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初探
2021-01-13林庆章
林庆章
[摘 要]古典小说作为文化经典,对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整本书阅读基于系统性教学思维,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入整本书阅读并将其贯穿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较多古典小说选段,运用整本书开展阅读教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杂乱无序、学生阅读不深入等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古典小说虽然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受学生喜欢,但却因篇幅过长只能浅尝辄止。借助整本书阅读能让学生站在全局角度分析和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和主旨,提高阅读能力,达到预期阅读目标。
一、通读全书整理问题,提升阅读综合素养
古典小说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人物关系和内容也相对复杂,在教学之初可运用推荐通读全书的方式开展阅读。首先,要推荐合适的小说书目与版本。古典小说不同于其它书籍,正因如此,版本选择极为重要。浩瀚如海的古典小说有着不同版本类型,部分书籍较为晦涩,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选取古典小说书目与版本,在书目选择上要围绕语文教材,选择教材中节选的小说原著;版本应注重普及性与准确性,要紧贴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不同阶段对阅读内容进行划分。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古典小说又是长篇著作,学生在阅读初期会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教师可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并站在宏观角度规划阅读书目,合理规划阅读时间,细化阅读总进程,或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将阅读细化为多个小目标并落实到各个阅读时段。以《三国演义》为例,在通读时可分为7个阶段:前4个阶段可以概括为群雄出场、曹军壮大、三国鼎立、进军汉中,后3个阶段则为分为白帝托孤、呕心沥血、天下一统。其次,要整合问题。学生在阅读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变化会产生很多疑问,简单的问题可自行查找资料或与同伴交流解决;超出学生能力范围且高频率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归纳总结后逐一突破。以《红楼梦》为例,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不同种类,如“贾蓉、贾蔷与贾瑞有何关系?”“为何红楼梦《西江月》会这样描绘贾宝玉?”两个问题可归纳至人物类;“小说中多次描写宴饮场面,请问有何用意?”“为何贾芸要向王熙凤行贿谋求在贾府办事机会?”两个问题可归纳到情节类;“为何作者反复在文中提到元宵佳节,请问元宵佳节有何含义?”“该如何理解《秋窗风雨夕》?”两个问题可归纳到文化类;“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章节中,这位妇人言语略为粗俗,但读起来却十分有趣,作者如何运用语言?”两个问题可归类到语言类;“曹雪芹生活在清朝鼎盛时期,虽然本人有进步思想,但他真能意识到封建社会走向灭亡吗?”这一问题可归纳到主旨类。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提问和文体特征将古典小说阅读分为情节、语言、人物、主旨等类别,有利于实现整本书阅读目标。
二、科学品评小说人物,提升阅读综合素养
每部古典小说都涉及众多性格突出、形象鲜明的人物,不同类型的人物有着迥异的形象特征,即使相同类型人物也有着不同的细节。教师在指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时需让其学会品评人物,在此基础上掌握正确鉴赏人物的方法并进行客观评价。品评人物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结合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特征从以下方面品评人物:
(一)基于横向对比解读人物
所谓横向对比即比较和赏析不同人物。以《水浒传》为例,该篇小说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作者除了将不同性格的人物描写得独具一格,甚至性格相似的人物都能在细微处彰显不同。如在刻画人物粗鲁这一点上,小说中就有很多写法,如武松的粗鲁为英雄豪杰且不受各种情感羁绊,李逵的粗鲁是霸道无知蛮横,史进的粗鲁为血气方刚年少轻狂,鲁达的粗鲁是性格急躁,阮小二的粗鲁是悲愤之情无法倾诉。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横向角度对人物进行鉴赏和比较,针对“相同人物”展开关联性阅读,深化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基于纵向把握人物
一般叙事性文学作品以讲故事为主,主要叙述主人公命运、活动事件和性格变化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巧妙地通过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来凸显全篇主旨。基于纵向角度梳理分析人物成长与发展历程,有利于深化理解人物形象。教师可指导学生梳理古典小说典型人物及散落在各个章节的情节,目的在于通过人物鲜明的生命轨迹揭示小说主旨和社会生活规律。
(三)在细节鉴赏中品读人物
人物是古典小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紧抓细节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以《红楼梦》为例,该篇小说赏析目标为借助从多渠道收集到的资料和细节处鉴赏人物,或结合人物动作、语言、情节鉴赏人物。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千姿百态,无论原著还是经改编后的影视作品都会让人对小说中的人物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可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对人物、物品、事件进行评价,在阅读原著和现实生活体验的联系中理解人物形象。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像刘姥姥人见人爱?”“刘姥姥真的很单纯吗?多次细节让你真相大白!”“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上述表达有着不同含义,分别体现出刘姥姥善于把握机会、幽默质朴、懂得感恩、乐观热情、孤陋寡闻、见识短浅等性格特征,将上述性格特征相结合能构建出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帮助学生掌握鉴赏和分析人物的方法。
三、完善教师专业结构,提升阅读综合素养
很多教师尚缺乏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经验,无法站在全局角度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把握,指导学生更不知从何谈起,因此需要健全完善自身专业结构,促使整本书阅读从一枝独秀转为百花齐放。
(一)教师先读
高中语文教师应有计划和有目的地阅读整本书,这是一种师生共同学习的良好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自身要先确立教学目标,明确阅读文本价值及教学内容。换言之,教师要在整本书阅读中思考学生阅读后是否会有收获或对学生有哪些意义,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该精读哪些内容,又该略读哪些内容等,因而教师需站在整体角度把握文本特征、阅读教学内容与进程、读后评价等。教师在先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每个章节都有一定的理解,并站在教学的角度去研究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的问题,带有一定教学任务的阅读能够提升教师引导的作用,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有效。
(二)教师精读
精读即探索和引领阅读方式。评断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的首要标准是让学生结合已有阅读经验和不同书籍选取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正因为如此,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阅读方式的引领。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此部古典小说人物较多,章节众多,属于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传统文化类型。目前各个地区语文教材收录课文只有《红楼梦》的部分精彩片段,教师在具体讲解时多为逐句分析,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感知这篇古典小说特有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结构,也无法深入分析独具特征的人物。对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从纵向角度提炼主线点,做到以点带面,引领学生深层次阅读。
(三)教师深读
深读也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所在。整本书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以课外阅读为主,但只局限于课外阅读形成的整本书阅读无法成为阅读课程。教师要留出课内阅读时间,按预期计划开展课内阅读。一般课内阅读有起始课、推进课、成果展示课以及写作课等,教师可结合不同古典小说引入相适应的课型,但无论选取哪种阅读形式都需要有明确的计划为支撑,由此才能真正读懂和读透整本书。
总之,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将整本书阅读列为主要教学任务,甚至贯彻高中语文各个阶段。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整本书阅读方法,不断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真正读通、读懂、读透整本书小说,最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栋生.不靠“热”,靠理性的“韧”——我看“整本書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 2018,(01).
[2]杜松楠,杜方.黑龙江省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Z2).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