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研究

2021-01-12王硕岩

关键词:新时代科学家

王硕岩

摘 要:進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当前,基于国内外复杂的发展环境,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对习近平关于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科学家;科学家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2-0027-06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1]进入新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我国能否抓住时代机遇,从“跟跑”上升为“领跑”,从而构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对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时代挑战。凝练符合新时代特点和要求的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积极弘扬,倡导爱国情怀、责任使命,树立起良好的作风学风,对于厚植社会基础、凝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动力十分重要。因此,对习近平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提出科学家精神的时代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全球化具有全球普遍交往深化和世界历史形成的特征,它的发展必然会对各民族国家及其爱国主义产生冲击和削弱性影响。特别是对我国科学家而言,国外优质的物质条件和丰厚的工资待遇,使我国人才流向国外的现象愈发普遍。当今时代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历史交汇期,科学家的质量决定着国家能否抓住历史新机遇,迈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科学家精神的提出正是当前时代所需、国家所望、人民所想。

(一)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

面对当前世界发展形势,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逐渐体现在其创新能力,而科学家始终是创新活动的引领者。现如今,在全球化进程下,随着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技成果在造福于人类之时,同样会带来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同文化和不同制度相互渗透,全球化进程体现出一种人类逐步走向统一和联合的趋势。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论是科研能力还是创新水平已具备一定的优势,已然培育出众多具有较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的科学家,这些都得益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对科研领域的重视。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是世界上人才流失最大国,全球化进程不仅没有减缓这种趋势,反而加速了我国人才流失。在面对国外优质的物质条件和丰厚的工资待遇,部分科学家最终选择了为别国服务,放弃了报效祖国、振兴国家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2]正如习总书记强调,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以及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培育人才、凝聚人才、重视人才。因此,面对人才严重流失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家精神,正是要求当代科学家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设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二)新科技革命的孕育与兴起

纵观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到来,虽然中国与前四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在全球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后期,中国以跟随者的身份引进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在全球化影响之下,面对即将开启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能否抓住历史机遇,并在相关领域做到同发达国家齐头并进甚至领跑世界,决定着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前途和命运。核心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而科学家正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着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的角色。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是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机遇,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契机。现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到关键一步,新科技革命不仅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推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力支撑,同时为中国提升综合国力提供历史性平台。总之,从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发展目标以及科技水平来看,新科技革命是中国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外在因素,对于中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新的历史交汇期,科学家的质量决定着中国能否抓住历史新机遇,从而迈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新时代对于科学家也有了新要求。科学家精神的提出就是依据当前时代背景,对科学家赋予了新的希望与新的要求,激励中国科学家能够在前沿科学和核心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致力于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三)国内科研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近几年国内科研领域发展迅速,科研成果频出,某些领域逐渐领先于世界,引领世界科学界发展进步。但是,中国迅速成长的科研领域也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科研人员自身作风学风和相关科研奖惩制度等问题上。首先,从科研人员自身角度来讲,科研诚信是科学家的生命,但一些科学家为了谋取一己私利,放弃诚信底线,窃取他人学术成果,捏造剽窃实验数据等种种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科学家崇尚真理、求真求实的精神品质。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科学家只有坚守诚信底线,才能应对中国迈向自立自强的科技强国之路的时代挑战。因此,科研诚信建设任重而道远。其次,科研领域存在“圈子”文化,在科研项目、奖励、人才计划等评审活动中存在“打招呼”“走关系”等不良行为,打击和践踏了科学界的一番正气,造就了科研领域的不公平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再次,由于中国“科学共同体”的成长时间较短,科研诚信建设尚未成熟,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对于如何正确发挥评价引导作用还没有一个合理的构想,由此导致了年轻科学家难以充分施展才能,丧失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信心。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决定科技事业的成败。当前学术界存在着学术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学术底线被频繁触碰,如果任其蔓延,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将会受到严重侵蚀。习近平科学家精神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还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科研氛围。

