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三进”调研分析

2021-01-12韩革军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三进方向

韩革军

摘 要: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推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十九大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和党的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高度,深刻阐述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的路径。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新时代课题;方向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2-0066-05

一、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必要性

在当前思政教育视域下,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就要全面贯彻学习十九大报告内容。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每位党员的职责所在,情怀所在,朴素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温故知新地引导大学生以百年世纪角度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熟悉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新形势下正确指导他们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从意识形态角度辨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1]这是历史进程中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课题,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需要内心信仰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还需要身体力行的实践性、理论思辨性和学识渊博性融会贯通,这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义务。

(一)有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活力源泉,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是新时代的青年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国家认同感,肩负着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对涉及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受到侵犯等问题最为敏感和关注,对改变地区落后现状,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定表現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不同地域文化熏陶、教育环境、生活状态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对比,碰撞出个性不一的青年群体,促成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引领他们不断完善并持续提高自身素质及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将有利于他们在关键时期的品格形成。在国家长治久安大计中,需要“红色基因”的“接班人”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要引导他们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所学,结合社会实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社会和谐稳固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资源和环境,建设美丽新中国,因而学习党史,有利于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和决心。当今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博览群书并读史明智,以史为鉴对照古今兴衰与得失,用心体会前人智慧,充实自己心智。学习党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从一无所有到发展壮大的奋斗历史,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从百年屈辱到从此站起来的扬眉吐气历史,大学需要从学习党史中汲取养分,塑造精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必须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指,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大学生为目标,全面发展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青年学子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十分必要,因为党的历史就是生动的创业史、奋斗史、是具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大写的“人”,它重要的使命就是我们在任何历史方位都能不断审视自己,照亮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然而,随着国家强盛,经济飞速增长,各个领域的短板也逐渐凸显出来,思政教育理论素养出现滑坡现象,如中小学的重分数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流于走形式。高校思政课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延续,虽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观念主流是好的,积极的,但部分大学生信仰淡漠,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多元化。本次调研报告依据课题组2019年调研问卷和走访形式对内蒙古某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5份,较为直观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理论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党史知识基础水平低,理论认知“较弱”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对五四运动是否了解时,有278人表示不太了解,占59.7%;在回答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哪位党史人物起着主要作用时,有189人答错,占40.6%;在回答新文化运动思想领袖是哪位党史人物时,有251人答错,占53.9%;可以管窥,高校部分大学生党史及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水平较低,应该具备的知识没有入心入脑,认为不能学以致用。调查中的部分数据也折射出其中一些问题,例如,问及对学过的党史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是否熟悉并加以应用时,有232人表示说不好、不能熟悉掌握,占49.8%;再例如问及党史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哪些实践活动时,187人表示不了解,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占40.2%;仅有171人回答可以指导我国的方针政策,占36.7%;仅有107人面对这个问题可以回答清楚,占23.1%。

(二)校园理论学习社团活动未形成“规模”

除了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问题外,校园环境对素质培养和思政教育理论课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09人在回答思政教育理论及党史教育课的环境怎样时,认为这种课程是公选课,多个班级在一起上课,人多嘈杂、音响效果差,很难沉下心学习,占44.9%;还有86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希望能够有独立的理论教学楼,占18.4%。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在问及学校哪个社团活动最多、最受欢迎时,有311人选择的是户外行走“朔方”和街舞“火舞”两个社团,占66.9%;有67人选择手语和棋牌社团,占14.4%;有87人选择可以参加理论学习社团“红旗学社”和“时代文学社”社团,占18.7%。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高校活动类和益智类适合青年人兴趣的社团占比例较高,课外理论学习类社团人数较少,活动内容枯燥,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够,无法形成规模。校图书馆的利用上,有393人认为大学生比较现实且目标性很强,基本都是占座位自习,忙于考研和事业编,占84.5%;看馆藏书的人较少。而在宿舍休息时的状态大多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许折射出校园文化的一些现状。

