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人文素养的英语童话教学策略

2021-01-12黄东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人文素养小学英语

黄东华

【摘 要】本文立足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小学英语童话教学的主要策略:阅读童话,扩大情感感受的深度和广度,做情绪的管理者;演绎童话,拓展思想视野的宽度和厚度,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创编童话,重视想象力的发展和延伸,做人类文明的创新者。这样,就把童话教学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联系起来了。

【关键词】小学英语 人文素养 童话教学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知识的学习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语篇材料。那么,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让童话为我所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阅读童话,扩大情感感受的深度和广度,做情绪的管理者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出理性的决策,有助于我们提高机体免疫力,更有助于我们提升个人魅力、成为受欢迎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情绪认知和发展,引导学生正确管理情绪。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情绪必须在某个特定的事件和时间里经历和体验,然后才能被我们感知、认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情绪饱满,情感丰富。阅读童话,是学生学习情绪管理的有效途径,可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案例1】绘本The Three Wishes,故事大意是:生活穷困潦倒的老爷爷Ned帮助仙女后获得实现三个愿望的机会,却因没和老奶奶Nat意见达成一致,互相指责,错失两次机会,最后只得到一根香肠。这个故事看似是以事情发展顺序展开的,实则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就是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授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情绪词,理解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认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人物的情绪变化有以下几处:

(1)故事开头描述他们的生活:“They were always hungry.”笔者让学生观察图片,感受人物情感。学生们说:“他们碗里空空,老鼠都出来找吃的。他们满脸愁容,衣服上满是补丁,说明他们很穷。”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们说:“他们在为填饱肚子发愁;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他们一定过得不开心。”经过讨论,大家确定这里的情绪词为sad或unhappy。

(2)仙女许诺Ned “You have three wishes.”師生对话如下:

T: How does Ned feel?

T: How do you know this?

S: I think Ned feels excited. Because he ran home and shouted: “We have three wishes.”

笔者再让学生看绘本中Nad和Net此时的表情、动作,学生们都认可此处excited最能代表他们的心情。

(3)Ned许下第一个愿望“A sausage!”,通过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到老爷爷很happy,老奶奶却是angry。笔者以问题“Why was Nat so angry?”来引导学生剖析Nat心理,挖掘文本留白。最后得出结论:Nat was angry because she wanted beautiful clothes. But Ned asked a sausage. 再读图文,发现文中老奶奶生气的配文是“Nat was cross.”学生一下子理解了cross也指生气、发怒。笔者又追问:“香肠已经出现,生气有用吗?”有学生回答:“没用。与其生气,还不如先美美地吃完香肠,再商量下接下来的两个愿望许什么。”“对!”笔者马上肯定,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既成事实,我们就欣然接受。生气会让我们变傻,不能理性思考,做出错误的决定。”

(4)Ned受到Nat指责,生气之下说出“I wish the sausage was on the end of your nose.”香肠真的到了Nat的鼻子上,Ned傻眼了。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经过交流,大家用到了scared和worried。故事中并没有出现这两个词,因此,笔者先写在黑板上教学生读,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给出的情境用“When                , I will be worried/scared.”说话练习;再回归文本,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文中单词wailed的意思(号啕大哭);最后告诉学生:“哭是宣泄情绪的好方法,难过了,千万别憋着,情绪得到释放,我们的内心才更健康。”

(5)“当Ned看到妻子因为自己的一气之言,成了鼻子上长着香肠的怪物时,他会怎样呢?”学生回答:“Maybe he felt a little sorry/ a little sad and worried.”笔者又问:“这么严重的后果是否可以避免?”经过思考,小高同学说:“是可以避免的。如果Ned能像老师平时教我们的那样,生气了先闭紧嘴巴,握紧拳头10秒后再张嘴,他就不会这么冲动说这句不该说的话了。”“那样,第二个愿望就不会白白浪费了。”小李补充道。

(6)故事结局是他们只得到一根香肠。笔者问:

T:Were they happy?Why?Why not?

S:I think Ned was happy, because he had a sausage to eat. But Nat was unhappy. Because her wishes didn’t come true.

T: I think so.

笔者又追问:“你们更喜欢谁?为什么?”大家都喜欢Ned。因为他知足,因为他能正确面对结果。

学完故事,笔者组织学生讨论:这不理想的结局是怎么造成的。学生明白了:老爷爷和老奶奶带着情绪说话、做事才会让事情变得那么糟糕。至此,学生不但懂得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还学会了怎么管理情绪。童话教育就是这么厉害,它能以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白: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不称心的事,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有不良情緒,更要以健康的方式发泄坏情绪,学会和自己和解,培养阳光积极的心态,成为一个情感丰富又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现代人。