二、習近平关于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的内在构成

在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旨在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树立科技界广泛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加快培育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3]。其中明确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这也正是新时代对科学家提出的具体要求与期望。

(一)以爱国奉献为核心

纵观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历史,科学家铸成了中国快速通往世界高峰的宏伟桥梁,是爱国奉献精神的最典型示范者。“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4]科学家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为自己的国家服务。爱国奉献精神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内容体系当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科学家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决定着科学家精神的性质,是科学家胸怀祖国、献身科学最初始的动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5]当代科学家作为中国发展进步的主力军,肩负着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因此,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再次强调爱国奉献精神,旨在说明爱国奉献精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最核心、最根本的信念,并始终要求全体人民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时刻关注和捍卫国家的前途命运,做到热爱祖国,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爱国奉献精神首先表现在科学家始终心系祖国强大、民族振兴,并以此作为自身的人生追求和宏伟抱负。中国的科学家成长在历史动乱之中,人民过着衣不遮天、食不果腹的生活,因此,他们对于国家衰败、民生凋敝深有感悟,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漂洋过海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努力获取知识,以便将先进知识和技术引入中国,改变当时的生存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先进人才更是意识到科学是格物致知、强国富民之利器。面对当时西方国家可以提供的优质生活条件和未来发展机遇,海外留学人士打破种种诱惑,纷纷回归祖国,成为中国首批科学家并为新中国奠定了科学研究基础。正如时代楷模黄大年所言:“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6]如今,年轻学者们继承并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伟大精神,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命运相结合,始终胸怀祖国,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

其次,科学家始终坚持服务人民、保护人民,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己任,着力改善民生,坚持科技成果由人民共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7]服务人民和保护人民作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国科学家努力创新和艰苦奋斗的原动力。正如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所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8]可以看出,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家科技事业奋斗终生的不竭动力来源于服务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因此,新时代科学家要继承并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服务人民、保护人民的科学家精神,并始终贯彻到推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当中。

最后,科学家淡泊名利,一心追求为国家科技事业做贡献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直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构成。袁隆平认为荣誉只是对科学家自身成果的肯定,并不是安于现状的资本,更不是科学研究的终点。他所毕生追求的杂交水稻事业解决了世界数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样的丰功伟绩都不足以撼动他前进的脚步,反而更是促进了为杂交水稻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毕生追求科技报国,他认为追求个人名利反而成为进行科学研究的“绊脚石”。他曾先后担任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但是他多次向领导请示,想要辞去现在的职位,以便回避行政事务,专心进行科研。因此,中国的科技事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正是来源于我国科学家心无杂念、一心求学的科研态度。“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的时候,才会感到最大的荣耀。”[9]质言之,科学家始终坚持舍弃个人小我,以成就国家大我,将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贯穿科研活动始终,最终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二)以创新求实为价值导向

科学研究贵在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习近平关于科学家精神的提出,正是要求我国科学家以创新求实为价值导向,既要在科研活动中做到稳扎稳打、求实求真,同时也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创新意味着从无到有、打破常规,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创新进步,都需要科学家们勇当大任、敢为人先的坚定决心。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若想在此次科技革命中崭露头角,创新求实精神必当引领科学家前行。搞科学研究,就要有一种在国际上争先的精神品质。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身上最宝贵的是他毕生所坚持的创新精神,创新引领他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走向成功。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都是将科学视为生命,并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找到自己人生价值与追求的人。袁隆平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在这几十年的艰辛研究中,他始终心无旁贷、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地追求真理。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色。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求实是科学家创新的基础。袁隆平在农业科研的道路上,破除了大量所谓的权威理论。从苏联李森科、米丘林的无性繁殖学说,到生物界“自花授粉作物无杂种优势”的权威理论,袁隆平根据自己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成果,大胆提出质疑,并对前人权威研究进行继承与批判,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最终获得了旁人难以企及的成果。

