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
2021-01-12肖阿平
肖阿平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分析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两项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运用效果,以判断何种方式更为适用于颈椎病临床诊断。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176例,依照影像检查的方式将患者区分为观察组1与观察组2。其中观察组1为X线平片检查方式,观察组2为CT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以及特异性征象检出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观察组1而言,观察组2在钩突增生、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骨赘检验结果更为理想,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指标方面,两组之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从特异征象检出率而言,观察组1在椎间孔狭窄以及颈椎双边征检出率优于观察组2,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1特异性征象总检出率(20.45%)较观察组2(9.09%)两种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颈椎病临床诊断工作而言,两种影像诊断技术均有其运用价值。故而,临床诊断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联合应用两种影像检查方式,以明确患者当前病情状况,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资料支持。
关键词:颈椎病;X线平片;CT影像诊断技术;诊断效果
颈椎病属于一种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症,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中,主要影响因素包含有遗传因素以及慢性劳损等,一般细分为如下五种类型: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及混合型颈椎病[1]。患者患病之后,如不能尽早接受治疗,将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对患者日常工作以及学习都将产生不良影响[2]。故而,尽早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影像学资料作为支持便成为颈椎病治疗的关键所在。为此,许多学者讨论颈椎病患者以哪种诊断方式为最好。如今,临床多采用X线平片以及CT影像诊断作为诊断方式,临床效果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本文即以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颈椎病的患者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总计176例。纳入标准如下: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诊断,确诊为颈椎病患者;患者临床资料完善,各项指标均满足X线平片检查以及CT影像学检查标准。本次排除标准如下:患者患有先天性器质性病症;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善,或是与本次实验标准不相符;患者患有精神类病症,或是因为其他因素导致患者不能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检查与治疗工作。
本次研究按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1与观察组2,其中观察组1为X线平片检查方式,观察组2为CT影像学检查方式,其中观察组1内患者总计88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最小值为42岁,年龄最大值为78岁,年龄平均值为(55.78±2.35)岁。患者临床症状如下:30例颈部肩部呈现麻木性疼痛、18例患者主诉头痛眩晕、14例患者恶心呕吐、14例患者心律失常、12例患者存在心悸症状。观察组2中患者总计88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最小值为41岁,年龄最大值为79岁,年龄平均值为(55.69±2.42)岁。患者临床症状如下:22例颈部肩部呈现麻木性疼痛、14例患者主诉头痛眩晕、18例患者恶心呕吐、18例患者心律失常、16例患者存在心悸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结构等一般資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了不同的检查方式,其中观察组1患者接受了X线平片检测。医技人员运用X线对患者颈椎侧位、前后位进行常规摄影。其中前后位拍摄要求患者站立保持稍后仰体位;侧位片拍摄,要求患者站立稍后仰向右或向左侧位;若患者为复杂性骨折,加摄颈椎双斜位片[3]。本次检查所用设备为富士平板DR FDR Smart f-A,重点观察患者椎间隙、棘突以及椎弓等位置,确认患者已经产生病变的位置,同时详细记录摄影最终结果。
观察组2患者接受了CT影像学检查。运用philips MX16-slice多层螺旋CT扫描设备针对患者颈椎予以全面的CT检查,管电压设定为120kV,管电流参数设定为150mA。患者保持平卧体位,针对患者颈椎进行螺旋扫描,扫描范围包含颈椎体上缘、胸1椎体等水平位置,扫描层间距为3mm,厚层为3mm[4]。在完成所有数据采集之后,进行数据的重建,应用管桩与矢状多平面的针对所获取的数据开展重建以及分析。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研究重点分析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两种方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所以以诊断结果以及特异性征象检出率作为主要对比指标。诊断结果项目具体包含有颈椎曲度异常以及椎体后缘骨赘等。特异性征象检出率包括椎间孔狭窄情况、颈椎双边征、寰枢椎半脱位以及椎管狭窄伴发脊髓变性和水肿等临床症状的检出率。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实验所有信息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统计学软件加以计算,计量资料表示为( )的形式,采用t检测,计数资料则表示为百分比(%)形式,通过X?检测,如果计算结果为P<0.05,则判定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
2.结果
