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实践价值

2021-01-13

红色文化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弘扬理想信念总书记

陈 曦 杨 丽

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以革命精神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奉行革命理论和革命制度、倡导优良传统和革命作风为主要内容,以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为目的的独特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以宏观视角在不同场合围绕革命理想、精神财富、革命历史、传统作风等文化元素对革命文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全党全国弘扬革命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现实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1)《不忘初心,重整行装再出发》,《人民日报》2019年5月24日。。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国际思想文化复杂的形势、国内虚无主义思潮的挑战、党内理想信念建设的诉求,对弘扬革命文化提出了迫切需求。

(一)国际思想文化复杂的形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不断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主动地推进交流合作,而与此同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西方的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日。。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内在支撑,自其发轫之初就以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重要内涵贯穿始终,是构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精神力量来源。

苏东剧变之后,世界共产党的总体发展态势逐渐分为灭亡、分裂、式微、执政等类型,西方敌对势力借此传播政治谣言来鼓噪“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谬论,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混淆国际视听。革命文化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精神的形成发展一脉相承,具有符合“中国内涵、世界表达”的文化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准确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

(二)国内虚无主义思潮的挑战

文化虚无主义对革命文化的价值消融。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利益关系不断分化,致使当代中国人对革命文化价值的认识出现断裂,认为革命文化的价值只存在于过去,否定了革命文化的现代意义。文化虚无主义滋生于这一环境土壤中,在文学艺术中一味宣扬虚无主义,把娱乐大众作为文艺的唯一主旨,而刻意忽视其所应当承担的厚重历史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崇高使命、担当奉献等价值观念,如红色经典剧中革命先烈陷入三角恋、有了私生子,都让网民直呼“顶得住的炸药包,玩不过的市场化”和“毁三观”,在社会中造成恶劣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对革命文化的记忆消解。改革开放以来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奋斗历程,否定中国人民的革命史与革命文化,推崇国外史学流派的观点,且一度出现愈演愈烈的现象,极易造成人民群众对革命文化的认知错误和记忆消解。例如,历时一年多的“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在法律、史学、政治、舆论等领域都与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对阵;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学术界出现的“告别革命”论,对中国革命文化进行所谓的检视和批判,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阻止了社会改良,因而不能使社会得到真正的进步,在学术界引发了多种争论。

(三)党内理想信念建设的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理想、必胜信念、精神财富是党内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革命文化是党内理想信念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面对外部考验的必然选择。

坚定理想信念是应对外部考验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曾严肃指出:“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在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3)魏荣、吴波:《习近平关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5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巨大变化,少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动摇、党性纪律懈怠,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背离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从源头入手,弘扬革命文化,以固本培元、凝气聚神。

全党全国人民都要牢记初心与使命,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不忘初心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担负起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党的革命理论、革命制度、革命行动均深刻体现着理想信念的力量,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4)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日。没有革命理想与革命实践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也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定的理想与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党性,并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起的精神支柱,弘扬革命文化是锤炼“革命者”的重要基础。

二、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与时俱进、补充完善,以革命文化的重要地位为基石,阐明了弘扬革命文化的具体内容,并进一步指明了弘扬革命文化的实践遵循,具有丰富的理论内容和客观的实践指向。

(一)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革命文化的问题,指出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基本定位,从治国理政之初的“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逐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治国理政之初,习近平总书记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在各地调研考察时屡次强调伟大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作风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而收获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将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积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列提出。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将革命文化明确地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此,革命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有了明晰的基本定位。

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是在一定社会和历史中展开的,要在一定的历史发展、社会现实中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演进和发展规律,在宏观全面的角度找准文化的整体定位,找到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革命文化涵盖了革命历史、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道德、文学艺术等丰富内容,是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深厚文化基础。

