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粤剧服饰色彩审美特征研究
2021-01-13徐仂黎艳君
徐仂 黎艳君
1 江西师范大学 服装艺术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22
2 江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广东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是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个南方主要地方戏种。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广泛吸收广东音乐、广绣、牙雕、陶瓷、灰塑等地方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广府民系群落的地域文化传统,辐射范围遍及全球各地,在世界华人中具有文化凝聚力 。2009 年,粤剧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近代粤剧服饰简述
粤剧大部分服饰都是按照明朝制式,描龙绣凤、翠带金冠。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角色有正反派之分,在剧中呈现的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清朝时期,京剧越来越受欢迎,交流逐渐增多,服装制作亦渐受京剧影响,而且当时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部分戏服也有清朝官服的样式。以前戏服以红、白、黑、灰的绫罗绸缎为主,它穿上去比较重;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戏服的颜色更为丰富甚至有了渐变的颜色,以比较轻盈的化纤面料为主。
清末民初年间,粤剧演出为争夺观众, 戏服从材料运用、制作工艺、图案设计等方面标新立异, 广绣粵剧服饰需求量大增带动了状元坊一带的广绣戏服行业的发展和昌盛;民国时期,粤剧戏服借鉴顾绣等其它刺绣工艺, 丰富了粤剧服饰的舞台艺术表现,这时出现了一批改良的粵剧戏服;20 世纪30、40 年代,广绣戏服刺绣的材料和技法方面突破传统,大胆改造和创新, 出现了明显的商业化艺术倾向;20 世纪50 年代以后, 广绣戏服工艺制作根据舞台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戏服设计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粤剧服饰色彩审美特征研究
粤剧是写意的艺术,但又不乏写实,不仅靠表演手法说明舞台上人物角色、情节、背景等一切东西,而且需要布景、服饰及化妆等去完美地展现整个戏曲故事,在台上的粤剧,就是一幅幅精美的美术作品。粤剧在声腔、表演、举目等各方面都呈现鲜明特色,流行于世界各地华人华侨聚居地的地方。传统粤剧服饰以明清两朝的服装款式为基础,有些又吸收了唐宋的服装样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同时受到昆剧、京剧等其他剧种的影响,形成一套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可舞性、程式化的特点。
1. 粤剧服饰与角色塑造
旧时的粤剧戏班属于民间组织,不停地游走江湖,巡回演出。为了方便存放、运输、节省开支,把戏服分类存放在十几个衣箱中,同一套服装往往要在不同的剧目多次使用。粤剧服装款式具有通用性,不同年代的相似角色可以穿同一套戏服,但色彩和图案却不能穿错,因此粤剧服装的色彩、图案均有象征意义,带有中国传统服饰制度化的特点,显示出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特点。粤剧服饰道具称为“行头”,按种类放在衣、盔、杂、把四种大木箱里,衣箱越多,戏服越齐全。粤剧服装经过不断发展,现存七十多个品种,分蟒、靠、褶、开氅、官衣、帔、衣七类;针对这几类服装我们做深入调研,找寻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寓意,我们用粤剧服饰的男大靠、女大靠、男蟒等经典服饰作为深入研究对象,来简述它们的色彩含义与文化象征。
