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情绪在新媒体传播中的作用及影响

2021-01-13何高峰开封广播电视报

环球首映 2021年3期
关键词:情绪化拉面工作者

何高峰 开封广播电视报

“拉面哥”走红以后,互联网上对于他的报道铺天盖地,有赞扬他的淳朴,有欣赏他的善良,有嫉妒他的光环,也有自媒体平台对他人身攻击。面对诸多新闻报道,“拉面哥”正常的生活被干扰,面对镜头,更多的是困顿迷茫。

一、“拉面哥”爆红与媒体报道的情绪关联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梁邱镇马蹄河村村民程某,2005年底开始在集市上摆摊卖拉面,3元一碗,坚持15年没有涨价,他想让老百姓吃上经济实惠的拉面。

(一)针对“拉面哥”的宣传角度各有不同

“拉面哥”突然红了,村庄也成为网红打卡地。有人说凭的是运气,食客偶然拍的一个视频,竟有上百万的点击率,引发关注。有人说是必然,十多年的默默坚守,是金子总会发光。更有人直言“拉面哥”是第二个“大衣哥”。互联网的世界,受众对草根的挖掘,总有执着和兴趣。同样是好客山东,同样是淳朴民风,“拉面哥”在媒体镜头的聚焦下被深度挖掘。

仔细梳理新媒体对“拉面哥”的宣传报道,对关键词进行定位分析,与“拉面哥”相关的新闻事件,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传统的新闻报道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客观公正地对“拉面哥”的相关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事实报道;第二类,专业人士从网红角度对于“拉面哥”的人设定位进行分析,探讨“拉面哥”爆红的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第三类,新媒体注重“拉面哥”爆红以后当地错综复杂的关系,抽丝剥茧,从道德、人性的角度进行挖掘、解析,由于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文章中情绪化的痕迹过于明显;第四类,抛出“大衣哥朱之文”,让二者相互比较,鼓励大家对他们二人展开辩论,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情绪化的色彩过于明显,很容易陷入相互攻击伤害的误区。

不可否认,新媒体对于“拉面哥”的宣传报道,无论是新闻标题,还是稿件质量,都传递着作者本人的情感倾向。描述“拉面哥”的字里行间,大多的是理解和同情。先入为主的移情效应,带动受众在讨论“拉面哥”爆红后的苦恼和粉丝围堵的困境,给予他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和道德制高点的支持。这类新媒体的新闻报道,展示了大多数网民内心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厚重和尊重好人的高尚道德情怀。

(二)“拉面哥”出名以后面对的困境

“拉面哥”一夜走红后,成为媒体报道的宠儿。2021年3月9日,就有媒体爆料“拉面哥”已与他人签署短视频账号运营协议,签完协议之后又后悔了。“拉面哥”称,签署协议时,并不懂得合作对象的真正含义与意图,等到弄清楚事情的来龙曲目后,决定不想被别人利用挣钱。解约以后,“拉面哥”一度陷入争议,有人说他飘了,目中无人;有人说他见钱眼开,露出了商人嘴脸;还有人造谣中伤,称他家中很有钱,淳朴善良只是外表。各种非议喧嚣杂乱,严重影响了“拉面哥”的正常生活。

与此同时,很多自媒体平台也自告奋勇,加入宣传报道的大军,通过对相关责任人的道德、人性开展过分解读,过度挖掘“拉面哥”身上的闪光点。新媒体报道的出发点虽好,但是也有情绪化报道,执笔者自诩意见领袖,间接或者直接控制、引导的受众的情绪。有关“拉面哥”各种荒诞不经的报道更是大跌眼镜,凸显了疯狂燃烧的荒诞和欲望。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面对新闻热点话题,如何管理情绪、运用情绪、控制情绪,是新媒体时代需要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网红,甚至有嫉妒的心理,直白的文字一针见血,如同战斗檄文,站在人性、伦理的角度对他开展批判:《“拉面哥”门前,众网红掐架,为争地盘大打出手,说好的淳朴呢?》《拉面哥和大衣哥见面了:做人,真难》《“拉面哥”拉面哥快凉了,为了流量拼命挣扎》《“拉面哥”走红背后,暴露网红的千种丑态,十五年的坚守,败给了流量》……情绪化的文字,传递着严重的个人情感倾向,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读者愤慨起来,对于这些网红主播开展追责声讨。