(二)革命理想高于天

革命理想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就包括“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全党全国人民精神脊梁中的“钙”,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长征出发地之时,就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中国人民都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革命宗旨和革命理想。(8)《不忘初心,重整行装再出发》,《人民日报》2019年5月24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政治灵魂”,是贯穿于中国人民革命行动与情感意志始终的精神支柱,是将全体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到“革命理想高于天”,如果没有一大批对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执着的中华儿女,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也不会有新中国。(9)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追求人民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的历程中,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才有了革命者们为了实现革命事业的胜利而不畏牺牲、不怕艰苦的精神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全党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事业没有变。(10)《铭记红军丰功伟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人民日报》2016年9月24日。伟大理想与坚定信念在任何时期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即使实现理想信念的实践行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表现,但革命理想与革命意志永不褪色、贯穿始终。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有无数革命先烈为革命、为人民、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建设时期有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为建设祖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强国、为复兴而敢于担当、矢志奋斗。对于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的坚定执着,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础,在当下依然是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

(三)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和“生动教材”

革命历史是中国革命前进道路的记录,是革命文化应运而生的载体,弘扬革命文化就要正确认识革命历史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的重要作用,要从革命历史中引导全党全国人民牢记红色政权从哪里来、新中国是怎么建立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历史,会在心中增添很多“正能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然需要甚至更为需要“正能量”来坚定理想信念、推进伟大事业,而革命历史就是提供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过长征历程中“半条棉被”的故事,强调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依然要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要坚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讲述过甘祖昌老将军的故事,强调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在每一代中华儿女中传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革命历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坚定初心、牢记使命、协同奋进、砥砺前行的深厚精神力量,是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重要内容。

革命历史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生动教材”。这一部教科书是党史、国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广大党员干部在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革命斗争的历史中可以得到教益、获得力量。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在革命史实的客观叙述中,要讲清楚五四运动为什么能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产生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成为伟大革命的指导思想,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讲清楚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发展。这一百多年的苦难史、三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回答,是正确认识党情、国情,更好走向未来的“清醒剂”。

(四)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革命精神作为革命文化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伴随着伟大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共同构成了“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1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日。。例如西柏坡精神,其包含着“两个务必”深刻思想,就是要把人民对党的“考试”做好,交出新时代的合格答卷,使我们党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延安精神,是对根本宗旨、优良作风等内容的集中体现,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革命精神谱系内容丰富,每一革命精神既显示了其特定时期的特点和个性,又共同构成了党的先进性,构成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伟大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只有紧密结合当下的时代环境和社会实境来传承革命精神,才能切实巩固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革命精神时,均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1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3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还有许多新的“雪山”和“草地”要跨越,以及许多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要征服,在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依然需要树立强大精神支柱、激发巨大精神能量。因而要不断使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得以传承赓续、发扬光大,发挥其正本清源、固根守魂、铸魂育人的价值,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政治灵魂”。

(五)运用好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13)《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人民日报》2019年9月19日。他在各地考察时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基因库”“红色资源”,让初心薪火相传。

红色基因库蕴藏着党和人民不竭的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身体力行中汲取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践行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红色足迹遍布各个革命圣地。在河北西柏坡纪念馆内,习近平总书记伫立在写着“六条规定”的展板前一一对照,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14)《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再访西柏坡侧记》,《人民日报》2013年7月14日。。在福建古田会议会址、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与基层官兵同吃“红军饭”,观摩“红军标语展示”。此外还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山西吕梁、北京香山等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些革命旧址中寻根溯源、接受洗礼,从中汲取力量、传承革命文化。

要深入发掘红色资源、运用好红色基因库。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等物质文化资源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原中央苏区、湘鄂赣、鄂豫皖等都是历史上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每一处革命根据地中又留存着多处革命纪念地。这些红色资源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做好这些革命纪念地、革命纪念馆及展陈馆的资源发掘工作,要多途径、多形式运用好这些“红色基因库”,通过红色基因库来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讲述过去的革命历史,使之真正成为培育人、滋养人的精神园地。

(六)讲好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时刻不忘革命前辈和先烈,多次强调“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15)《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人民日报》2019年9月19日。。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要讲好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营造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社会风气,为培育时代新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精神资源。

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具有激励中华儿女坚持理想信念、坚定革命意志、坚守爱国情怀的重要作用。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新中国,如毛泽东一家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了6位亲人,贺龙元帅的宗亲中为了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仅是有名有姓的就有2050人等。革命故事中沉重的数字,真实反映出革命先辈们为了追求信仰而一往无前、无惧无畏的精神。英雄虽已去,但精神永不灭,沿着革命前辈们的历史足迹继续前进,就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要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从英雄模范的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

