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劝说,你会吗?
2021-01-13王林
王林
摘要:说服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和素质。说服有许多技巧和方法,教师对家长和学生多用劝说的策略,巧用劝说技巧,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探讨了一些心理学上常用的劝说技巧,以期达到更好的劝说效果。
关键词:劝说 技巧 教师
一、以情動人法
劝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情动人,先打动对方的心。人们之间的交往既要注重理性,又要注重感性,但是如果对人只有理性,没有感性,往往达不到说服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劝说人的时候,要尽可能营造一种友好、亲切的谈话氛围。笔者班上曾经有一位学生违反了“不允许将武侠小说带入学校”的规定,当笔者让这个学生交出武侠小说时,他非常不配合。此时,作为班主任,笔者虽然可以用学校的规定来惩罚他,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转换了另外一种方法。笔者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进这个班一个月了,我对你好吗?”他沉默了,想起了进学校的第二天,笔者骑一小时的自行车,到他家里走访的情景;他想起了自己语文基础比较差,笔者帮他补课的场景;想起了刚搬进宿舍时行李较多,笔者满头大汗帮他搬运行李的情景……最后,他红着脸,从书包里把武侠小说拿了出来,说:“老师,我错了,我再也不看这类书籍了。”其实,学生内心是非常敏感的,当他感觉到教师用一颗真心对他,是在实实在在帮助他、为他好的时候,教师再严格他都能接受;而当他没有感觉到教师的真心,甚至感觉到是在刻意针对自己时,学生一定会对教师产生对立情绪。此时,恐怕再多的教育也事倍功半,再多的措施也见效甚微。
二、以理动人法
人们谈话时,往往容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不会深入地思考事情所带来的客观影响。因此,在开展思想工作时,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深入地思考事情所带来的影响,这样往往更容易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一次,几个学生在自修课上讲话,影响了其他学生。这时,笔者没有简单地惩罚学生,而是给全班学生出了一个讨论题:“如果你们不注意自修课纪律,随意讲话,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呢?”学生思考后,得出四个最有可能的后果:第一,全班学生的学习都被自己影响了,虽然当时没人来劝阻自己,但其他学生会对自己有意见,从而影响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第二,如果其他同学也加入了讲话,这样讲话的不良后果就会成倍放大;第三,当别人下次讲话,影响自己学习时,自己也没有底气阻止他们讲话;第四,会造成一种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小节,危害别人的利益,就会在每个成员心中造成“破窗效应”,以后谁也不会注意小节,随意散漫,相互影响他人,形成恶性循环。经过了全班学生的讨论,他们能比较深入地认识到在课堂上讲话的危害,自修课的纪律也有了很大改观。
三、权威偶像影响法
青少年对外在事物具有强烈的新奇感,尤其喜欢模仿明星,所以追星这种行为才会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非常明显。青少年会密切关注自己偶像的一言一行,积攒零钱购买带有偶像标志的衣服,不远千里去观看偶像的演唱会。可见,偶像权威非常明显地影响青少年这个群体。
针对这种现象,教育者可以因势利导,首先,教师要引导青少年区分明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其次,教师要用明星身上的正能量元素,例如科学家的无私奉献,舍己为国的崇高精神;许多企业家在创业初期大都具备执着顽强、拼搏奋斗的优良品质;不少明星在洪水、地震等灾害时争先捐款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让这些偶像的正能量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灵,成为流淌在学生血脉中的元素,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深厚的底色和良好的基础。
四、巧用罗森塔尔——暗示效应
曾经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个学校的校长在一个班级中随机指定十个学生,说你们是天才,再随机指定十个学生,说你们是普通人。一年过后,前十个人的进步远远大于后十个人,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通俗来说,即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真的不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用正面暗示,少用负面暗示。表扬一个学生,教师不仅可以表扬事情的本身,还可以表扬这个学生的品格。反之,教师批评一个学生,也只要批评事情的本身,就事论事,不要一时生气,否定这个学生的品格。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时正面暗示学生的一句话,可以在他一生的成长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学生一辈子。同样,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可以带给学生阴影,使学生内心充满自卑,缺少自信和勇气。
五、先肯定后否定,先顺后逆
在教学过程中劝说学生和家长时,教师可以采取先肯定后否定、先顺后逆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对方的逆反情绪,让对方在心理上接受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让对方觉得教师是理智、客观的,没有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从而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笔者在批评学生时,往往采取“三部曲式”的批评方式:先肯定,后否定,再鼓励,即先尽可能地找出肯定的优点,然后对学生的缺点进行严肃和深入地批评,最后鼓励学生说:“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把这个毛病改掉,前途也会充满光明。”经历了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往往会非常愉快地接受笔者的意见,也会较好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六、阶梯式、台阶式劝说
在生活中,我们碰到销售员推销物品时,总是先让顾客买少量的物品,然后深入劝说顾客买更多的物品。这就是台阶式、阶梯式劝说,即先劝说对方完成一个难度不大且容易接受的建议,然后逐步提高台阶,让对方一步步接受自己的要求。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要希望一步到位,而是应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比如说,对上次数学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教师先要求他们下次考试及格;对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先要求他们下次把文字写通顺,标点标好等台阶式的小要求。学生达到要求就表扬,然后再一步步提高要求,这样学生既不会在心理上觉得难度过大而拒绝,又会比较愉快地一步步去努力。曾经有一个学生中途转到笔者班上,作文基础很差,比班级平均水平低很多,笔者没有按照班级平均水平要求这个学生,而是首先要求他写通顺,把标点标好,达到就给高分;过了一个月,要求他在文章中用两句比喻,达到就给高分;过一个月,再要求他在文章中用两处排比,达到就给高分;过一个月,要求他在文章中写一段比较动真情的话,达到就给高分……同时,辅之以阅读摘抄等其他提高语文水平的办法。一年后,他的语文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作文水平也已经接近班里的平均水平,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叫作阶梯效应,学生一步步上台阶,就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七、把握劝说的时机
把握劝说的时机有很多窍门,而说话掌握的时机对不对,效果会极为悬殊。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做工作时,掌握说话的时机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学生某次大考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先批评;而在学生大考失败后,教师应先肯定优点,过两天后再指出不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在胜利后被指出不足,学生会比较愉快地接受,也更容易改正,失败后学生正处于懊恼中,这时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会使他们更没有信心,所以要过几天再指出。在平常的教学中,每经历一次大考,班级里就可能有一半学生取得进步,一半学生退步。此时,教师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后一半学生上,而前一半学生往往被忽视。其实,前一半学生也需要关心,否则这些学生很可能下一次就会产生滑坡现象。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劝说和教育,可能内容相同,但是说的时机、场合不同,效果也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劝说是一门艺术,也要讲究心理学,所以教师要多学心理学知识,巧妙地遵循心理学的办法对谈话对象进行劝说,往往能起到一语胜千言,只言片语长塑人心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学英.巧妙引导,让学生能言善道——以《劝说》为例浅谈口语交际课的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
[2]诸定国,陈红宝.纵横迂回,巧妙说理——触龙的劝说艺术[J].语文天地,2004(15).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