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三个基点,提升初中生英语语法素养

2021-01-12崔淑娟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12期

崔淑娟

摘  要:初中语法教学曾经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无限放大,只要学好语法就什么都会;二是尽可能压低,语法不需要学,考试涉及少。这两种现象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了语法之于英语学习是一个必需的环节,处理好语法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画面、增加体验、敦促反思,并形成三个基点,使学生的语法学习从认知转为能力,从被动转为主动,从枯燥变得灵动。

关键词:语法素养;创设画面;增加体验;敦促反思

语法是每种语言里都有的规律与总结,是学好语言的基础。重视语法学习,有利于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但是,语法学习要得法,要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要能更好地生成能力。文章以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Sunshine for all”Grammar板块为例,创设三个基点,以提升学生的语法素养。

一、创设画面,让语法学习更直观

教师可以设定一个主题,再创设一系列相关的画面,让学生依据画面情境进行随意地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他们会越说越趋于完美。一般来说,最完美的表达也是最符合语法的。换言之,也就是基于这样的表达总结出相应的规律。画面的设置,能让学生有表达的主题和具体内容,也能让他们在这些画面中找到隐含的语法现象。

例如,这一单元的Grammar板块部分主要讲述的是It’s + adj. + to do something。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展示这样一个主题:Being helpful during the Games. 接着,教师呈现了一系列的画面,画面中各色的人做着各式的事,每件事都是在辅助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召开。教师让学生先说出与图片相关的短语,help the athletes,show the way等短语汩汩而来。教师提问学生:Can we talk about the feeling of doing something?明显地,这是要求学生从情感上融入画面,也让表达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面对志愿者帮助运动员的画面,学生想到了与情感相关的词,如helpful,good等,很快学生就将good与help disabled visitors合成了一个句子。学生先是自己组词造句,再从之前的表达中寻找,最后他们从“It’s nice to meet you”中悟出灵感,认为此处的一个词、一个短语可以合成It’s good to help disabled visitors. 学生将所有的画面都以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同时他们也发现这样的结构其实就是一个新语法。画面,让语法教学变成了一次直观的操练。

二、增加体验,让语法学习更深刻

教师在讲台上单方面地讲授,学生获得的认知并不深刻,很容易陷入一讲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体验能改变传统语法学习的模式,让语法在生活中展现,让能力在体验中提升,让素养在多维度中生成。

例如,在教学“It’s + adj. + to do something”这一语法时,教师设定每名学生都是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志愿者,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要从哪些方面做准备。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来,去思考每一个细节,并列出如know each route clearly,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等相关的事。这些事不是由某一名学生想出来的,而是他们集體智慧的展现。有了这些想法之后,学生要以个性化的口吻将其表达出来。学生将相关的形容词列出来,认为形容词通常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同样地,学生想到了这节课之前的句式,只是在想怎样将“我”或者“我们”插入到句式中。教师提醒:We can use “It’s + adj. + for somebody + to do something”to talk about someone’s feeling of doing something. 学生自然地展开表达,如It’s important for us to bring enough water. 体验,让表达变得更加真实,同时也让语法教学变成一次浸润式学习。

三、敦促反思,让语法学习更灵动

语法认知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品质就是反思。反思就是不断犯错、不断思考、不断修正的,进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例如,教师展示了有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大多是关于人们的习惯和修养的,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同样地,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一些短语,如leave the tap running,pick flowers in the park等。接着,教师让学生针对这些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于是他们进行了这样的表达:It’s careless of us to leave the tap running.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of”与“for”在这种句式中的运用辨别不清。为此,教师先列出5个“It’s + adj. + of somebody + to do something”形式的句子,学生对照教师列出的句子,反思刚才的表达是否正确,即将之前的表达分别放在不同的句式下面,进而将之前的错误标注出来。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先反思之前为什么会是这样做,最终反思现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再从这些反思中得出结论:We use“It’s + adj. + of somebody + to do something”to talk about somebody. 反思,让语法学习多了一份顿悟,也多了一份思维的灵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三个基点的设定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长,是为了让语法成为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一扇窗。在教学中,教师要让画面贴近主题让体验贴近认知、让反思贴近思维,进而使语法学习变成学生的一次生长之旅。

参考文献:

[1]颉瑞虎. 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J]. 学周刊,2020(18).

[2]傅兰珍. 促进思维发展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七上Unit 3 Grammar板块为例[J]. 江苏教育,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