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进展
2021-01-13天津市静海区医院301600李小方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301600)李小方
新生儿溶血病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溶血性疾病,是指因为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母体免疫系统产生了不利于婴儿红细胞运行的抗体,继而出现溶血症状的疾病。目前的临床研究成果表明,绝大多数的血型系统均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因而对围产期的孕妇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十分必要,以此实现早期防治和保证婴儿生存质量的目的[1]。基于此,本文重点从新生儿溶血病病因、就医诊断及防治策略三方面对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作系统的分析论述。
1 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当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开展循环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母体产生刺激,继而形成抗体,或者会导致原有的抗体水平再次上升。临床研究发现,几乎不存在例外,所有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抗体均是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G会作用于胎儿红细胞,破坏红细胞运行并减少数量,进而引起贫血。在新生儿溶血病病理变化研究中发现,新生儿溶血病之所以会发生病理变化,主要的原因是红细胞溶解。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症状以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和水肿为主,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脑部和神经受损,出现智力受损或运动障碍,更为严重时会引发死亡。临床认为,当胎儿娩出后,标志着母体循环停止,新生儿失去了母体胆红素排出的出路,当胆红素水平急速升高时势必会引起黄疸,因而临床将胆红素水平作为判定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旦新生儿出现黄疸要立即进行诊断治疗[2]。新生儿溶血病最为常见的血型不合主要有两种,即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其中以ABO血型不合最为常见,我国发生Rh阴性的人群比例较低,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较低[3][4]。此外,不同血型所引发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A型或B型血母体所生的A型、B型、AB型新生儿不易出现新生儿溶血病,而O型血母亲所生的A型或B型新生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概率较高,原因在于O型血型的母亲体内所含有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较多。
2 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因素涉及至母婴免疫反应的多方面,比如母婴的血型、母亲的怀孕次数、胎儿对母体抗体的敏感程度。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新生儿溶血症如果非常严重但没有得到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则新生儿极易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对新生儿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5]。比如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肝脏功能结构受损、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迟发性贫血及胆红素脑病,严重时导致新生儿死亡。鉴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原因复杂且症状较多,因而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溶血症状便需要立即开展相应的诊断治疗。在诊断方面,目前临床以血液检查、生化指标检测、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可以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5]。比如血液检查重点是对新生儿是否存在贫血和溶血进行检测,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胆红素水平、肝功能等相关性指标,Coombs试验则是重点检测新生儿体内的免疫抗体。除此之外,需要询问新生儿父母双方的血型、是否接受过产前检查,以便获得最佳的诊断结果[6]。
3 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
出生后,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治疗包括对患儿进行保温、光疗、红细胞输血、换血、用于纠正酸中毒和/或辅助通气的碳酸氢钠光疗,当脐带胆红素为3或更高时,建议进行紫外线光疗。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可用于减少输血的频次及输血量,并缩短光疗的时间。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上所掌握的新生儿溶血病相关知识越来越多,也形成了较多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输血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均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比如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光照疗法可以将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直接转换,并以胆汁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含量。再比如换血疗法是一种针对溶血非常严重的新生儿所行的治疗方法,可以置换出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和免疫抗体,并对存在的贫血症状加以纠正,临床应用效果较好。除此之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新生儿的红细胞,避免红细胞被破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点,治疗期间要给予新生儿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补充,并加强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监控,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异常要立即告知医师,开展更加科学、全面的治疗。
4 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
在新生儿溶血病预防方面,临床认为最关键的措施是开展必要的产前检查,尤其是既往已经发生过新生儿溶血的孕妇更要特别注意,积极进行产前检查[7]。一些血型为Rh阴性、既往发生新生儿溶血的孕妇要重点监测母亲抗体滴度,以此来衡量抗体指标的高低,也需要通过B超检查胎儿是否存在水肿等异常症状。除此之外,可以及时使用Rh免疫球蛋白来抑制免疫反应,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5 结语
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较大的威胁。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务必做好早期孕前检查,对相关性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治疗中要根据新生儿病情特征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对新生儿身体的损伤,在保证新生儿健康的前提下,开展有效的治疗,以此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目前临床在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中的研究依然存在较多不足,后续临床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以此掌握更多有关于新生儿溶血症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