图1 :《女大靠》
图2 : 《男蟒》
女大靠: 女将之军服(图1),长战甲,圆领,束袖,靠身分前后两幅,背后可配上靠旗四面;一般用各色绒线,及金、银线、江牙、凤纹、甲纹图案;头戴七星额或女帅盔,可配上翎子。“蟒” 在粤剧中是帝王、将相、后妃、大臣专用的礼服(图2)。龙袍是皇帝独有的服装,其他人不能穿用,有时皇帝会赐给有功之臣或宠爱之人,就将龙袍上所绣的五爪金龙减去一爪,称为蟒袍。蟒袍的款式为齐肩圆领,右衽大襟,阔袖,袍长及足,两侧袖根开衩至底摆,装有两条宽边,叫“摆”;腰际左右有环袢,穿挂玉带。蟒袍上绣有龙、海水、江涯等主要图案,还衬托着日、月、山、火、云、八宝等吉祥图案。
男大靠: 高级武将之军服(图3),长战甲,圆领,束袖,靠身分前后两幅,背后可配上靠旗四面,一般用各色绒线,及金、银线、江牙、鱼鳞或人字甲图案;头戴大额子或帅盔,配上翎子。《胶片男扣仔》是传统戏中古代将军的军服(图4),圆领、束袖,束腰配细肩,下身扣裙分前后左右四幅。一般除绣象征甲片的鱼鳞纹,也绣龙、狮子、麒麟、海水等图案。帔是帝后、官宦、乡绅及其眷属在家居场合穿着的便服,粤语又称“帔风”(图5)。款式为对襟,半长大领,领下有一对飘带,左右两侧自胯下开衩,露出里面的衬裙;帔源于中国古代服装“褙子”;褙子盛行于宋朝,原来是窄袖,对襟,领子直开到底摆,到明朝时,变成大袖,领子也缩短至半长。帔上绣的图案有很多种,皇帝绣团龙,皇后、贵妃绣团凤,太后绣团龙凤,其他人物根据年龄身份,绣团花、团寿字等图案。
图3 :《男大靠》
图4 :《胶片男扣仔》
图5:《出嫁女子着的帔》
2. 粤剧服饰中色块与色调的装饰性
粤剧服饰的色彩整体是鲜艳富丽、色彩明亮。粤剧戏服也分正五色和间五色( 正五色包括红、绿、黄、白、黑, 间五色包括粉红、湖色、宝蓝、紫、古铜或秋香色), 但它受益于岭南文化的热情似火, 在色彩的表现上更加艳丽大胆。本文主要借鉴一些博物馆的经典服饰做个案分析,提取蟒、靠、帔的各一款做详细阐述。
图6 :男蟒:将相之朝服
图7 :女大靠:女将之军服
图8 :胶片男扣仔
男蟒(图6)袍长及足,袍身绣有云龙图案,圆领大襟,大袖口带水袖,下摆及袖口绣海水,包括弯立水、直立水、立卧三江水等纹式图案。这是传统戏中帝皇将相在登殿、大典等用的礼仪服装——密片男蟒袍;此件紫色男蟒的整体色调艳丽是在满足舞台风格的需求。紫色代表权威、声望、深刻和精神;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化合而成,是极佳的刺激色。紫禁城又称” 紫宫”(注: 紫宫, 天子所居处紫气, 紫色云气)古代以为祥瑞之气附会为帝,玉、圣贤等出现的预兆。同时,紫色是优雅、印象深刻、具有压迫感、高贵神秘的颜色是略带种忧有郁的色彩, 让人不忍忘记的颜色, 代表权威、声望、深刻的精神,来突出将相的权贵。这件男蟒主要以大面积的紫色为主,与白色搭配,辅之少量紫红色、橙红色。这个角色在视觉上给予观众是高贵魅力, 自傲神秘的色彩氛围。整体色彩偏紫色冷调,夹杂少部分红色暖调,衬托出将相之威武。
此款女大靠(图7),银灰色(近乎白)与正蓝搭配,整体偏向冷调,辅之少量暖色,表现出女将的儒雅和傲骨。女靠也属于传统戏曲服装的一种,(图片7)中古代女将身穿铠甲,靠身有前后两片,满绣鱼鳞纹,腹部绣一大虎头,称" 靠肚";护腿两块,称" 靠牌子";背后插三角形小旗四面,称" 靠旗";其服装造型比男式靠更具有装饰性,色彩纹样都更为绚丽,完美地衬托出女将英武和阴柔之美的形象气质。在色相上,整体是偏青蓝色,在色相对比中以大面积的的银灰色和正蓝色为主,符合戏曲人物身份,给人色彩鲜明、饱满的感觉;这件衣服大幅度使用银灰色,在上衣的袖子边缘、领子边缘、靠牌子边缘使用青蓝色相间的条纹;对画面进行了调和作用,使得画面效果突出,情感更加丰富。
胶片男扣仔(图8),圆领细肩,束袖束腰,下半扣裙分前后左右四幅,或绣鱼鳞纹,或绣麒麟狮子,这是古代将军的军服;(图8)的胶片男扣仔,整体色相偏绿色的冷调;大块面积的草绿色加青绿色,在上衣与下衣边缘点缀砖红色亮片;色块对比强烈,在服装面料上,多运用钉金垫浮绣技艺,多采用金色、银色的绒线和珠筒、胶片等绣料。
3. 色彩关系与角色的塑造性
戏剧最初是从广场演出渐渐发展起来的。在庙台社戏的演出中,由于“高台教化”,使表演者们与看戏的观众有比较远的距离,所以演出服装也与演员脸部化妆一样, 采用了大胆的夸张手法,用色彩来塑造各种角色;所谓“红忠白奸”、“绿怪蓝猛”、“黑刚黄聪”,这些在戏曲脸谱中的夸张手法,也被引进粤剧服装的色彩中。
