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山书院”建设与传播研究

2021-01-12梁宇

兰台内外 2021年35期
关键词:传播策略建设

梁宇

摘 要:书院在我国古代具有教化育人、文化研究传播、贮藏典籍的功能,其在教育推广、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将图书馆与“尼山书院”建设进行有机融合,在山东全省开展“尼山书院”建设,对发挥图书馆的传承文化、教化育人、文化传播等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胶州市“尼山书院”建设为例,提出其建设与传播路径,以期为“图书馆+书院”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尼山书院;建设;传播;策略

一、“尼山书院”建设与传播的必要性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孔子研究院时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辉煌。山东地区作为享誉盛名的礼仪之邦、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其具有颇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我们本着文化自信的态度去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开展经典诵读、国学讲坛、琴棋书画等文化活动,进一步开发各地图书馆所拥有的文化资源,挖掘馆藏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文化传播功能,让图书馆在提供文化服务产品的同时,建设具有引导、教化、培养、作用的“尼山书院”,让其成为现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文化品牌。

“尼山书院”建设与传播对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着积极作用。当前文化产品、服务、活动都是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通过山东各级图书馆开展“尼山书院”建设,以经典诵读、国学普及、道德实践等内容开展的活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民间文化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了条件。通过礼乐典籍、文化精神内核、传统美德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核,通过“尼山书院”文化传承活动潜移默化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自觉成为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

目前,山东省共建成“尼山书院”近两百家,其中包括了省级一个、副省级两个以及市县两级一百多个,各级别的“尼山书院”都完成了基本硬件设施建设,定期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内容涵盖了诵读经典、国学讲座、道德教育、文化体验、培训展览等,这也成为“尼山书院”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当然各地还根据地方“非遗”特色开展活动创新,如济南市国学讲堂已经开展一百余起,受众达数万人;青岛市创新推出非遗体验、亲子吟诵国学课堂等板块,深受本地市民欢迎,这些活动成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亮点。此外,还在新疆喀什建立两个“尼山书院”,海外书院建设如韩国、澳大利亚等已经拉开序幕。

随着山东省各地“尼山书院”完成建设工作,胶州市“尼山书院”依托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探索以“尼山书院”为载体的国学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传播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胶州市“尼山书院”的“图书馆+书院”模式,实现胶州市特有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胶州市“尼山书院”的个性化建设。此外,“尼山书院”建设与传播研究为胶州市乃至山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非遗”文化的融入也让图书馆的文字资料跃然纸上。山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珍贵古籍,但这些承载了“非遗”文化的资源却被人们所忽视,其中地方文人笔记、地方志、地方历史文献等内容改变了以往图书馆单一化的传播知识文化形式。“尼山书院”的建设与传播让承载着“非遗”文化的古籍文字转变成为场景化的知识。

二、“尼山书院”建设与传播的现状

“尼山书院”原址位于曲阜尼山之上,始建于宋庆历三年,元时重修,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尼山书院”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符号。现代图书馆与古代书院在功能上有着相似性,都具有传承教化、刊藏古籍的文化传播功能。山东作为孔孟之乡,随着我国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各方工作的切实推进。山东省文化厅于2014年决定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同时以“尼山书院”命名山东省各级图书馆的书院。山东省各级图书馆“尼山书院”主要围绕“六个一”的设施布局,即统一标牌、孔子像、国学讲堂、道德展室、国学经典阅览室、文化体验室。传播活动主要包括了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情趣培养五个板块。胶州市图书馆推进“图书馆+书院”的建设模式,在图书馆二楼设立胶州市“尼山书院”国学讲堂,并建立起国学阅览室,购置并编录了2000余册国学经典图书供读者借阅。在走廊上还设立了道德展区,制作了宣传展板,向群众和读者宣传国学。此外,还联合有关培训机构,设立了琴棋书画室。以此为基础,胶州市先后建立起了胶州市三里河办事处刘家村、胶北办事处玉皇庙村、李哥庄镇冷家村3处胶州市“尼山书院”分院,分院开设国学普及、礼乐教化及道德实践和兴趣培养活动,积极普及国学,强化教育,增强人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次研究根据针对胶州市周边市区“尼山书院”的建设與传播工作展开走访与调研,以周边市区“尼山书院”管理人员作为访谈对象,实地了解当前“尼山书院”在建设与传播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一是队伍建设方面。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还不够高,文化服务理念僵化。书院开展活动的师资力量欠缺,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二是在服务方面。文化活动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大,社会知晓度不够高,部分教育活动出现生源不足的情况;三是在资金保障方面。县级及以下尼山书院、儒学讲堂经费不足,不能有效保证服务质量。此外,目前尚未形成全省“尼山书院”规范化教材,偏低的薪酬难以聘请到高水平的师资开展国学授课,退休干部以及老教师教学中会出现解读偏差,国学教育缺乏专业性、权威性和系统性。