二、情绪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利弊

互联网时代,麦克风不只是媒体工作者的专属权利,每个受众都可以将新鲜资讯发布,传播。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APP资讯在互联网的浪潮里波涛汹涌,此起彼伏。这些APP自身拥有客户多、传播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的等传播优势,拥有众多流量加持和粉丝效应,很容易掀起热点话题的讨论。

(一)防不胜防蹭热度套路

术业有专攻,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作用,在于正确引导受众,及时传播讯息。即使遇到突发事件,也应当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前,有些自媒体为了蹭热度,博眼球,吸流量,在看待热搜话题的时候,急于站队发表言论,看待问题的时候过于情绪化,致使部分资讯在传播的时候带有明显情绪化[1]。一旦对新闻价值的审判失衡,很容易误导受众。基于以上层出不穷的状况,对于每一个有良好操守、遵循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而言,如何理性看待新闻事件,重视情绪在新媒体传播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每个人的学识、涵养、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尽相同,如果出现有争议的现象,有些观点很容易遭到质疑。如果纵容这种情绪化,纯洁朴素的正义感,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投入感情进行报道的时候,容易成为情绪的主人。法律才是最公正的审判,媒体报道如果陷入了选择性的怪圈,就会让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识不够客观,比较片面。

对于媒体报道而言,无论是仗义执言的执笔者,还是乐此不疲的阅读者,都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切忌因为掺杂个人情感,被情绪所左右,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任何一家新媒体,执笔者自身的情绪,很容易牵动着无数受众的情绪。如果因为某一个观点,双方形成了相同的情绪导向,就会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很多时候,比道德绑架更为可怕。

(二)情绪导向需要把控

通过对各种新闻报道的梳理,不难发现,博取关注才是这起闹剧的诱因和起点。很多新媒体在报道“拉面哥”的时候,侧重点在于对“拉面哥”的深挖细查。《新京报》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到位,《新京报》的记者一直在呼吁广大受众对“拉面哥”的走红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秉承客观的态度,呼吁受众理合理追星,保持尺度,引导一些已经“南辕北辙”的受众及时跳出朴素正义的激动情绪,对“拉面哥”爆红背后的故事进行冷静的客观反思[2]。

互联网时代,各种新闻资讯的传播渠道飞速发展。尤其是新媒体,依靠强大厚重的网络平台,凭借灵活多样的报道方式,吸引受众主动参与互动,俨然成为受众获取最新资讯、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载体,并依靠众多点击率和用户数据,成为各种APP行业“标杆”,很多点击率让诸多报纸、电视等传统问题都汗颜:同样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他们的点赞、转发、评论一路飙升,引发热议。

传播快、范围广、上热搜,讨论多,这些大咖言论自由的背后,也埋下了诸多隐患:很多从事新媒体的人,没有接受正规培训,缺乏一定的新闻纪律和规矩约束,他们在畅所欲言的时候,喜好凭借个人习惯和经验,让新闻事件本身披上了情绪化的色彩,甚至诱导了网络暴力、舆论风暴等诸多不和谐、难控制的事件。

三、媒体报道时的出路和前景

情怀和温度,一直是新闻工作者开展新闻报道的时候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对于新媒体工作者而言,他们同样把这种境界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以“拉面哥”的宣传报道为例,新媒体在展开新闻报道的时候,不同的见地,对情绪的把控各不相同[3]。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新闻媒体,在对“拉面哥”开展报道的时候,一贯秉承客观公正的新闻立场,一直保持中性温和的情绪态度,阐述言语不偏激,舆论导向不引流,只是贴合实际地把新闻最新动态展示在读者面前,让读者通过阅读稿件,对“拉面哥”的最新状况有了合理的见解。相比传统媒体的客观公正报道,有些新媒体工作者在展示自身新闻立场的时候,则显得过于情绪化。