(三)追求物质利益导致价值观“失衡”

我国现阶段是经济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在外来文化影响下,人们的物质欲望空前高涨,90后大学生作为知识丰富、思想活跃的群体,他们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受到一定冲击,逐步过渡到由精神层面追求转向物质层面追求。例如,学生在回答是否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时,有116人回答没有,认为现在国家繁荣富强,人们重视思想进步的时代已经过时了,占24.9%;还有46人很迷惘,认知里没有这些概念,占0.10%;在被问及是否愿意学习党史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时,有167人表示不太愿意,认为耽误时间对毕业就业没有任何帮助,占35.9%;有119人表示愿意,主要是为在准备考研究生之前对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占25.6%;有97人认为信仰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或者党员所必备的,其他人可以没有,占20.8%;有39人表示没有任何信仰,他们的认知里追求高分,拿奖学金以及对物质的追求才是王道,占8.38%。这些数据折射出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已经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把他们演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崇尚物质拜金等思潮逐渐侵蚀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经发生蜕变并严重失衡。

三、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教學方法缺乏策略及价值观引导作用要增强

1.学习内容枯燥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大学生对党史知识及思想政治理论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时,有127人认为学习党史知识及思想政治理论就是走过场,内容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占27.3%;有62人认为党史知识,略懂即可,不用较真,占13.3%;有27人对教师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没有对党史背景更深的了解,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感到不满意,占5.80%;有48人认为马克思理论知识比较有难度,乏味不易理解,占10.32%。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党史知识及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焦点不集中于此,一是教学内容是否存在枯燥,教学方法僵化,导致大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二是社会上的实用主义盛行,社会阶层贫富差距大导致学生之间的攀比,导致出现一些党史知识思政理论课程无用论的论调问题。三是不排除西方反华势力意识形态的输出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和思辨。

2.大学生要突破自身局限性

高校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养成的最佳时期,是一个人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是自我意识发展和觉醒的重要时期。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内心矛盾冲突,虽然身处“象牙塔”,但敏感的神经始终关注外界的变化以及快节奏时代带来生活的压力,面临毕业就变得焦虑和不自信,也不知道怎样去改变自己。虽然大学生想象力逐渐丰富性,生理和心理方面日趋成熟,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和增强。但随着理想和现实形成的价值观和多元化的人生观不断冲突放大,对自我认知的局限性,往往受到个体经历、社会地位、家庭经济以及教育程度等限制。如何突破这种局限性,走出人生困境,是每个大学生思考的问题。其实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虽然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斗争的历史,但是它蕴藏着资政育人“丰厚滋养”,能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无穷的宝藏和智慧,丰盛的‘营养餐’和前行的强大动力。如果把它比喻为“人”,他含括了有坚定信仰、有明确目标、有前进方向、有坚强意志、有光荣传统、有辉煌成就、有自省能力、有担当勇气、有战略定力的优秀品质。这些对大学生而言是解决人生困惑最好的“指南”,是急需补足地“精神之钙”,是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勇气担当的智者勇者“典范”。

(二)大学生参与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

学习党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仅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还要入心入脑,还要有相应地参加指导实践的能力。高校除了典型理论教育专业,一般是把理论知识和党史知识作为选修课,当问及党史知识应该归类于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时,有219人选择的是选修课,占47.09%;有246人选择了必修课,占52.9%。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不能同步的原因如下:一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PPT进行整堂理论灌输,或传授与实际生活脱节的“偏门”知识,学习内容脱离实际远离生活,让学生找不到已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更不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二是部分大学生认为选修课所学的知识,只要平时死记硬背考试通过就可。还有人认为上选修课的考试把关不严,内容简单体现不出实际能力。在分析调查报告结果后,在问及你认为理论知识有多少联系实践机会问题时,有251人认为对理论知识实践检测机会少,占54%;即使是本科理论知识专业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机会也较少;有43人表示即使没有实践的机会,他们也不参加,占9.2%;有95人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占20.4%;有76人表示他们是为了得到德育分数被动参与,占16.3%。从数据分析: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少,学生没有动力,没有出于兴趣爱好而自愿参加活动,是造成理论知识与应用不能同步的主要原因。

