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

2021-01-13黄鹤

黑河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黄鹤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发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指南》,对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改革起着导向作用。语文教师应当把握好语文学科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契合点,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以及人文素养。文章将在简要介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融合策略展开思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实践策略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身上肩负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艰巨使命。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学科教材的合理挖掘、对辅助教学工具的科学运用,激发他们探究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浓厚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强化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最终促进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深化。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

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引领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民族传统文化智慧的源远流长。在这一背景下,语文学科便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并被赋予如下价值意义:

(一)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小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大多是从汉字开始的,而汉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民族气派。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其根本在于引导学生对汉字资源和语言演进历程展开探索,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地感受汉字的文化意蕴,最终对汉语的学习产生浓厚的热情。从某种角度来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础,而只有确保学生汉字基础足够夯实,后续的系列教学活动才能顺利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能更加全面而深入。

(二)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观,而道德素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包括《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在内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而《三字经》《弟子规》等小学生必读课外书目中则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和忠义,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解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引领学生真正感受语文学科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他们将会从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基础的小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文化,同时在环境的熏陶中形成人文素养。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彰显了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将会以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为载体,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同时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准则

(一)立足学情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因急于求成而直接为学生讲解大量的古体诗歌和古体文言文内容,否则学生可能会由于难以理解而产生厌学心理。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对新课程大纲进行深层次解读,面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情况展开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确保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以及语文教学活动的契合性。

(二)立足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是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而编制的,经过一次次的改版更加科学全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确保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立足教材,以教材为核心展开拓展迁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开发课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找准课外资源与教材资源的相似点,紧密联系教材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内外活动中见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立足实际

近几年来,部分学校强制要求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背诵《弟子规》《论语》,同时为各年级学生布置大量的假期诗词诵读任务,这一举措显然与教学改革的初衷相背离,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导致学生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一种抗拒甚至是逆反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实际,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确保教学活动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手段

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规律,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究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策略的过程中需优先考虑生活化以及游戏化教学模式,借此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从而强化教学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一种总结,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直观地呈现出来,拉近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如在为学生介绍我国姓氏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自己的姓氏进行简要的介绍,并鼓励学生通过翻阅百家姓等相关资料,了解自己的姓氏来源,从而激发学生对自身姓氏的自豪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视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了诗人某一个时期的思想境界,在岁月的积淀下熠熠生辉。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接触古诗词,并逐渐了解到咏物、送别、边塞等不同题材的古诗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古诗词素材进行合理运用,对教材中所收录的古诗词进行精讲,在挖掘其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带领学生感受诗歌精神。以典型送别诗《赠汪伦》为例,学生会感受到诗人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在这一基础上引领学生正确看待友谊、珍惜友谊,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每日经典诵读活动,由教师在诗词经典以及诸子百家中选取适合各年龄段小学生朗读的内容,晨诵午练,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古典文学的种子,在经典诵读中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观念。

(三)合理推荐文化经典

我国的古典文化经久流传,其中所涌现出的文辞优美的古诗词、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数不胜数,通过对这些古代文学作品展开学习,学生将会跨越时间的长河去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但是,小学阶段学生语文鉴赏能力的发展将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低年级学生不可能了解《论语》《史记》等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内涵。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分层分段的为学生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启蒙,知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所以教师可以为其推荐如《一去二三里》《咏鹅》《登鹳雀楼》等朗朗上口、意境清晰简洁的诗词。而随著学生进入三四年级,经过一定的学习积淀,学生已经可以学习蕴含一定人生哲理和价值内涵的诗词,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过零丁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篇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诗词视野。而当学生进入五六年级,其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取得飞跃式发展,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我国的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论语》等书籍,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升自己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从更为广泛的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系统的认知。

(四)营造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难以对枯燥乏味的内容产生兴趣,但是他们却喜欢听故事,而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文学经典中蕴含大量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的故事素材,由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故事典故,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成语故事或者文学著作中的桥段,充分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除此以外,现代影视剧作品中也有传统文化内容的体现,所以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影视桥段,如《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等片段,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名著里的英雄形象,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视觉观感和学习体验,从而在不同的角度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推荐恰当的文学经典,鼓励学生从小阅读经典古诗词以及文学名著,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拉近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博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思考[J].学周刊,2021,(13).

[2]李景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9).

[3]张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

[4]于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7).

(责任编辑 武之华)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