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文化动画化传承与传播

2021-01-12周颖

大观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新媒体

周颖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發展,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工作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近些年,动画行业蓬勃发展,中国动画的受众面越来越广,非遗文化与动画的融合成为非遗文化和动画发展的趋势。作为传播度非常高的文化载体,国产动画需要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播非遗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引导观众为非遗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分析非遗文化发展面临的时代困境,探讨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文化动画化传承与传播的优势与可行性,并提出非遗文化动画化传承与传播的策略,以促进非遗文化与动画产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非遗文化;动画化

一、非遗文化发展面临的时代困境

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承或父子传承等,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的最基本要素。以曲艺传承为例,师父要从小培养徒弟,选择有天资的弟子;徒弟需要年年岁岁不停地练身板儿,练调门儿,无论寒霜酷暑,经过十几年光景,才能登台献艺。这种师徒之间口耳相传、口授心传的方式,使得我国很多非遗文化得以传承。

在社会稳定、民生兴旺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开始对精神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日益关注非遗,对非遗的需求逐渐增长,并为它的传播传承尽心尽力。但是,如今各种思想潮流兴起,非遗文化的传承受到冲击,传承难度越来越大,年轻人更愿意去追求更具吸引力的影视艺术,非遗文化遭遇困境。而且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不高,传播渠道较窄,缺乏传承人,人们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不足。在普遍缺乏传承人的处境下,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在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过程中,传承性问题必须得到各个部门的重视,只有传承与传播非遗文化,非遗文化才能继续延续下去,逃过衰亡的命运。

二、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文化动画化传承

与传播的优势与可行性

(一)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文化动画化传承与传播的媒介优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电视、网络平台、电影都成了动画发展的途径。以网络动画为例,这种动画以互联网为媒介,画风简洁,时间较短,故事情节简单,创作者多以独立创作团队为主。网络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参与网络动画制作的个体越来越多,网络动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很多建模更加复杂、形体更加仿真的动画逐渐兴起。一些动画制作公司逐渐与网络运营商合作,在网络上同步发行作品。此外,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也给动画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媒介,人们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观看动画。广告行业也采用动画作为宣传方式,在很多大商场、公交、地铁等地投屏播放,进一步扩大了动画的影响力。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动画产业的传播媒介覆盖范围特别广,具有很大的媒介优势。

(二)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文化动画化传承与传播的可行性

新媒体背景下的动画产业具有极大创造性和包容性,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第一,比起真人电视剧或电影,动画作品有更广阔的选题空间,因此,创作者可以选择非遗题材开展创作,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保护。比如,以民间传说为故事背景,通过动画的方式,结合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展示中国传统服饰、工艺品等。第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很符合主流审美,比如剪纸、皮影等,但是它们与动画具有很高的适配度,如果通过动画的形式,创作一些少而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作品,一定会吸引很多人关注。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借助多元的途径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扩大观众群体,给行业发展带来新鲜血液。

三、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文化动画化传承

与传播的策略

(一)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动画制作过程

任何产业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创新创意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只有具有创新性的动画作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以非遗文化为创作素材和创意来源的动画作品,不仅可以给动画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还能改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固有印象,有利于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动画作品创作时,可以将某些非遗文化元素创造性地融入动画场景、情节设计,通过动画语言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动画创作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也可以给动画市场带来新的商机。

(二)开发相关衍生产品,形成非遗动画产业链

非遗文化动画化是当前出现的新名词,主要是指非遗文化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以大众更容易接触到的方式出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在这个过程中吸纳更多现代元素,实现创新,从而逐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要想使非遗文化主题动画在市场中长久发展下去,相关人员必须对此类动画进行产业化开发。第一,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发有一定视觉载体的非遗项目,开发非遗动画相关的衍生产品。具有一定视觉载体的非遗项目在动画化的过程中,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观众也能够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非遗文化。可以将非遗文化相关的漫画改编成动画,开发非遗文化相关的游戏,以彰显非遗文化的魅力,从而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深刻的体验。第二,开发有一定影响力的动画IP,在开发过程中融入一些非遗文化元素,这样有利于非遗文化动画化工作的开展,动画的开发会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以国漫《子不语》为例,在这部作品中,很多中国传统元素,包括民间传说、杂耍技艺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呈现,尽管是以纸媒和网络连载的形式出版,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如果《子不语》可以被成功地改编成动画,那么非遗文化的传播面将会进一步扩大。第三,非遗文化动画化也给很多受众面较窄的视觉文化产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围棋为主要元素的日本动画《棋魂》的面世,不仅吸引了一部分漫画圈的受众,还吸引了更多的动画圈观众。漫画《棋魂》改编的动画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使围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三)运用多种媒体,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

1.进行交互式传播与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不再只是听过、看过,更多的是去体验这些文化产品的创造过程。以陶瓷烧制为例,中国人历来爱瓷器,瓷器在中国的流通量非常巨大,但会制瓷烧瓷的人却很少,很少有人了解德化瓷烧制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了保护制瓷工艺,可以邀请公众亲身体验瓷器烧制过程,给公众提供了解非遗文化的新方式。

2.运用虚拟技术

在當前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虚拟技术是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视听体验。可以先对非遗文化相关的表演艺术进行高精度的摄影,再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向观众进行展示,观众只需要借助一些简单的设备就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比如,现在很多非遗展览馆在建设VR虚拟展馆和VR线上体验馆,通过VR体验向观众展示非遗文化的发展历程,这样不仅能吸引观众,还能进一步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四、结语

在当前的非遗文化保护过程中,非遗文化动画化逐渐得到人们关注和市场认可。多方应制定极具可行性的保护方案,设计者应以人们熟悉的社会环境为创作背景,选择非遗文化中的典型元素进行动画化创作,开发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公众关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增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呼吁更多人参与保护工作。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不应该拘泥在少数专业人士之间进行,公众应参与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工作。无论是非遗文化圈的专业人士,还是不那么了解非遗文化的普通大众,都应该保持包容开放的心态,通过多种方式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化产品与非遗文化的融合给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应推动非遗文化动画化传承与传播,促进非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洋.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以辽宁岫岩玉雕工艺为例[D].鞍山:辽宁科技大学,2020.

[2]孟晓辉.数字化语境下开封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2):241-243.

[3]苟劲松,谭书晴.数字动画在宁波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优势与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5):88-91,94.

[4]胡芬芬.以影像为载体的河南非遗文化传播探究[J].新闻爱好者,2016(9):63-66.

[5]蒋慧.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数字动漫创新转化与传播共享:以“壮族三月三”为例[J].智库时代,2018(20):109-116.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新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