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三叶草”视角腰丛神经阻滞法对老年髋关节镜手术患者全麻药物用量的影响
2021-01-13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458030霍朝胜周锐刚魏永川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458030)霍朝胜 周锐刚 魏永川
髋关节镜手术作为近些年来应用广泛的微创手术,在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疗效确切,是该类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金标准”[1]。与开放性髋部手术比较而言,其实施手术造成的切口小、仅轻微损伤关节腔及周围软组织,并发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但髋关节作为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其结构复杂、处于肌肉层深处及所含神经血管丰富,术后疼痛不可避免,患者在手术后仍需服用相当剂量的阿片类药物缓解疼痛[3]。为此,如何降低髋关节镜手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亟待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基于此,笔者拟用B超引导下“三叶草”视角腰丛神经阻滞法治疗老年髋关节镜手术患者,旨在探究其对全麻药物用量的影响。现取得不错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 0 1 8 年4月~2020年4月经髋关节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区间60~83岁,均龄(72.3±2.3)岁;体质量(BMI)(2 4.6±1.6)k g/m2。对照组:男3 6例,女24例,年龄区间61~84岁,均龄(72.5±2.4)岁;BMI(24.7±1.5)kg/m2。两组资料呈同质性,可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禁食禁水6h,静脉通路开放,常规进行术前准备。诱导麻醉后,静脉依次注射顺本硫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咪达唑仑及丙泊酚,置入美国Teleflex公司生产的LMA Supreme喉罩(依据患者体重选用对应型号),对照组执行以上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作B超引导下“三叶草”视角腰丛神经阻滞法,以具备3年及以上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经验的麻醉医师完成操作。患者取膝胸侧卧位,采用美国SonoSite公司生产的M-Turbo超声波系统,模式选取神经成像,换能器与C60x/5-2MHz凸阵探头连接。将与身体长轴垂直的探头长轴于腋中线髂前上棘头侧置入,对腹壁肌肉加以辨别,探头以向背侧为方向缓慢移动并向尾部倾斜,扫描寻找“三叶草”图像区域(由第4腰椎横突、腰大肌、腰方肌及竖脊肌连接构成),并于腰丛(腰大肌内后1/4处象限高回声结构处)固定探头,以第4腰椎棘突旁4cm作进针点进行穿刺,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使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型号22G、120mm的神经刺激针Stimuplex D Plus进针,运用平面内法引导针尖至神经丛周围,待药物扩散效果良好后,合计予以0.4%罗哌卡因,直至患者呼吸<20次/min、潮气量>6ml/kg、持续维持SpO2>95%及咳嗽、吞咽反射功能恢复时将喉罩拔除,并护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24h最大疼痛程度评分(VAS)、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使用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VAS评分标准: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并发症涵盖恶心呕吐、尿潴留、出血、瘙痒及呼吸抑制五类。
1.4 统计学分析 拟采用SPSS22.0版本对数据作统计分析,用“均值±标准差”表示VAS评分、PCA使用次数、舒芬太尼用量,组间比较运用t 检验;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0~6h、6~12h、12~24hVAS评分依次为(2.4±0.6)分、(2.7±0.7)分、(3.0±0.7)分;对照组以上各时间段VAS评分依次为(3.6±1.1)分、(3.5±0.9)分及(3.2±0.8)分。观察组术后0~6h、6~12h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24h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24hPCA使用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24hPCA使用次数(18.2±6.3)与对照组的(32.1±7.5)比较,明显更少(P <0.05);观察组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37.6±11.2)ug与对照组的(58.6±14.3)ug相比显著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则为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髋关节作为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从生物学角度分析,髋关节在身体直立时需承受一半体重的反作用力,在运动状态下应力可达体重的5倍,因而肥胖患者易发生髋关节疾病[4]。若发生关节疾病诸如: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滑膜软骨瘤病及盂唇损伤等,可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极大损害。随着近些年来医疗技术不断发展,髋关节镜手术已逐步成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主流术式,但手术疼痛仍为制约其发展的主因之一。患者在经髋关节镜手术后尚需服用阿片类药物(譬如:舒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等)用以缓解疼痛,而服用此类麻醉药物可给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可引发呕吐、呕吐等诸多不良反应[5];因身体机能生理性下降,老年患者对麻醉药物毒副作用更加敏感,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损伤、血流动力学指标大幅度波动,不利于患者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
此前实施该术式多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具有安全性高、有确切麻醉效果、呼吸易于管理及患者疼痛减轻等优点,但其缺点也尤为明显,患者应激反应无法有效降低,且剂量使用过大、患者苏醒缓慢[6],增加了老年患者醒麻期风险。有关研究表明,髋关节囊神经来自闭孔神经、臀上神经、骨神经、坐骨神经,腰丛神经阻滞技术对以上神经丛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其可对髋关节囊中的骨神经、闭孔神经产生作用,从而缓解术后疼痛,进而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数量。而运用B超引导下“三叶草”视角腰丛神经阻滞法,其运用置于背部作横向或纵向的超声探头对神经丛进行扫描,可规避骨性结构声影干扰,显像清晰且范围广,可识别度高,医师可在实时“直视”下实施神经阻滞,阻滞成功率达100%,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风险[7]。
相关研究指出,“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阻滞后骨神经、闭孔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完全无痛率近80%,若与神经刺激器相配合,无痛率可趋近9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0~12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舒芬太尼用量更低,术后PCA使用次数更少。其中VAS评分虽存在一定主观因素,但其各时间点评分与客观指标基本相符,可大致认为其真实代表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而与舒芬太尼用量、PCA使用次数综合判定,B超引导下“三叶草”视角腰丛神经阻滞法在老年髋关节镜手术患者治疗中具备确切疗效,与相关研究呈现极大的相似性。但本文中并发症中仍出现一例出血症状,可能原因在于,该例患者属肥胖患者,腹部积气较多,在超声直视下穿刺针尖易被横突阻碍,且腰丛神经方位处于皮下较深处,常规5~8MHz低频探头分辨率低、成像质量较差,因而导致医师对患者血管进行误伤,导致穿刺出血。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镜手术患者运用B超引导下“三叶草”视角腰丛神经阻滞法收效良好,可在髋关节治疗领域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