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和观察组2患者在诊断结果在部分检测指标方面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1在钩突增生、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骨赘检验结果方面不及观察组2,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小关节突增生、颈椎间隙不足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在患者特异征象检出率方面。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在椎间孔狭窄以及颈椎双边征检出率方面较CT影像更高。其中CT影像黄韧带肥厚现象检出率较观察组1更高,两组之间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总检出率方面,观察组1特异性征象总检出率较CT影像学检出率更高,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如今,人们生活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都产生明显的改变,颈椎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5]。颈椎病是临床以表现为退行性病理改变的基础病症种类,诱发颈椎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椎间骨质出现增生现象、颈椎韧带厚度增加、颈椎长期处于劳损状态或是椎间盘突出等。患者患有颈椎病之后,其神经根、颈椎脊髓以及颈椎动脉等多个位置均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进而形成许多功能性障碍,该病症临床症状呈多样化趋势,临床症状为患者颈椎髓核明显外突,甚至脱出,椎管产生狭窄、颈椎韧带厚度显著增加以及椎节紧固性不佳或是原本稳定性降低,部分患者椎节之间出现骨刺。上述临床症状导致患者上下肢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容易诱发头晕以及乏力等多种症状,使得患者正常生活以及工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故而,医护人员在诊断过程中,应尽早诊断患者病情发展程度,了解患者当前病情情况,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为合理且有效的治疗方案,这也成为改善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后的重要措施。
如今,医护人员临床诊断颈椎病以影像学资料作为首选方案,而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诊断方式分别为X线平片与CT[6]。临床运用之中,X线平片应用历史较CT更长,该检查方式具有价格低廉、操作便捷等优势,可以有效检查患者当前关节突出增生、双斜位椎间孔、椎间空隙狭窄以及颈椎半脱位等临床症状。故而,临床在针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以及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检查时,普遍运用X线平片开展检查。然而X线平片也有其劣势,在软组织检查诊断方面分辨率不足,从某种程度而言严重影响了病症诊断的精确度。CT影像学检查在临床病症诊断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颈椎病诊断之中,能够较为精确地扫描患者当前椎管直径,同时对患者侧隐窝进行测量,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钩突增生的问题。较X线平片更为理想[7]。特别是在检查椎管狭窄情况以及狭窄程度方面,判断更为精准。另外,CT能够针对患者进行更为直接的横断面扫描,扫描精确度更高,分辨率也更为理想,且能够实现三维成像,在软组织病变之中的应用效果较X线平片更为理想。然而,相比X线平片而言,检查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且费用辐射更高。
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X线平片与CT影像检验两种方式各有优势,观察组2在钩突增生、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骨赘检验结果较观察组1更为理想,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小关节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以及颈椎间隙狭窄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在特异征象检出率方面,观察组1在椎间孔狭窄以及颈椎双边征检出率方面较CT影像更为理想。总检出率方面,观察组1特异性征象总检出率高于观察组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学者管秀红同样讨论了CT影像与X线平片两种检验方式在颈椎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结果显示X线片与CT在颈椎病病患小关节突增生,脊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骨赘等诊断结果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CT影像在檢验病患椎间隙不足、骨性椎管空间不足以及钩突异样增生方面,检验结果优于X线平片检验结果,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而在特异性征象检出率方面,X线平片组总检出率为22%,相较于CT影像组更高,两组之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近。由此可见,两种检查方式在临床颈椎病检查中各有优势。
综上所述,X线平片与CT影像检验两种检验方式在临床颈椎病检验中均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CT影像诊断病症检出率与特异性较X线平片更高,能够精确判断患者颈椎病类型。然而CT影像检测可能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的问题,所以必要状况下,临床医护人员应采用X线平片联合CT影像诊断方式,以保证诊断结果更加全面与精准,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必要依据以及支持。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本人将进一步丰富样本量,通过大量样本以证明本次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江晔,徐福林,茅宇航,等.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11):7.
[2]王焕.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20年7卷26期,248-249页,2020.
[3]李凤国.颈椎病DR及联合CT诊断与康复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年29卷13期,76-78页,2020.
[4]吴海洋.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效果及影像学变化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5):4.
[5]段豪,王小明,陈广儒,等.X线平片,MSCT,MRI检查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及神经根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1):3.
[6]苏启航,陈涛,张岩,等.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颈椎椎间高度和整体曲率的影像学变化[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1):7.
[7]管秀红.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