我国从来就不缺追求创新求实的科学家,正如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的民族脊梁,他们始终胸怀祖国、心系民族,坚定不甘人后的理想信念,坚持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形成了以激励后辈的科学家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10]创新发展作为时代课题,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命运。科学家作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必定会在党中央的指引下砥砺前行。因此,坚持以创新求实为价值导向,在求实中谋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是新时代对于我国科学家所提出的发展要求,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我国科学家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激励科学家在发展科技事业中敢于创新、不怕困难,进而形成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为价值导向的科学家精神。

(三)以协同育人为方法论原则

中国处于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所面对的挑战已不是单个人或某个共同体足以应对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家精神,其中的协同育人精神正是要求中国科学家们面对世界新形势,需要加强联系合作,做到密切配合实施,共同应对新挑战。协同育人作为科学家科研实践活动的方法论原则,是保证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向上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确保科学家精神能够传承发展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的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科研需要合作,只有多学科领域的合作分享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出色地完成科研任务。合作意味着协同,是现代科学合作精神的升华,是科学家们长期实践积累的精神财富。科学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正是攻坚克难、不断向前的支撑与保障。而在此过程中,老一辈科学家往往担负着团队领袖的角色,他们毫无保留地将宝贵经验传授给新一代的科学家,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甘愿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这体现了我国科学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也正是拥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国的科技事业才能人才辈出,保证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协同育人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方法论原则,是中国科学家精神中实践层面的主要体现,不仅确保了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还将延续科研过程中的创新求实精神,成为指导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进步的精神气质。

自古以来,自然灾害就长期伴随着中国成长。一次次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疫情,在人民饱受苦难、国家面临危机之时,国家凭借着强大的行政力量,中华民族靠着团结的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联合国家所有力量,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正是靠这样的集智攻关、大力协同的组织方式,充分发挥来自不同领域的力量,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最终克服困境、挺过难关。也正是在此过程中,造就了我国科学家的协同精神。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为实现科技强国的发展目标,中国科学家需要齐心协力、协同合作,不论领域、不论学科更不论身份地融入到科学研究团队中,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价值追求,加快推动科学家走向联合。在科研攻关中的协同精神,就是指科学家要积极融入团队,以团队利益为重,抛开个人荣誉得失,毫无保留地发挥个人的优势与特长,做到精诚合作,共同攻克难题。在全国范围内,协同精神更是表现在全国科学家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团结在一起,以国家大局为重,以民族振兴为己任,为实现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为中国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包含了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六个方面的内容。在理想信念方面,爱国奉献精神作为其核心,引领科学家精神的整体走向,是科学家實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与前提。在价值观层面,在科学家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上,应当以创新求实为价值追求,为实现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在实践操作层面,协同育人作为科学家从事科研活动的方法论原则,是指导科学家进行实践的行为标准,从而成为科学家精神中强有力的支点,能够确保传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使科学家精神更有分量。总的来说,科学家精神内容丰富、结构严密,激励并引导我国科学家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成为当代科学家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精神指引。

三、习近平关于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不仅继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血脉,同时又蕴含了新时代的发展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时代化、中国化和人格化的产物,对于当代科学家接力国家建设发展的火炬,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弘扬并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

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学家参与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积累下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发展,是中华儿女杰出代表所展现的伟大精神形态。

首先,科学家精神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当中最本质、最持久的爱国精神。中华民族经历过辉煌,也同样经历过苦难。爱国精神作为支撑和激励中华儿女不惧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建设新中国、面向全世界最为深厚的底气与自信。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坚持科技救国的理想,坚定科技强国的信念,无一不是爱国精神的最本质体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的发展程度与科技创新水平直接相关,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也正是基于此,涌现了诸多拥有报国之志,有报国之行的民族脊梁,充分展现了我国科学家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纯粹而透彻、伟大而明亮的爱国精神,并以此为基础和核心,共同构筑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当前,中国的科技事业蒸蒸日上,我国科学家抱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雄心壮志,坚持追求真理、苦心钻研,逐渐摆脱了对核心科技依赖他国的困境,逐步实现独立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充分展现了科学家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再创辉煌的伟大作用。

