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学单,明学路,提升言语品质

2021-01-12鞠益芬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鞠益芬

【摘 要】学单是教师根据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精心制作的学习清单。学单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被当成机械练习。真正有效的学单,可充分展开学习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言语实践,积累言语经验,提升言语品质。因此,课前运用学单,明确学习设计路径与重点;课中运用学单,深度思维理图式;课后运用学单,搭建学生自主阅读的梯子。

【关键词】学单 学路 言语品质

怎样使用学单获得效益的最大化?我们要用学单,明学路,依据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设计学单,用学单来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言语品质落到实处。

一、课前用学单,明确学习设计路径与重点

课前运用学单的目的是什么?为摸清学生已有的经验,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中提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_________”时,我们试问学生有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毫无疑问是有的,如游身边的黄山湖公园和新桥的马场等。我们设计了一个学单(如图1),去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1.你玩过什么地方?请用图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2.你读过游览一个地方的文章吗?这篇文章怎么写的?请用图画出来。

教师课前给学生学单,让学生画出自己去过的景点,这样学生就理清楚游览顺序了。在画路线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教师再让学生课前去读读游记,用画图的方式把景点画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整体的印象。

通过课前学单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薄弱环节。(1)重点部分展不开。课中,笔者选择合适时机让学生学习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介绍孔隙部分,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写的。作者不仅写景点还要加上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写山石挤压过来的感受,写出孔隙矮、窄、小的特点。(2)写游记的时候没有“我”,文章仅仅就像导游一样介绍了各处景点。《记金华的双龙洞》与一般写景文最大的不同是文中有“我”。叶圣陶老先生写景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交融于一体,营造出一种现场感,不知不觉将读者带入景中,处处有“我”,抒发自己的情感。游记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学生拿出课前学单,在自己画的游踪图上,用一两个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和例文的比较,明白只有把“我”放进去,才是“我”在游,才能吸引读者。正是通过课前学单、引用例文、进行比较,我们的习作课学习才能直击重点,把重点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出我见、我闻、我感。学习有了学单,有了明确路径,才能事半功倍。

二、课中用学单,深度思维理图式

每篇文体都有自己的体式和结构,这种体式和结构可以构成一种图式,它是学生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关键。课中运用学单让学生把这些图式形象化地展示出来。学生深度思维研究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才能理出一篇文章的图式。怎样帮助学生进入深度思维,理出图式呢?搭建支架、画好心理曲线图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为例。这是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我们在读桑娜说的话的时候,会关注语言表情,而忽视人物的内心。领悟人物内心,需要一个静思默想的过程。教师课中出示这样的学单(如图2):

1.当桑娜________________时,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画出桑娜当时的心情曲线图吗?

利用學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当桑娜_____________时,心里_____________。”借助句式训练,体会人物心情变化与情节发展的紧密关系。桑娜的心情散落在各个自然段中,学生如果能抓住这条心情线,梳理出本课的文脉,对人物情节的把握就精准了。大海上寒风呼啸,海浪汹涌,出海打鱼的丈夫能不能回来?桑娜十分担忧。一次又一次地敲门没人答应,邻居西蒙怎么了?桑娜十分担心。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后,该怎么办?桑娜此时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回来后,如何跟他说?桑娜紧张害怕。

学生静思默想,进入桑娜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领会。学生之间的差异,成了新的鲜活的资源。学生认为这是桑娜对生活的担忧,对两个孩子的同情。学生在角色代入中把自己当成桑娜,和桑娜这一人物产生共鸣,一起纠结,一起担心,内心共同起起落落。最后,桑娜依然选择收养这两个孩子,她善良、真实、伟大的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学单上画出桑娜的心情曲线图,如图3所示:

此时,教师再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进入人物内心,以人物角色来说话,体会话语背后人物的内心,从而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内心树立起来,领悟托尔斯泰人物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通过课中的学单,学生理出人物心情曲线图,形成言语图式。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这一学习活动,获得言语经验,其言语品质也在活动中生长。

三、课后用学单,搭建学生自主阅读的梯子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终身阅读者,而学单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整本书阅读的推广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阅读《草房子》,读完整本书后,再进行二次阅读。第一,聚焦一个人物,选择书中一个人物,画人物的成长经历图。这个学单看似比较宽泛,其实是给了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切入点,从整本书的若干人物中挑选出一个。学生在前期的阅读中,如果想关注秃鹤,只要阅读第一章:丁屠夫摸头换肉羞辱他,桑桑把他戴的帽子挂在旗杆上,打击他的自尊心;会操比赛故意出错报复同学,被同学孤立,谁也不愿意和他一组;认识到错误,为了得到同学的信任,在月光下认真练习,最后《屠桥》会演获得第一名,秃鹤用自己的努力赢得同学对他的尊重。如果想关注杜小康,只要阅读第五章和第八章,这样学生阅读起来就有了切入点。第二,引导学生用山形图、线段、表格等形式把人物成长经历表现出来。整个过程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性。第三,经历发现的过程。人物成长总要有关键事件,都经历了摇摆和陡转。摇摆指的是人物的生活经历有起伏,人物成长有关键事件,人物经历心情的大起大落。人们之所以喜欢阅读这样的故事,恰恰是因为摇摆和陡转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有谁喜欢读像白开水一样的故事呢?第四,相互激发。学生发现,同一个人物可以这样画成长经历图,也可以那样画。在对比中,相互激发,产生更多的想法,完善自己的成长经历图。

学单的引入,让学生明白了,要想画好成长经历图,要找出关键事件进行概括。学生先选择关键事件,再对关键事件进行排列,最后画出了《草房子》秃鹤、桑桑、杜小康、纸月、细妈等5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图。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开放式的舞台,把话语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学单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并尝试绘制思维导图。这些思维导图全都是智慧的表达,散发着从整本书的优美语言到学生吐纳的逻辑表达的美。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人物情感的变化。

学单犹如一架梯子,引导学生体悟作家是如何写人物的成长故事的,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成长类的小说,更培养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有效的学单,会让学生自主阅读的道路越走越宽。

学单的使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路来,不能为学单而学单。明白了怎么学,再设计学单,才能构成一个学程。一张张学单就是一段段学程,一段段学程就构成一条条学路。每个人的学路各有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历程。作者思有路,学生学有路。教师根据学路精心设计的学单,从明确路径、理出图式到自主阅读这一系列的言语实践活动,都是积极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的。学单使学习有了凭借,有了依托,最终形成每个人独特的言语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