害更大。特别是关键少数层面的作风问题,将导致组织化和部门化的歪风邪气。由于关键少数具有决策权与决定权,影响实干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作用。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充分发挥精神谱系的规制与激励作用,促使党风转变。比如,学习宣传焦裕禄精神,争做忠诚为民的好干部。

精神谱系的力量带动政风、社风向好发展。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9)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党建国家”的行动逻辑之下,党扮演领导角色的同时,也是被监督的对象。向领导核心看齐,也意味成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各种精神协同发力能够塑造党的全新形象,促进作风改善。党的作风改善进而会潜移默化传导给社会,有利于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三)保证组织开拓创新,锻造钢铁战斗堡垒

内涵丰富的精神谱系滋养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65页。必须指出的是,健全的组织需要精神武装。不断丰富精神谱系与组织体系相匹配,才能促进组织力量不断提升。精神谱系是党不断开拓创新的动力源泉。从不同类型的精神来看,会议精神保证组织有着明确的纲领、方针、政策,实践精神力促实现各个阶段的宏伟目标,榜样精神则成为党组织形象的实体化。由此可见,不同种类的精神协同配合,全方位武装组织,增强组织力量。

精神谱系的重要力量主要作用在党的思想建设上。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1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1页。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用以把方向、谋大局。各种会议精神对应思想建设的这一要求,为中国共产党战略发展全局指明方向。把握重要会议精神是各级组织的重要任务,只有如此方能统一思想。而实践精神、榜样精神则可以在党内部形成学习之风,有助于不断开拓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再者,思想建设的重任还体现在培育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上。精神谱系恰恰是鼓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力量。(12)樊士博、张涛:《刘少奇党建“四论”对党员修养问题的思考与贡献》,《党的文献》2020年第4期。最后,建构精神谱系是思想建设的顶层内容。只有精神谱系建构完整,思想建设才能实现会议精神高位运行与实践精神、榜样精神低位阐释相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涵特质

多重共振的精神相互交错,贯穿其中的是这些精神表达出的内涵与特质。从全局审思,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主要包括要义、动力、基础、方向、目标等,渐次展现出理论特质、开放特质、实践特质、传承特质与引领特质。

(一)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贯穿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

精神谱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力量源泉,也是一个包罗政策与实践的理论框架。肇始于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强调意识、精神的重要作用,并在全面生产理论框架下演绎出精神生产理论。马克思指出,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1页。据此可以认定,精神本质上是物质实践的镜像。列宁在无产阶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精神生产理论,使得无产阶级政党对“精神”的认识更进一步。他对民族精神、民主精神、反抗精神等都有所论述。他指出:“革命的社会民主党汲取力量的主要源泉,正是工人群众的反抗精神。”(14)《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这些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发展的重要资源。

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5)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6页。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谱系。从最早的五四精神到当前建党精神再阐发,党的精神建构从未止步。在理论精神的指引下,每一个时期的精神建构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理论烙印。历史地看,在毛泽东思想时代,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为中心的精神系统,彰显出快速建设、快速发展的底气与基调。比如,在“三面红旗”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等都带有毛泽东时代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鲜明风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精神明显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以上这些思想并非仅是时代注脚,恰恰是时代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步成熟。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得以拓展,但始终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

(二)开放特质:与时俱进是精神谱系接续的发展动力

所谓开放,即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具备开放性、延展性的特质。封闭是精神丧失活力的先兆,精神谱系具备开放特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精神谱系的内涵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博大精深,本身的发展历程就是与时俱进的结果。除此以外,具体精神也会随着时代发展增添新的内容。以长征精神为例,最初的长征精神表现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6)黄宏主编:《长征精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情怀。这些精神特质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理应得到进一步发扬。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而这也必将扩充长征精神的内涵。再比如红船精神、建党精神的凝练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同样必将填充崭新内涵。

