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实践初探
2015-04-14何雅琳
何雅琳
现代学校管理中,学校的校本课程文化无疑成为学校课程特色的亮点之一,它不仅推动着学校的内涵发展,还彰显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
一、校本课程今回眸时——写意情深
在新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校发展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门课程所应发挥的作用,因为一方面校本课程集中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学校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课程制度的重建为基础,从而有利于创新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
(一)定位课程本质,保证常态规范
校本课程,从活动的开发阶段到资源整理阶段,再到有效教学指导研究阶段,最终成为现在实实在在的“课程”——十余年,真的不易。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前行,我们意识到:这门课程的实施落脚点在学校,学校能否进行“校本化”实施,是该课程常态化、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一门课程的实施必须规范管理,在规范中进行本课程的本位实施,按规范要求实施那就是常态。
1.建构常态模式
何谓校本课程的“常态”?以下几个方面是国内知名专家所提出的——
区域大面积普遍实施,地方有规划和方案,有比较完善的课程制度保证;
学校有实施方案,有全员参与的教师指导团队,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发展策略;
纳入课程表,可持续实施;
(厦门市教育局——厦教综2008年4号文件明确纳入课程计划)
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相对稳定的经典实施主题;
有规范、细致的学生活动记录。
对于学校而言,我们要思考:“常态的”的标准又应该是什么?
——研制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形成校本课程常态实施的规范(纳入教导部门的课程管理);
形成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学科备课组、常态的教研);
整合利用学科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进入学校的发展战略(打造经典校本主题)。
有了这些“常规”的标准,才能谈得上“常态”!
本着“常规标准”,我们首先定位规范,夯实常规要求,进行本位的实施。
(1)进课程——严格课时制,提供时间保障。1~6年级每周一课时,不准随意挪课、调课、占课。
(2)聘专职——引进专业教师,同时在学校师资情况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抽调骨干力量教师参与该课程的规划与实施。加强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采取重点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既注意发挥专职教师的核心指导作用,又重视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实行协同指导。
(3)建团队——成立备课组,除了专职教师外,兼职教师一人一个年级,形成相对稳定的循环。
(4)创教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扣线串珠,自编属于学校的特色主题。
(5)建评价——建立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尤其是三星评价激励机制,深受学生喜爱。
2.丰富教育资源
对于校本课程而言,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也是该课程常态化实施首当其冲面临的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最高的问题往往不是存在,而是对存在的关切。校本课程我们关注的是回归生活,回归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身边一笔宝贵的资源,基于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基于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基于对学生生活现状的思考,更基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标,我们将“非遗主题”系列校本课程进行筛选、优化、组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内容如下:
[必 修 课 程\&选 修 课 程\&1.一年级“闽南童谣”【国家级非遗项目】\&·宋江阵【省非遗】
·太极功夫扇【国家非遗】
·古琴班【世界非遗】
·武术班【国家非遗】
\&2.二年级“掌上木偶”【国家非遗项目】 \&3.三年级剪 纸【国家非遗项目】\&4.四年级“珠绣”【省级非遗项目】\&5.五年级陶艺 “厦金风狮爷”【省级非遗项目】\&6.六年级“皮影戏”【 省级非遗项目】 \&]
(二)推动课程实施,促进动态发展
着眼于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我校从师生的发展、课题的引领、活动的开展、创新的尝试,一步一个脚印,进行了踏实的探索,促进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师资队伍培养——求真务实
校本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最根本的功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校本课程里的成长不容置疑的也离不开教师的进步与发展,师资是课程开发的关键。基于教师自身的局限性,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校本课程的要求,我校的做法首先是“自培自导”, “恶补”专业知识:①带着老师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学习参观、了解体验非遗的魅力。②聘请专业人士上讲台、进课堂,老师和学生共同感受,共同成长。③大量收集相关材料、书籍,给自己充电。④走访民间艺人,学习技艺,教师先入门。立足本校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和辅导,让教师的文化积淀丰润起来。其次是“自编自演”,“耕作”在课堂教学。校本课程本应是动态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初编教材后,在实际课堂的操作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不断地修订教材,淘汰不合理的做法,调整内容,改变形式,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目标更适应学生的未来发展。当我们看到老师们为之付出的改变时,感受到教师的课程意识,开发研究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也因教师的努力而受益。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让师生涌动着教学相长的蓬勃生机,演绎属于自己成长的精彩。