二、演绎童话,拓展思想视野的宽度和厚度,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优秀的童话作品一定是既有“意思”(童话所表现的童真童趣),又有“意义”(童话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教育意义)。让学生演绎童话,当学生融入渲染到位的故事情境,去感受主人公的语言、情感,去表现跌宕起伏的情节时,所收获的心灵感悟远比单纯的朗读深刻得多。表演时,故事的语言能真正得到内化,故事的内涵能被学生真正体会与感知。这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案例2】牛津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故事大意是:在一次对抗中,强大的狮子大发慈悲,放过了弱小的老鼠。不久,狮子被猎人用网困住,老鼠凭借自己微弱的力量,硬是用牙齿咬开一个大洞,救出了狮子。

设计如下:

故事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梳理故事内容,扫清语言障碍,使学生流利朗读文本。作业如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分别扮演狮子、老鼠和旁白,对文本语言进行二次创作,变叙述性的故事为对话性文本,演一演。第二课时复述故事,表演故事。

表演时,制作精美的PPT背景和精心设计的道具和头饰,使小演员们一亮相就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先作自我介绍:

L: I’m Mr Lion. I’m large and strong. My eyes and mouth are big. I can run fast. I can catch little animals easily. I like to eat little animals.

M:I’m Mr Mouse. I’m small and weak. But I have sharp teeth. I’m afraid of Mr Lion.

N:I’m the narrator. Today, we will put on a play The Lion and The Mouse.

接下来的表演可圈可点,精彩的对白、得体的动作、夸张的神情,让小观众们时而开心得捧腹大笑,时而紧张得屏息凝神。老鼠用细细的嗓门向狮子哀求:“My King, you have a good kind heart, and you’re so handsome. Let me go.”威风凛凛的狮子用威严的声音问老鼠:“Why should I let you go?”老鼠夸张地转了下两个小眼珠,弱弱地说:“I may be slight and weak,but I have sharp teeth. I can bite through hard walls and I can make holes too. I believe I can help you someday.”当狮子身陷猎网,老鼠奋不顾身撕咬大网,救出了狮子。狮子甚是激动,一个侧手翻,抱紧老鼠激动地说:“It’s a good thing I didn’t eat you. Thank you for my life.”老鼠高兴地回答:“Not at all. We’re friends. ”说着,反身跃上狮子背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离开了。此时,小观众们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

学生们表演完,笔者问他们有什么收获。他们说:“为了惟妙惟肖地表演童话剧,我们反复品读故事情节,揣摩老鼠和狮子的心理活动,细细体会角色的情感,最终理解了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1)小人物也有大作用;(2)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即使他很强大。”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定义和见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感受朋友间互相帮助带来的美好体验,告诉他们要宽以待人、不计前嫌。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品质的塑造阶段。教师把表演童话作为常态性的教学环节,以演绎童话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塑造,这不失为一个优质途径。在表演中,学生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完全融入角色,通过对故事人物的深度剖析,引发自己内省体察,在体验和认知中,不断汲取优秀人物身上的积极能量。这些潜移默化中获得的教育会深埋在学生内心深处,将是学生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重要基础。

三、创编童话,重视想象力的发展和延伸,做人类文明的创新者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新精神。童话独特的幻想色彩满足了学生们现实世界里无法获得的心理需求。在阅读了大量童话后,学生们有了童话的思维,他们就开始创编童话。他们用“改编故事”“补白图文”“续编童话”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美好情感,展示自己的价值追求。

【案例3】童话故事《蜘蛛开店》,讲述一只spider因为无聊、寂寞开了一家编织商店。她觉得编织口罩很简单,于是立了块招牌:“口罩编织店,每个顾客一元。”第一个顾客是大象,大象鼻子那么长,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两天才完工。她想:“还是卖围巾吧,围巾织起来很简单。”她把招牌换成了:“围巾编织店,每个顾客一元。”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仰头一看,天哪!来的是长颈鹿,她的脖子长得跟大树一样高了。蜘蛛织呀织呀,足足忙了一个礼拜,总算把这单生意完成了。第二天,蜘蛛立马换了招牌:“袜子编织,每个顾客一元。”顾客来了,蜘蛛吓得转身就逃。原来,这回的顾客是一条蜈蚣……

学完故事,笔者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pider?”有学生说:“The spider isn’t clever.”不管大小都一元不合理,应根据面积大小定价格。也有学生说:“The spider has no willpower.”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自己的选择,一再更改所卖的商品。还有学生说:“The spider isn’t brave.”接到困难大的生意就逃避。接着,笔者又追问:“If you’re the spider, what will you do?”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一部分学生说:“蜘蛛开店注定是失败的,还是过她原来的生活吧,踏踏实实织网捕虫,生命也是有价值的。”另一部分学生说:“蜘蛛会重新营业,只是会慎重考虑,结合自己所长,做合适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所知,还能有所感、有所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再次深化,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以上是笔者在童话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小学英语教学中,童话故事占比不小。我们可以利用好这些童话故事,让学生们在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中获得宝贵的生活经验,汲取健康积极的正能量,看到蓬勃有力的生活希望……这些受益将伴随学生一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人文素养小学英语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