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措施

(一)以学生为本,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应该正视现实,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針。对外要积极应对西方反华势力意识形态输入的斗争,防微杜渐,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红色基因”的国家接班人。对内深刻把握当前国家推进党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政策,坚持全国范围九年义务制教育,坚持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大发展,加大在人力、物力、资金和教育资源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和牧区的投入力度。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在校园鼓励贫困大学生参加大学生就业协会,提供兼职岗位。例如图书馆管理员、校园机构代理等,帮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认识生活,积极申请各种形式的奖助学金,以切合实际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为学生终身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善于运用新媒介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3]。新时期全球化导致的思想多元化趋势不可逆,那么高校就应该顺应潮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所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应该充分将网络运用于教学中,既然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就将娱乐和教学创新融合。一是教学媒体创新化,不必拘泥于课堂的教学,通过开放网络平台,以图片、音频、音乐、故事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党史学习教育摆脱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进来逐步喜欢学习。二是教学内容要生活化具体化,尽量使党史知识贴近日常生活,引导大学生学会感知和领悟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可以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主要平台交流。三是校团委和宣传部要利用校园文化阵地,针对性做好党史栏目和活动,每年定期带领师生去历史军事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基地接受培训和再教育,以此指导和深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三)通过舆论引导提高大学生学党史积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环境与党史学习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通过育人环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大学生理论素养。

1.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鼓励组建理论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扎实推进党史教育学习,以使大学生对学习党史有更深的体会,增加党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二是组织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来唤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自豪感,用党史知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三是以比赛竞争等形式来参加党史知识竞赛、辩论、演讲,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党史知识,又可以在竞争过程中得到党史教育的熏陶。

2.完善校园网络基础建设

抓好学校各二级学院文化建设,鼓励大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利用好学习平台,引导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性。高校要在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加大对网络建设的投入,扩大网络覆盖率,建立校园信息网,通过发挥网络育人的功能,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

(四)文化育人与党史知识形成合力

党史知识内容丰富,形式生动。要充分认识到位,增强知识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到大学生心坎上,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使文化育人和党史知识形成合力,为国家培养“红色基因”接班人。

1.推动党史教育进课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主流是好的,但随着国际交流合作加深,年轻人受到欧美等跨国文化传播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灌输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和其他的一些因素影响,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受到侵蚀,对中华民族和祖国的认同心理和情感基础不牢靠,这值得我们警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时刻牢记我们培养的是未来国家建设“接班人”,坚持育人为本,倡导以人文关怀,从生活、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从专业学习上多给予关心和指导分类,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潜能和优势,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国家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动员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2.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应然要求

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个梦想,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具有独立性和特殊性,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5]时不我待,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民族团结之基石,防止敌对势力渗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从中间吸取营养,这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应然要求。

总之,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为大学生树立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既要脚踏实地做好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又要汇集社会各方面的智慧与力量,还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为契机,努力使大学生掌握和提高理论素养水平,做到理论和知识相应同步,以务实的态度完成学习教育推进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09-10.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N].人民日報,2013-10-0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On Promoting Party History Study Education "Three Advanc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Han Ge-jun

(Instit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At the important moment of the Centennial birthda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key node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centenaries", promoting the study and education of party his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the campus, into the classroom and into the mind, and passing on the red gen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s a major event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party construction and the party's political lif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fter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What kind of talents to cultivate, how to cultivate talents and for whom are the problems that every educator needs to think deepl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tanding in the height of the great strategy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world in the past century, profoundly expounded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the party history learning education in the whole party, profoundly expounded the key contents and work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 history learning educa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and provided the following path for us to develop the party.

Keywords: Party History Study; Colleges; New Era Project; Direction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三进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位置与方向
“三进”为载体 学知做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