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2021-01-12张玲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核心素养

张玲

【摘 要】素养导向的教学本质上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这一领域的知识以外,还应有其独具的路径和视角、方法和思维策略、经历和体验,甚至是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等,以此不断完善学生的生命世界,丰富学生的学习人生,满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能力。唯有如此,学科教学才能将“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成为“通过知识获得的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 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情怀、乐学善学、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在学校教育中,学科的最终指向在于育人,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在学科知识自身的创造和突破。语文学科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下面,笔者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例,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实践。

一、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按照一定顺序落实到各个单元中。

(一)关注单元主题,形成人文积淀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感受自然之美”为主题,《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描写的都是大自然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笔者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根据文本语言,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感受快乐、幸福、温馨、甜美的自然之情;感受晚秋温婉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些文章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笔者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引发的思考和不同感受,都会让学生读出这些文字,并在小组内讲出自己最欣赏的地方。学生兴趣盎然,仿佛也从枯燥的课堂走向了繁星点点的夏夜。师生的感觉都不错,人文素养就在潜移默化中积淀了下来。

(二)关注文本价值,提升审美情趣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目标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中,“美育”作为培养人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被再次重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三十年后朝着鲁迅老实地叫“老爷”的麻木的仆从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到少年时期的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他能“看瓜刺猹”,会“雪地捕鸟”,能“海边拾贝”,还看过“跳鱼儿”……一个健康活泼、勤劳能干、知识丰富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而三十年后却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学生能感受到少年闰土的健康美好形象,能够初步感受封建社会对人的残害。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关注生长节点,落实人文关怀

教师在设计单元计划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每篇课文的特点,落实语文要素外,也要关注教材的人文资源,使其成为学生的生长节点,让人文关怀落地生根。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笔者发现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的遣词造句都非常精妙。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于是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的时候,就让学生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学习运用。《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都是很多学生不熟悉的少数民族,所以具有新鲜感。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安排学生预习并口头交流这些少数民族最主要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花的学校》一文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这一拟人句,使花草树木充满了童趣,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奇妙。《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这两句话让学生感受到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不断探索的精神。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设计的互动环节要让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不断积累,拓展延伸。学生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从而激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这样就将本单元需要达成的人文关怀的目标贯穿到了每一课。结合单元的整体教学,运用具体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关注学生的生长节点,落实人文关怀。

二、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师常常是一课一课地进行教学,将单元内容分割成块,以一个个知识点的形式给学生消化,这样学生接受的知识是点状的、片面的、不系统的。

根据皮亚杰的知识发展论,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理论建构阶段,是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采用单元整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学生在语文单元整体学习中,可以提升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一)制定单元目标,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以文化、地域等主题设计单元课文。因而教师在设计单元目标的时候就要有整体性、科学性,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单元教学的设计。可以从一个单元出发,看所有文章是不是同样的文体;从一篇文章开始,找到文章背后的一本书;从一组文章立足,拓展到一类文章;从一位作者出发,连接到一个时代。这样,教师就将一个单元的语文教学和文学欣赏、课外阅读、拓展写作联结成了一个大大的整体。学生接触到的不再是一篇篇独立的课文,而是一类文章、一本文学著作、一个时代,他们整体性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例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四篇课文(《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都以“美好品质”为主题。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司马光也有普通儿童英子,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重点挖掘人物的品质,拓展相关赞美人物品质的文章进行整体教学,同时作文教学也应组织学生进行描写人物的相关习作。学生就在单一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融合了理性的思维方式。

(二)关注单元的人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告诉我们生活中爱是最伟大的,拥有爱也是最幸福的;《蝙蝠和雷达》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的故事;《呼风唤雨的世纪》展现了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蝴蝶的家》构思独特,以“雨天蝴蝶躲藏在哪里”为线索,表达了对幼小生命的关爱、呵护之情。

这些文章的主题都是让学生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这既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精神的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边读边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依据内容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带着学生把问题罗列起来,就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第五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可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学生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就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既在质疑中学习了课文,同时又在学习中渗透了批判、质疑的思维方式。

三、单元教学内容有取舍,提升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

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文本,教师、学生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由于各个文本的内涵不同,而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也不能够面面俱到,只能是按照这个单元的整体教学要求对文本进行“取舍”,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大胆取舍,不然教学会很烦琐且无重点。“取舍”既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培养了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勤于反思、信息处理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单元教学内容有取舍,满足不同学生的信息处理需求

在单元教学中,学生有独特的情感需求和不同的阅读兴趣。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辅助性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发放预习单,进行朗读录音,让学生查找背景资料。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最后额外获得的学习也是个性化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导读课还是推进课,教师都不能基于同一视角,而要关注学生的前在状态、现在状态、潜在状态。涉及文本的共同性师生共同处理分析,若学生有独特的理解,教师也希望学生能有不同的信息处理需求。

在一些课文中,有些学生关注到了文本中人物的委屈、自豪等情感线,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造成情感变化的原因,以至于让这样的学习成为学生难忘的经历。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这四则寓言故事涵盖面广,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这四则寓言故事的体裁多样,有文言文、童话、诗歌,说明的道理也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讲的。《鹿角和鹿腿》一课中,学生讨论的问题是“鹿角有用还是鹿腿有用”,讨论后发现各有用处,从而明白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更要注重内在,要学会尊重事实,取长补短。在分析单元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发现《陶罐和铁罐》《池子与河流》两课也都有相似的道理,但同时还有其他不同角度的新思考。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碰撞思维,对信息的不同理解、不同处理,使其最后获取的价值观可能也不同,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单元仿写内化语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关键句和总分段落的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是让学生读,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让学生清楚了解总分段落是围绕关键句来写的,所有的分句都要围绕中心。于是,学生发现,“海岛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多”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学生先自己找出关键句,再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围绕关键句写了几句分句,然后配合教師读,教师读总句,学生读分句,加强记忆,接着教师将整个单元按此要素教学内容打通,进行资源拓展,学生自主预习学习本单元相关课文,围绕关键句进行说话练习,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学生写道:“海底的珊瑚真是多姿多彩,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海洋里炫耀着自己的美丽;有的像绽放的花朵,伸展自己玫红色的花瓣;有的像母亲的手掌,温柔地抚摸海底的鱼儿……”

以课文第四自然段为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关键句介绍不同种类的鱼、珊瑚的特点,在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后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内化了课文的写作手法,又提高了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整合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反思、复盘能力

教师在进行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应紧扣本单元“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这一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利用上下文、近义词等理解词语。经过研讨,教师预设了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可怜”“笨拙”“牢固的”“温暖的”“与世隔绝”等重点词语,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笨拙”的含义,借助近义词辨析的方法理解“可怜”的含义,还能借助动作理解“挪”的含义。将课文分解为图片、文字等关键提示,让学生内化语言、学习方法,再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加入自己的想象,提高想象说话的能力。在全文复述的时候,学生复盘整个上课过程,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将理解词语的方法结构化。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目标是整体的,学习内容是系统的,学习活动是有序的。它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围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真正地将“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成为“通过知识获得的教育”。

【参考文献】

叶澜.融通“教”“育”,深度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J].今日教育,2016(3).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