另一方面,实践是精神谱系延展的动力。实践不断发展必然导致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精神谱系在实践的推动下走向完满。宏观地讲,在革命战争年代,反对外来侵略,追求民族平等的战争实践,催生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显然,实践助产精神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与发展成为时代课题,在探索与践行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以建设实践为主题的精神。改革开放后,依据新时期新挑战,中国共产党审视发展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形成了改革创新精神。微观地讲,在长时段的任务下,在具体开展的实践中,也催生出内涵丰富的革命精神。比如说,在革命根据地范围内,通过生产实践形成了南泥湾精神等。20世纪60年代,在具体实践中,生成了独具特色的三线精神、北大荒精神。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了比如右玉精神等。进入新时代以后,诸如塞罕坝精神就是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凝练而成的。由此观之,精神谱系是发展的,开放的,延展的。

(三)传承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谱系的深厚基础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培育了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刻苦拼搏等品格为特征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热爱国家、舍身为民、心系大局为特征的集体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继承并发展了凝结在中华文化中的文明结晶。通过具体实践,升华而成的精神谱系是时代任务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贯性。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18页。回顾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前进历程,中国共产党的确做到了这一点。毛泽东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接续,而且对不断创新利用传统文化身体力行。立足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历久弥新,展现出重要的文化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1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387页。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精神谱系的影响。

精神谱系在传统文化中获取滋养,传承发展。具体精神的独特内涵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的具体概括。比如说,雷锋精神展现了发轫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品格。而助人为乐在雷锋精神中更多的被描述成为“为人民服务”,显然这是对助人为乐良好品质的时代表达和政治话语阐释。

(四)实践特质:人民立场是精神谱系前进的中心主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这就决定了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本质上讲,这也是党的性质决定的。贯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中心主线也是人民立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具体精神的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每个类型的精神都是由人民直接或间接创造的。首先,会议精神主要是由党员干部在重要会议上形成的。但是决策的出台与思想的统一一定是经过人民群众深刻实践而得出的。比如,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就不可能胜利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次,理论精神是由人民群众共同实践、检验而成的。每一种理论在被概括之前,其有效性和科学性必然已经被证实。再者,实践精神本质上就是人民的实践创造的。比如在开发东北,发展生产的实践中创造的北大荒精神。最后,榜样精神尽管在优秀代表身上有集中展现,但是这种精神品质还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所创造的。人民群众实践创造的精神谱系必然坚持人民立场。

二是精神谱系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个体、国家、社会各个层面均有涉及。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在社会各个层面起到示范作用,成为社会参照学习的样本。(19)樊士博、齐卫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学习观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榜样。(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这些榜样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得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不断丰富。

三是精神谱系的功能在于鼓舞人民斗志。精神谱系的显著特征是系统性,能够形成激励民众的多重力量。而这种力量调转过来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立场,发挥人民力量的体现。诸如脱贫攻坚精神等。精神的主体是人民,精神的作用点也是人民。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意识形态层面最重要的特点是以人民为中心。

(五)引领特质:繁荣社会文化是精神谱系的现实目标

引领社会主旋律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特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在这个前提下,党的精神谱系在社会众多精神谱系中自然居于主导地位。进而言之,中共精神谱系的引领特质首先由领导地位决定。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先进性保障引领特质的实现性。中共精神谱系的先进性表现在结构、功能与文化三个方面。在结构上,中共的精神谱系作为政党精神谱系是全社会精神谱系的子系统,居于核心位置。更为重要的是中共精神谱系自身也是一个系统科学体系。这个体系包含革命精神谱系、群众精神谱系等。但是,这个体系内部交融并济,并非割裂,实际上是相互交叠的局面,这也有利于发挥各要素的协同作用,保证先进性。在功能上,文章前面部分已经在党员、干部、组织三个层面上进行探讨,不再赘述。在文化上,中共精神谱系本身即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最为重要的部分,这就为保证文化的先进性作出了重要贡献。精神谱系也成为文化创新的“主心骨”。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赓续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精神谱系创新打开了崭新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阐扬红船精神,追溯精神之源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重要署名文章指出,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21)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455页。明确界定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正如家谱、族谱一样,“源出何处”也是党的精神谱系前置性、前提性的命题。时间维度上讲,界定建党时间点作为谱系渊源的肇始具有合理性。从实践维度上讲,红船精神点明了精神谱系的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崭新的革命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红船精神就是建党精神。陈李相约建党后,1921年6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受到干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完成相关议程。这就是红船精神产生的经过。红船精神体现了先进分子为了改变国家命运,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抗争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凝练红船精神为梳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出了卓越贡献。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的十九大闭幕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常委来到嘉兴南湖,重温党史国史。他指出,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22)《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之所以要弘扬红船精神,是因为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具有磅礴的精神力量。发扬红船精神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