粤剧服饰色彩很有讲究,一是表现等级,帝王穿黄色、一品至四品官穿绯色、五品以下官员穿青、绿色;二是表现风俗,喜庆场面穿华贵的颜色、刑场上犯人穿红色、哀悼之服为白色;三是表现情景,林冲夜奔穿黑色突出一个“夜”;四是表现精神气质,关羽红脸绿袍表现出能文能武、亦智亦勇;五是表现舞台整体美。元帅升帐,一群大将分穿红、绿、白、黑色的靠衣。胶片男扣仔是古代将军服装,根据不同的场景以及故事情节需要,在保证前期设计搭配不被破坏,固有色完整的基础上,再将“赭石”基础色的浓度色彩偏向微调,予以古代的将军的威武勇猛的气氛。如《帝女花》中,第五场两人相约见面,在色彩运用上,考虑到“约会见面” 剧情的需要,周世显与长平公主的服装色彩以暖色调的紫色和清新白色为主色,这种色彩的处理运用,既保持了戏曲服装传统用色,又体现出周世显与长平公主相见的清新扑面之感与内心喜悦之情。
4. 色彩的彩度关系与审美性
粤剧服饰整体色彩鲜明强烈,从色彩的三属性上看,主要通过色相对比来突显画面,以对比色为主,对比效果强烈。这里对于上述图片的男大靠、女大靠、男蟒等部分粤剧服饰进行主要色块提取,并依据其色相进行大致分类;根据PANTONE 色卡,对色块进行准确标记,如以下色块的数据分析表明这些粤剧服饰的一种类型是整体偏冷色调(图9),如暗部颜色整体偏冷,则亮部的颜色偏暖;在整体色调偏冷的色调背景下,通过色相的冷暖对比来突出剧中人物的身份和心情;另一种类型是整体偏暖色调(图10),如暗部颜色整体偏暖,亮部的颜色实则偏冷;同样是在特定的色调背景下运用色相的冷暖对比来实现色彩的审美效果。在彩度分布上,彩度高的色块占大部分,且面积也相对较大;彩度低的色块大多做边缘装饰,这样的色彩搭配不仅强化了角色的身份而且更容易塑造整体的舞台美感。用色主要集中于中高彩度色彩,明度以中、高明度为主。其中,与之对比的颜色如红、蓝、橙色的彩度相对较高;画面出现较多的是明亮、中高的彩度关系,对比鲜明;大面积较为鲜艳的色彩来突出画面且画面多呈现高明度基调。
运用色彩的彩度强烈对比,来突出戏剧服装色彩的审美特性,这是戏剧服装色彩的共同特征之一,主要是舞台演出的效果需要;舞台灯光和各种舞台背景的色彩影响戏剧服装色彩的审美效果,所以戏剧服装需要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来突出人物。
图9 :整体偏冷的服饰
图10:整体偏暖的服饰
三、粤剧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作为现代化粤剧艺术精髓,粤剧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的重要内容。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直都是中国历史社会的明显标志和代名词;广东已经开始了粤剧的传承与创新工程,广州粤剧院自2009 年就推出了“粤剧周末剧场”,吸引更多的观众,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观众的培育,有利于市场的开拓,有利于粤剧的创新。
现代粤剧服饰的创新发展,应该继承非物质传承需求的前提下,借鉴色彩的潮流趋势,将传统的色彩、纹样与当下的国潮趋势,结合剧情的需要,创新设计粤剧服装;结合信息化建设以及商品化时代的到来,粤剧的发扬需要创新,在商业建设的土壤下,粤剧艺术应当和现代社会建设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为其发扬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众,更能促进我国粤剧艺术文化以及商品建设文化。
四、小结
近代粤剧服饰色彩有其特殊的配色规律,其规律是运用色彩的对比来突出剧中人物的身份、个性和心境;其服饰色彩符合色彩的科学特性和色彩规律的特点,同时又体现出广东等地区观众的色彩审美观,所以有其值得传承的一面;但是粤剧需要创新,同样粤剧服饰色彩也需要创新。结合粤剧剧情和角色分析,将粤剧艺术的人物服饰色彩和现代流行色趋势相结合,才能使粤剧服饰及服饰色彩更加适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要,尤其是年轻的观众,才能实现粤剧艺术的再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