2.课题引领深入——上下求索
校本课程优质的实施,就要摒弃随意性、盲目性、必须静下心来做并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瓶颈。①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借题发挥。我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的传承与实践”课题市级立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进课程的实践中,课堂呈现的不合理元素,加以改进。如在三年级的木偶教学中,老师每节课教给学生木偶的演绎手法,如“大刀花”“八字花”,运用这些基本指法进行表演,但在课堂上要求掌握到位,练功时间偏长,显单调,学生出现厌倦、不感兴趣的状态。怎样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尽情感受民族非遗文化的魅力?经过课题组的教研,大家集思广益,走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路子,决定把各种木偶的制作引进课堂,用布、纸、乒乓球或废物利用等,让学生不仅体验民族古老的文化,还在动手中感受创作的乐趣,动手动脑,心灵手巧。
②以课堂案例为抓手,课题驱动。正确的课题效益观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应付的,是短、平、快的,还是实实在在的,关注过程,关注落实尤为重要。立足课堂教学,三个纬度如何有效渗透,教师要分析、分享案例的得失,碰撞、否定、求解、求证完善课程的目标要求,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3.搭建展示平台——精彩绽放
展示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道。①思想的展示是观点的碰撞。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一个闪亮的名词,赋予学校课程建设的最大权利,同时对老师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提高老师在此方面的理论水平,提高课程建设的专业素养,我校开展各类的专题沙龙、主题分享:《校本课程中最应关注学生什么》《我校校本课程的发展趋势》《传统与现代如何结合》《创新从哪里突破》……个人思想的展示体现一位教师在课程方面的理解、认识、独特思考,教师们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掌声阵阵响起……展示个人的功底同时,精彩的是思想的准确定位。②行为的展示是变革的体验。实施校本课程的老师同样经历教学的常规过程:备课、说课、讲课、评课、课后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动。公开课、课题课、观摩课、同课异构、磨课等让教师们在每一次展示中使出看家本领,每一次课堂教学磨砺,不仅是锻炼与展示的机会,更是展示教师在参与过程中的心灵感受、互动的经历、切身的体验、深度的反思。
4.传承催生创新——智慧灵动
在传承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本实施中,我们认为不是单一的技艺传承,文化知识的简单了解,面对现实的现代生活,学生需要学会静心、专注、坚持、欣赏、运用,通过校本课程这一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动脑创新能力。
在我校,校本课程突出了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人文性的特点,这些都在课程实施深入中显现,也是教师们在校本课程的磨砺中感受到的课程特性。从中看到老师一点一滴的进步:(1) 重新建立课程观,明确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不再按部就班,顺痕走路,品尝到走出课本,走近学生,不再死教书的淋漓畅快。(2)重新定位学生观,学生也是课程的建构者,教师的习惯性思维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要相信孩子行。(3)重新定位教学观,注重体验与实践,敢于探究与尝试,合理地运用教育资源,关注学生自主健康发展,创建一种“合作分享”的教师文化等。
二、校本课程未来展望——融情润意
(一)融文化之情
为了避免我校校本课程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体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承载育人的功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实践、体会的平台,我校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进一步丰润校本课程的文化:如我校正在编写的一年级的《闽南童谣与童玩》课程中,把闽台戏剧故事、元素引进课堂,民间文化艺术的亮相让学生初步了解高甲戏、歌仔戏的典型人物及其特征、表现形式,明白做人要学谁,做事要斟酌,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把童谣编成情景剧,在剧中边学闽南话,边潜移默化地渗透童谣的育人功能。又如三年级的《剪纸》课程把厦门的传说故事写进教材,并根据这些传说故事,编辑剪纸的内容,有效地剔除唯技能论的问题。
(二)融发展之意
校本课程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调整,才能有实质性的发展,我校每一学年针对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展一系列的研讨、求证活动:请教专家进行评点论证;发动全体师生对校本课程实施内容的合理性,对课程目标定位的层次性、准确性,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参与度、满意度,对课程评价的可持续性、动态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以便对下一学年的课程有效实施提供纠正、指导引领的依据,促进校本课程的良性发展。
破冰化雪一点绿,校本课程秀芬芳。综上所述,如果站在新课程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会发现,校本课程带领我们走进了一种新的教育生活环境。因此,学校切实推进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必将成为重塑学校文化,建构崭新内涵发展模式的过程,从而成为学校创造新时期独特个性的有效载体。校本课程的魅力是无穷的,影响力也是深远的。让我们共同用发现的眼睛、执着的态度去探究实践校本课程,从中去寻找学生成长、自身进步、学校发展的密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