三、创新“尼山书院”建设与传播路径

1.多方助力“尼山书院”标准化建设与管理

山东省文化厅应加强事前调研论证、事中协调督导,为各地区“尼山书院”建设提供指引,成立山东省图书馆系统“尼山书院”共建联盟,促进各级“尼山书院”开展项目合作与经验交流,制订系统化、标准化的建设方案与服务标准,确定国学讲读专家库、国学书目、教材名录等,促进“尼山书院”的标准建设与管理。同时,完善运行和服务机制,在活动、队伍、资源等方面统筹配置,建立完善教材、建设、活动、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体系,保障“尼山书院”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对“尼山书院”及社区(乡村)儒学等传统文化项目活动予以事前规划与过程指导,保证公益课内容的规范化,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课程与活动建设,推动“尼山书院”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从而形成山东孔子故乡独有的儒家文化传承特色与优势。

山东省文化厅公布《社会力量兴办“尼山书院”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尼山书院”。《办法》指出,经认定的社会力量所办“尼山书院”可以免费共享公共文化系统“尼山书院”建设和整合的数字资源、信息资源。文化部门对社会力量所办“尼山书院”在志愿者服务、专家授课、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提供辅导服务和支持。“尼山书院”的建设与传播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文化资源的积累与转化也需要多方参与。一方面利用地方资源共建胶州市“尼山书院”,胶州市政府积极号召各级文化部门、高校等参与本地“尼山书院”建设与传播活动,由文化部门牵头,与地方高校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引入国学专家学者对胶州市馆藏古籍进行归类筛选,总结胶州市地区传统文化的特征,为开展系列建设与传播工作做好准备。针对当前儒学讲师缺乏的现状,“尼山书院”应举办师资培训班培养讲师,特别是在授课教师的配备上,以各级文化系统专业人员、学校退休老教师、当地文化名人等为主进行集中培训,在胶州市各个地方留下永久的讲堂,促进国学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2.打造区域性“尼山书院”文化资源共享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阵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山东省各级图书馆的珍贵古籍馆藏丰富,这些资源一直都沉睡在馆中,利率用较低。随着“尼山书院”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大量地方志、专业文献、文人笔记等蕴含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

为了实现古籍保护与传播双重价值的实现,胶州市“尼山书院”建设过程中应树立“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理念,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打造区域性的“尼山书院”网络传播平台,馆内设立专门的信息化数据管理专门机构,促进馆藏经典古籍资源转变为可便捷分享的数字化资源。同时,完善“尼山书院”国学数据库建设,利用数字化设备对馆藏资源进行录音、录像、照相,确保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性,实现省内、全国馆藏资源高效共享。

山东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合举办传统文化主题邀请展,通过传统文化、工艺等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助力文化自信,落实“尼山书院”建设相关政策,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事业更好发展。还支持网络视频平台联合举办跨区域“国风影像展”,丰富了“尼山书院”的网络传播资源,并集中展播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支持电商平台联合举办“国风购物节”活动,支持电商平台、直播平台流量资源,围绕“尼山书院”特定主题开展国风产业网络销售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让礼乐文化被更多人知道,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带动了相关产品的销量,让广大群众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同时,“尼山书院”与本地特色小镇、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开展联动,形成线上线下资源联动,实现高效传播传统文化,并且同步在平台推送“非遗”产品,帮助非遗工坊获得收益。通过各类活动让广大人民体验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共享传统文化传承成果。