(一)需要中性的情绪态度

一身正气,胸怀正义。很多时候,对于自媒体工作者而言,庄重朴素的正义感,并不能完整呈现出现代的法治。无论报道谁,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讲究真凭实据。如果新闻在价值观的取舍方面出现冲突,容易出现与新闻真相背道而驰的情况。如果单纯从新闻专业角度来看,新媒体刊载的软文,对受众情绪影响力颇大。

对于每一个酷爱新闻自由的撰稿人而言,如果执意充当新闻事件的意见领袖,必须要恪守心中的底线,切忌为了不切实际的蹭热度,盲目植入情感营销。对于依靠流量生存的自媒体而言,孜孜不倦地追逐新闻热点,只是为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很多时候,为了博取读者的眼球,跟风蹭热度,研讨新闻热点,借此享受自媒体带来的可观收益,本身是无可厚非,但当介入社会问题、公共议题时,如果盲目跟风,没有深入调查就开始充当意见领袖,很容易引发难以控制的舆论风暴。如果刻意制造了网络暴力,带来了舆论暴力,就会导致网民群情激愤。

流量多了,关注度高了,有些新媒体“大V”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自己的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在某一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入驻新媒体平台中的各家媒体,无论是新闻单位,还是自媒体达人,在开展新闻选题层面,首先需要做到的是避免预设立场;在叙事层面,需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以新闻事实为基本依据、以陈述完整事实作为根本前提,不要让觉得、以为、猜测先行;在表述层面,所选用的文字要平和、温度、避免使用煽动性的口吻;在价值导向方面,严禁出现媒介审判行为,遏制有意、刻意地渲染制造网络暴力。

(二)为社会心态升级助力

新媒体工作者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时候,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首先应做到是“社会守望、社会良知、社会习俗”、积极引导读者理性看待问题,营造正确的社会舆论、坚持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呈现出平衡、平稳、平和的观点,这些新闻媒体最基本的规范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4]。

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新媒体工作者的最佳表现应该以呈现事实为目的,而不是刻意、去制造冲突爆点。虽然从可读性方面来看待新闻时间,越是有冲突性、戏剧性,越容易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但是,刻意营造的冲突只会蒙蔽更多的受众。如果提供者更多是在盲目跟风、凑热点、蹭流量,这种碎片化的舆论报道,就算暂时满足了猎奇、看戏的心态,一旦真相大白,便会陷入口诛笔伐、人人喊打的深渊。

报道带有情绪,产生舆论暴力。真到了骑虎难下的时候,不是单纯的道歉或者撤稿就能平息广大网民的愤怒。为了避免出现骑虎难下的情况,新媒体平台的工作者,在日常撰稿或者新闻策划的时候,必须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和媒介素养,对媒体平台多发布的内容,要学会负责,要敢于担责,更要对公众的知情权负责[5]。对于网络上存在争议的新闻事件,切忌盲目跟风大肆传播,而是要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日常宣传报道的重点,还是要依照“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对线下真实生活中民众普遍焦虑情绪的问题,给予客观公正的进行报道。

四、结语

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的定量载体,也是舆论的“传声筒”和“放大镜”,作为新媒体的工作者,在通过新闻媒介开展广泛传播的时候,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选择什么样的立场去占位、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报道、用什么样的口吻发声,都与新闻报道息息相关,更是每个讲职业操守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面对、认真去解决的问题。全媒体时代,自媒体只是一种传播新闻资讯平台、媒介和渠道[6]。新闻工作者在开展宣传报道的时候,还是需要用客观、公正、包容的心态企业观察、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职;必须用客观、正面的情绪来感染、引导读者。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媒体,更应该把握全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将其新闻触角发展至传播速度更好、影响力更为深远的新媒体平台,更好地为报道社会情绪、解读社会心态去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猜你喜欢

情绪化拉面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情绪化沟通的危害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一碗拉面加个蛋
本期话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
你情绪化指数有多高
如何避免情绪化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