其次,科学家精神丰富并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长期实践当中积累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家精神,将现代科学精神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旨在强调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同时突出了科学家在祖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彰显了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科学家精神不仅具有弘扬科学家伟大事迹、荣誉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还具有加强学风作风建设的教育引导作用。当前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破坏了整个科研领域的良好生态。科学家精神的提出,展示了科学家最本质、最淳朴的精神内涵。科学家精神是时代产物,是指引广大科技人才科技报国的精神动力,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信仰传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争当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科学家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融合,会进一步推动民族精神的时代发展。

(二)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我们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1]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了中国发展进步的指导思想,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塑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实际上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后辈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和思想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其实质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而科学家精神正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其创新求实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当代展示,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好表现,是符合时代特征,解决时代发展问题的有效良药。

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人民的科学真理,其展现的科学精神同样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精神气质。而与此同时,每一个国家又是相对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特殊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基础上,阐释了新时代我国科学家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并强调我国科学家应以爱国奉献为核心,在追求创新求实的基础上,实现团结协作,推动科学家走向联合,发扬言传身教、传承繁衍的育人精神。因此,科学家精神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还根据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以及国内实际情况,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成为激励我国科学家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使其更适合于中国的具体国情。

(三)促进和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科技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而科学家正是发展科技事业的关键人才。促进和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关键在于提升科学家的科研水平和人文素养。

首先,科学家精神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卓越品格和宝贵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屡次创造发展奇迹,并能够立足于世界科技之林的有效秘诀。因此,科学家精神的弘扬与发展,有利于激励我国青年科技人才以老一辈科学家为学习榜样,传承他们爱国奉献、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发扬他们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精神气质;致敬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从而促使新一代科学家致力于提升自身觉悟意识,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争当我国科技事业的传承者、创造者和推动者。

其次,科學家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只有通过提升科学家自身的人文教育为起点,以提升科学家自身的人文素养为目标,才能使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有力弘扬,从而为我国科技事业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土壤”。换言之,通过大力开展人文教育使当代科学家正确认识科学家精神的内容实质,领悟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贯彻科学家精神所展现的使命担当,最终真正使科学家精神成为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再有,在提升当代科学家人文素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家自身所展现的言行举止和担当作为,进一步影响青年学生立志于投身科研领域,为培养我国未来科学家的人文素养起到了典型模范作用。因此,科学家精神的提出,有利于培育和发展科技后备人才,提升当代乃至下一代科学家的人文素养,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民科学家,确保我国科技工作人才涌进、基业长青,促进我国科技事业朝气蓬勃、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家精神,是对于我国科学家长期以来默默付出、艰苦奋斗的充分肯定,并通过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科学家榜样,宣传科学家伟大事迹,营造出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科技工作成为令人尊崇向往的神圣职业。科学家精神提升了我国科学家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国家同人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共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拼搏奋进,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更强大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4〕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12(02).

〔2〕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1).

〔3〕中办国办印发《意见》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N].人民日报,2019-06-12(01).

〔5〕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6〕郑金浩,刘奇山.以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活力[N].解放军报,2018-04-12(010).

〔7〕〔10〕〔11〕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67,267,65.

〔8〕霍有光.钱学森年谱(初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59.

〔9〕柏万良.创造奇迹的人们——中国“两弹一星”元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91.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Research on Xi Jinping's Important Statement on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WANG Shuo-yan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 China)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new er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ound which a series of new ideas were put forward. At present, facing the complex situ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an urgent need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refore, Xi encouraged technologists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rusted by history, and emphasized the need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cientific spiri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the scientific spirit is a valuable wealth accumulated by the broad mass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n long-term practice. Moreover, this spir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undertakings and make the country a world-class "technology power". Therefore, the in-depth study of Xi'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scientific spirit possesses both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New Age; Scientist; Scientist Spirit

猜你喜欢

新时代科学家
穿越成为科学家
为何“woman scientist(女科学家)”这个表述甚至会存在?
假如我是科学家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与科学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