(二)牢记初心使命,传承斗争元素

不断传承的精神谱系是养护初心,担当使命的能量资源。初心与使命并非短暂性的命题,而是长久性的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2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3页。这说明初心与使命是一个长期性的命题。长期坚持不忘初心与使命,需要耐力与恒心。精神谱系的力量就在于为守初心、担使命输入源源不断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精神力量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他先后概括提及红船精神、塞罕坝精神、新时代的长征精神等。这些精神为全党坚持初心与使命带来信念与信心。

然而,影响初心与使命的因素也在增多,一些因素还有免疫性变异,相比以往,破坏性更强,比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不思进取、庸政怠政、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同人民群众期盼、同新时代新要求格格不入的。”(24)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求是》2019年第14期。防范干扰初心与使命的变异因素必须增强斗争性。只有增强斗争性,才能克服影响初心与使命的损害因素。斗争是中共精神谱系的鲜亮底色。斗争性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基本原则。在白公馆、渣滓洞中诞生的“狱中八条”是江姐等人斗争性的真实写照,由此诞生的红岩精神也成了激励党员的宝贵财富。新时代攻坚克难,牢记初心使命,更要增强斗争。

(三)坚定理想信念,淬炼精神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力量;全党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精神谱系要发挥功能作用就必须有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钙”比喻理想信念,突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0页。。没有理想信念,精神就会疲软,精神也就称不上精神。续写精神谱写新篇章,目的在于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党的十八大提出党执政面临的“四大危险”,首先强调的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足见其危害性之大。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必须发挥精神谱系的警醒作用与激励作用。聚合在精神谱系中的优良品质是共产党员始终保持高昂工作热情的强心剂。十八大以来,为了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同精神被依次提出,比如强调红船精神、建党精神提醒全体党员记住来时的路。再比如,提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26)习近平:《弘扬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1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97页。的塞罕坝精神,则成为鼓励党员贯彻落实“两山理论”的现实参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理想信念为精神谱系绵延不断增添定力。这种定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理想信念增强精神谱系的厚重性。党的十八大以来,理想信念在多种层面被加强,全党形成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的热潮。党内政治生活是培育理想信念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7页。这使得增强理想信念的环境越来越完善。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提升精神谱系关涉性。关涉的范围扩大有助于精神谱系的根脉扎深扎实。

(四)坚守人民中心,夯实精神基础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28)《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创新与延续也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实现。只有如此才能夯实精神基础。党的精神谱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鼓励党员,进而影响人民,动员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然而,这一过程是相互的。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又会创造出新的精神,进而充实精神谱系的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不仅是物质上的获得感,精神上的获得感同样有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政策展现出优势效应。这种优势效应夯实了精神谱系的发展基础,主要体现在实践基础、物质基础两个层面上。

一方面,奠定精神谱系发展的实践基础。人民群众既是精神谱系发展的实践主体,也是精神谱系发挥作用的客体。精神谱系由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精神谱系生发的激励效能理应由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采取了多种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

另一方面,提供精神谱系发展的物质基础。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属于意识的范畴,是特定物质发展的产物。精神谱系则是不同物质发展阶段精神的连续性记录。时代有所呼,精神有所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的物质要求得到极大满足,对物质的追求由“有没有”上升为“好不好”。而这为新时代精神谱系的延续奠定了物质基础,也是新时代党的精神谱系中开始出现诸如“塞罕坝精神”等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形态的主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组合而成的精神谱系成为政党精神状态和集体面貌的集中展示。必须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仅包括全国范围内倡导的具体精神,地方性、行业性、区域性的精神同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区域性的精神图腾是由中国革命年代划分根据地的现实导致的,这些精神大多由地方部队创造,后经提炼生成,比如沂蒙精神、“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好八连精神等。而这些具体的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并非可有可无,反而在激励地方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将继续激励党员干部攻坚克难,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猜你喜欢

谱系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神族谱系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春秋》公羊学胡毋生师授谱系补证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