弘扬革命文化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英雄和先烈的故事。做好革命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讲好这一宣传教育课的重要前提,要以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展陈,挖掘革命文化资源的潜力,为社会各界的群众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以加强革命文化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例如,《人民日报》专门设置“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栏目、中国军网设计精良的《英雄纪念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网络陈展等,都在不断完善文化宣传教育功能,为全党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传承、弘扬革命文化提供鲜活的文化资源。因而,加强革命文化的内容建设,创新革命文化物质资源的展陈方式,是增强革命文化宣传力、亲和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七)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以促进党员干部铸初心、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一大会址时,明确指出这一次出行目的就在于“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6)《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没有党的群众路线就不会有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的成功,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不会有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没有实事求是的路线就不会有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中国革命。深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促进每个党员以革命先辈们的崇高风范为精神基石、实践基础,进而推进中国共产党打铁自身硬的重要基础。

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以培养新时代革命军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突出抓好军魂培育”(1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革命文化作为军魂的重要底蕴之一,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是全面建设军队不竭动力的传家宝。例如,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制度,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作风,坚持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等等,都是老红军、老八路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更是培养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神宝藏。所谓“共产党的队伍”“人民的子弟兵”,不仅只是一个年代的符号,更是需要始终发扬的优良传统,培养新时代革命军人就是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继承革命文化,在薪火相传优良传统中擦亮革命军人的思想武器。

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以培育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讲到革命先辈们的青春故事,如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立志献身于中华民族强盛,周恩来21岁领导天津爱国学生运动,邓小平18岁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等,以此激励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对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加强情感培育,帮助当代青年获取精神力量、领悟自身责任,在民族复兴的舞台上,以正确的理想信念为科学指引,以坚定的革命意志为不竭动力,成为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习近平关于弘扬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立足于当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是推进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抵御不良文化侵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有利于加强党内理想信念建设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有利于通过运用革命文化这一重要文化资源来加强党内理想信念建设。

共同的革命理想是保持党内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是促进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要弘扬革命文化以铸牢理想信念的铜墙铁壁、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淬火成钢,不仅是因为外在的革命纲领、革命行动,更是因为内在的革命理想、革命信念。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论述了革命理想作为“精神脊梁”的重要作用,还强调要将理想信念“这个火烧得旺旺的”(19)《不忘初心,重整行装再出发》,《人民日报》2019年5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当前,弘扬革命文化、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化解“四大危险”、解决“四大考验”、解答“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的前提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牢牢牵住了理想信念这个“牛鼻子”,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革命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烧旺理想信念之火、守住“精神家园”,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

(二)有利于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创造的革命文化是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重要文化资源,弘扬革命文化有助于全国人民高举红色旗帜、抵御错误思想。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了什么而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从内容、途径等诸多方面指明了文化建设方向,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于革命文化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使得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始终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虚假面貌,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要讲好革命的故事。弘扬革命文化,并不是强制推行革命文化,而是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针对社会现实释放出革命文化既有的感召力,讲清楚我们“从哪里走来的”光辉历程,在客观的述写中呈现历史的真实性,展现革命文化蕴含的革命理想、革命意志、革命情怀,使一代代中华儿女牢记初心使命,永不迷失方向和道路。

(三)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体现着一个国家基于优秀文化而产生的强大生命力、影响力。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深刻地展现着中国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弘扬革命文化是在新时代夯实中华文化基础、展现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2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既要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切实打牢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也要着眼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向世界展现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形象。这就要立足中华文化的立场,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民族性,展现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强大力量。革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作主线、以社会实践作指导,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内在的精神追求、必胜信念、爱国情怀。因此,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根深方能叶茂,“立足”革命文化、弘扬革命文化是树立强烈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是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提供中国智慧的重要指导。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宝库和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讲好中国革命文化是阐明中国特色、展现中国精神,进而塑造我国形象的重要内容,弘扬革命文化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对中国发展加以阐释,要讲好革命年代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初心与梦想不懈奋斗的故事,进而讲清楚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以宣传阐释中国特色。

猜你喜欢

弘扬理想信念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弘扬爱国精神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弘扬爱国精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