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特点与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2021-01-13王晶晶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杏林分园
◆王晶晶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杏林分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定:“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1]阅读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儿童语言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2]
一、中班阅读特点分析
(一)无序性和跳脱式阅读
幼儿对图片的观察没有足够的有序性,只能关注到篇幅中显眼的地方,对于与故事主题发展有重要关系的人和物的动作、表情的观察存在跳脱现象,从而导致幼儿无法理解关键性的故事情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非常依赖成人,而最终得出故事的结论也无法脱离成人的帮助。
(二)思维形象具体
尽管中班幼儿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但思维过程常常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表现在还不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形成对故事的理解,语言表达还不连贯。教师需要调整页面的出示顺序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中班孩子有意识的注意力在逐渐发展,表现出无意识的注意逐渐向有意识的注意转化的趋势。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还不够,一部分幼儿依然未能掌握翻书的基本顺序与方法。笔者经常发现幼儿一会翻到后面,一会又倒回前面。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形象较少、色彩感强的图书,以及画面生动有效的绘本来进行阅读活动,以此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
(四)空间想象力不足
中班的幼儿大部分活泼好动,并且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他们不能根据前后画面中出现的变化进行比较,且用适合的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
二、对教师指导策略的建议
(一)语言具体、形象,从“教师说”变成“幼儿说”
1.教师指导语言应具体、形象化、有启发性
引导语言的丰富、生动形象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教师应多鼓励并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应采用具体、新奇、启发性的语言,必要时可借助肢体语言,形象化的描绘主体形象,为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创造有利的条件。
2.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自己的故事
中班幼儿已经可以基本完整地讲述故事,并比较连贯。教师在阅读活动中需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描述看到了什么,逐渐完善与丰富幼儿的语言词库。教师在引导时要知道中班幼儿阅读的具体要求,使幼儿对部分字词句的使用有较为准确地把握,平时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因此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从“教师读”变成“幼儿读”,从“教师说”变成“幼儿说”。
《疯狂星期二》是一本经典的无字绘本,画面中隐藏了很多的惊喜,连成年人都可以在反复的阅读中找到乐趣。这样的无字绘本,可以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更适合幼儿进行独立自主的反复阅读。
(二)阅读材料提倡自主性选择,多样化投放
1.自主性选择,多样化投放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方式,教师不能过多地强调幼儿应该看哪一本书。幼儿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正如瑞吉欧教育所提倡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阅读活动是儿童的一种语言,他们用阅读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说话方式,逐步达到向外界传递信息的目的。据此,我们应当在投放阅读材料中充分考虑中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如:中班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常常只关注画面中的某一个点,不能很好地把握整体画面,我们应尽量提供画面不过于复杂的绘本。
图1
图2
例如以上两个绘本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画面复杂,主体不够突出,背景着墨程度与主体不相上下。另一个画面相对简单,一眼就可以看出主体及主体在干什么。
其次,在颜色的使用上,我们也可以为幼儿提供颜色突出主题的绘本。
图3
图4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图3的绘本颜色使用不易突出主题,有很多颜色的使用已经超出了幼儿的认知范围,蓝色还是绿色?而图4的绘本则颜色鲜明,主题突出,幼儿很容易发现主体,进而引起阅读的兴趣。《小黑与小白》这个绘本通篇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却能吸引幼儿一直阅读下去,并且反复阅读。中班幼儿对颜色的认知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简单的色彩能更好地吸引幼儿阅读。
另外,绘本中的作品形象数量不宜过多,《大卫,不可以》是一本孩子们喜爱的书。整本绘本围绕小男孩大卫来进行,人物数量较少,幼儿通过一个绘本,记住一个形象。而不会出现一个绘本读完,一个形象都不记得的现象。
2.强化幼儿对阅读方法的有效引导
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幼儿对阅读习惯的正确掌握。教师可针对幼儿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纠正与引导,让幼儿掌握阅读的正确做法。通过幼儿阅读时的变化,有效引导并提升幼儿的阅读方法。与此同时,阅读方法的正确性,对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也具有重要价值。在阅读过程中,幼儿教师和家长都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将教育特点和规律掌握好,对幼儿进行有序的兴趣引导,以此来实现对幼儿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为幼儿将来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打下基础。[3]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幼儿十分喜欢的绘本。这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绘本的颜色鲜艳,主人公突出。绘本中的画面与文字形成一种滑稽的反差对比:文字用平述的方式讲述主人公——母鸡萝丝去散步时平淡无奇的过程,而绘本的画面则描绘出了另一个主人公——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作品的情节幽默,画面的色彩明媚,叙述简单流畅。绘本是从孩子们的角度去理解母鸡和狐狸面对的问题,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是在和幼儿一起阅读时笔者发现,如果不调整画面的出示顺序,那幼儿在看下一页时不能想起为什么发生这样的状况,他们需要上一页故事的“原因”和下一页故事的“结果”连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内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学龄前儿童影响巨大,也是响应国家提出“终身阅读”的积极举措。通过不断研究幼儿阅读活动中的行为特征与思维形式,分析指导教师在阅读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加速教师在阅读活动指导上的专业成长,为“终身阅读”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