3.丰富“尼山书院”建设与传播的形式

胶州市“尼山书院”利用文化系统资源,与本地演艺单位、院团开展合作,开展传统艺术体验日活动,通过馆内开展“小剧院”演出的形式加强文化活动互动,利用本地优秀戏剧形式传播国学,宣传本地道德伦理有代表性的故事与人物,同时与本地文化协会开展合作,传播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4%的受访者认为国学讲堂的教学内容和现代生活存在差距。在不断完善文化阵地服务之外,胶州市“尼山书院”推动书院进社区、进乡镇等活动,发挥书院在引领风尚、传播文化、教育教化、传承文明等方面的作用。书院与本地文化企业共同合作,在胶州市内社区及地方乡镇开展儒学推广活动,开辟图书馆文化服务“新阵地”,带动社区文化建设。同时,与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朗诵协会以及作协、戏剧家协会等社会团体合作,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进来,成为传统文化的践行者、爱好者、传承人。

围绕“读者”丰富活动形式,从经典诵读、国学讲堂到传统文化知识培训、数字化展览、“VR”体验活动等形式,针对不同受众读者的需求,相关活动形式应适时进行调整,传播宣传活动采用“线上平台,线下书院”联合推广的形式,推广可采用线上小游戏、有奖竞赛等形式吸引各类读者的注意。依托“图书馆+尼山书院”建设模式,拓展宣传平台,整合传统媒体与网络自媒体资源,利用已有的胶州市图书馆“两位一端”建设专门的“尼山书院”板块,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后,图书馆需对胶州市本地活态文化进行搜集、整体、加工与保存,依托乡镇图书室建设与图书下乡等活动,将“尼山书院”儒学讲堂开设到各个乡镇,让传统文化被更多的群众所认识。

4.创新“尼山书院”建设与传播的内容

“尼山书院”作为山东省传统优秀文化代表之一,各地方“尼山书院”建设与传播应兼具规范化与特色化两项要求,建设与传播内容应包括最为经典的传统文化,同时融入地域性特色文化,打破“千篇一律”的建设与传播内容,建设具有胶州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尼山书院”品牌,从而扩大传播效应。胶州市“尼山书院”建设应依据地方实际,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创新性开展建设工作,为突出地方特色,其建设与传播工作应可引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非遗”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地方“非遺”文化中蕴含着优秀的传统道德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胶州市“尼山书院”根据胶州地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围绕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情趣培养这五大板块开展建设与传播活动,积极举办胶州秧歌、剪纸、蛋壳陶等非遗传承人专题讲座,广泛开展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活动,通过文化体验和专业培训提升群众的“非遗”文化保护意识与文化素养,形成具有胶州“尼山书院”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播氛围。书院应立足资源优势,着眼传承创新,开设适应国内外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要求,集儒家思想研究交流、传统文化学习体验为一体的“新六艺”课程和活动项目。基地设置成人礼(冠笄礼,中华民族传统的成人礼仪)、入泮礼(古时学生的入学大礼)、拜师礼等,定期举办“尼山书院”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从国画、中医公益课到再现传统习俗的文化体验课。

综上,“尼山书院”作为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的新平台,应积极转变观念,与社会、企业、高校一起探索书院建设与传播新模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与优势的孔子文化群,让“尼山书院”成为继“孔子学院”之后的知名文化品牌,为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塑造新时代群众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建萍.“图书馆+书院”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

[2]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化厅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鲁文[2014]28号)[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

[3]雷 辉,刘 阳,王 轩.基于微信的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影响因素研究——以“尼山书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8

[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级“图书馆+书院”模式势在必行[Z].成果要报,2017

(作者单位:青岛工学院)

猜你喜欢

传播策略建设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我说你做讲策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